曹操自四月離開散關,十萬大軍一路開往武都,前半程的路途都非常順利,可隊伍抵達河池的時候,卻遇到了當地氐人竇茂的頑強反抗,竇茂不愿意向曹操臣服,領兵一萬攻打曹操,給曹操多多少少帶來點麻煩。
之后,隊伍順利抵達成縣,曹操在這里進行了短暫的停留,接下來就要進入更加狹窄難行的山道,曹操便把武都作為臨時的中轉站,用來轉運糧草和輜重。
當天夜里,楊修主動來見曹操。
這讓曹操感到很疑惑,現在一見到楊修,曹操就來氣,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他參與了立嗣之爭,曹操希望能讓曹植和曹丕兩人公開的展開競爭,絕不希望外人插手,可楊修恃才傲物,偏偏毫無顧忌,曹操心中的怒氣蹭蹭的往上涌動,兩眼冷冷的盯著楊修,即便他是位上了年紀的六旬老人,可誰也不能忽視他,因為他是曹操,執掌天下的亂世梟雄。
楊修突然撩起衣袍,噗通一聲,主動跪在了地上。
曹操擺了擺手,對站在子身后的孔桂說:“你先下去吧。”
孔桂原是楊秋的一個屬官,毫不起眼的一個小人物,楊秋投降之前,派孔桂向曹操表忠心,曹操一見到孔桂就喜歡上了他,即便孔桂喜歡阿諛奉承,善于溜須拍馬,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物,可這個人卻長的跟故去的郭嘉很像。
曹操和郭嘉的關系是別人永遠也無法與之相比的,哪怕孔桂僅僅長的很像郭嘉,曹操也非常喜歡,把他留在了身邊,讓他貼身服侍自己。
孔桂乖乖的退了出去,臨出門的時候,還懂事的把門關上了。
帳中一時寂靜無聲,外面人喊馬嘶的聲音聽的清清楚楚,曹操盯著楊修打量了許久,威嚴的目光頓時讓屋里的氣氛變得非常的緊張,過了許久,楊修重重的磕頭叩首,自責的說:“臣有罪,請魏公責罰!”
自從邢颙告密之后,很快楊修便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連日來,他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幾次想向曹操請罪,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哼!”曹操面無表情的冷哼了一聲,多日了積聚在心中的怒火瞬間爆發了出來。
緊盯著楊修,曹操喝問道:“你可知身犯何罪?”
“擅議軍機,交通諸侯。”楊修非常坦誠,反正這一次他就是來認罪的。
“那我該怎么處置你?”
“臣百死難辭,罪有應得。”
“好!很好!”
曹操咬了咬牙,連聲說了兩個好,隨即擺了擺手,剛要沖外面喊人,楊修卻說:“如果魏公要殺我,楊修沒什么好辯解的,只希望能在死前,讓我說幾句肺腑之言。”
“講!”
其實曹操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殺楊修,他剛才也只是故意威嚇楊修。
楊家四世三公,世代簪纓,自從收拾了楊彪,將他貶職之后,曹操多少還有些內疚,不愿把弘農楊氏“趕盡殺絕”
如果再把楊修給殺了,注定要引起很多世家豪門的不滿和敵視。
楊修道:“臣希望魏公能早日立嗣,免生禍患。”
“依你說,當立何人為嗣呢?”曹操沉著臉問道。
“臨淄侯!”
不用猜,曹操也知道。
“卻是為何?”但他還是要問個清楚。
楊修對曹操的脾氣秉性早就揣摩透了,在曹操面前,越是膽小怕死,越是沒有氣節,曹操越是瞧不起,甚至會真的一怒之下把他給殺了,索性豁出去了,當即壯著膽子說道:“臨淄侯才思敏捷,文采斐然,世人稱頌,他性情純良,寬厚雅量,品性高潔,才智兼備,身上具備明主之資,若能勸說魏公立臨淄侯為嗣,臣死而無憾!”
“你交通諸侯,如此費心盡力,究竟意欲何為?”曹操再次逼問。
他最擔心的就是楊修要仗著對臨淄侯的擁護,日后一旦曹植繼位,楊修會借此有所圖謀。
“臣不敢欺瞞魏公,臣確實跟臨淄侯交情莫逆,實不相瞞,臣欣賞臨淄侯的才華,敬重他的為人,但臣絕不是幸進之徒,不會以此為了圖謀名利,臨淄侯心思良善,待人寬厚真誠,不僅是臣一人這么看,凡是跟臨淄侯交往的臣僚,無不為臨淄侯的才華和品德所欽慕,臣句句出自肺腑,望魏公明鑒!”
楊修聲情并茂,激動的心潮起伏,聲音都哽咽了,他的確非常看好曹植。
曹操愣住了,久久的注視著跪伏在地上的楊修,楊修直言不諱,敢作敢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曹植完全是一片忠心。
曹操最欣賞的就是這一點,他很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高興,能有這樣忠心不二的臣子為他效命,這是曹植的福氣,也是曹家的幸事。
可曹操還是有些不滿,因為楊修畢竟參與了立嗣之爭,幾次三番的要把自己考較的題目泄露給曹植,這是曹操絕不能容忍的。
“說!為何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子健。”
楊修再次磕頭,磕的極為用力,額頭上隱隱現出了血色,“臣也不想這樣,奈何臨淄侯心性過于善良,他不論做什么,都出自本心,既不喜歡討好別人,也從不虛偽做作,更不善于鉆營取巧,至于魏公考較的題目,臨淄侯也不會刻意的用心下功夫,臣實在心中不忍,唯恐魏公因此而輕看了臨淄侯,忽略了他的才能和品性。”
曹操一時沉默了,知子莫若父,曹植的性情品質,曹操自然是非常了解,聽完楊修的一番話,曹操不自覺的就會想:“曹植不會矯情偽裝,從來不會欺騙我,也不會故意討好我,難道曹丕他…”
很顯然,越想,曹操越覺得曹丕似乎每次都要討好的嫌疑,甚至就這一次出征送別的那番話,那臉上的淚水,也是裝出來的。
因為曹操到現在還偏愛著曹植,自然而然,對楊修,他不會過于追究。
楊修的這番話,讓曹操意識到自己不該心里埋怨曹植,因為他本來就不善于鉆營取巧。
相反的,曹操越發覺得曹丕過于虛偽,總是在討好自己。
曹操的幾個兒子,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過人之處,也很像曹操,但似乎每個人都只繼承了曹操身上的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