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

  使唐北歸后,王溥以出使之功,再加前番諫言河工,王溥被拜為崇政殿學士、給事中,隨侍御前,諫言進策,具備應答。

  雖然實際上與此前在劉承祐身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終究有了個正式的官職,從“觀政進士”的身份擺脫,算是通過了考核。并且在崇政后殿,得賜一方小案辦公。

  至于陶谷,加崇政殿大學士,仍為中書舍人,知制誥,另賞賜錢帛,還是天子近臣。雖然在出使南唐的過程中,陶谷有不檢點的地方,但是,劉承祐并不是太在意。

  至少其出使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不管陶谷個人品行有多少問題,但一直以來,劉承祐都覺得此人用得很順手,他不期望其對自己有多忠誠,只要有用能創造價值,便足夠了。

  甚至于,劉承祐還真在考慮,是否將陶谷提相,只是有些猶豫,不為其他,只是猶豫換誰。

  自劉承祐繼位以來,大漢朝堂在劉承祐不經意的調整間,形成了七宰并立的局面,分管六部諸司寺監事務,雖權力有大小,地位有尊卑,關系有親疏,但在兩年時間的磨合下來,已成為一種默認的政治格局,漸成定制。

  在分軍權,掌控軍隊方面,劉承祐是抽絲剝繭般小心翼翼,窮兩年之功,平叛以樹君威,施恩以收人心,乃稍有建樹。而在分相權上,沒有費太多心思,初時只想著削楊邠之權,結果反倒在權力制衡上,走上了正軌。

  而今政事堂的七名宰相,楊邠、王章、蘇禹珪、馮道、李濤、趙瑩、范質,這是經過劉承祐不斷因時因勢調整而成的。

  最初元臣權重,秉執國政,政悉出彼受,劉承祐深憚之。先分楊邠之權,又拿下任意妄為的蘇逢吉,補以前朝宰相趙瑩,以馮道等人制衡楊、王、蘇。

  后來發覺,竇貞固、李濤、趙瑩有合流黨同的跡象,今歲在許州解決皇叔劉信的時候,留其于許州處理后續事務,事畢順勢以其知許州,又以范質這個心腹之臣拜相。

  如此一來,政事堂的勢力由原本清晰的“兩黨”,變得更加模糊化。舊臣之中,老狐貍威望雖高,有撫人心之效,但凡事皆念自身,用得雖順手,但于銳意進取的劉承祐而言,總差點勁兒,然朝堂之上,又少不了這種“潤滑劑”。

  李濤,治政經驗還算豐富,辦事能力也是有的,也有一定見識,只是格局不高,心眼不大,私心也稍重,勉強還能用。

  趙瑩,這個前朝的宰相,才德俱佳,老成持重,不形于色,只是仕漢,平日里顯得比較矜持。未得劉承祐信任,更像是一個擺給前朝臣子們看的吉祥物。畢竟接收的后晉遺產,還是比較豐富的,人才不少,需要認真經營。

  而從龍開國的元臣中,蘇禹珪,這個人雖為文士,然才能有限,德操也不足,得以位居相位,只是因為跟對人,僥天之幸。但是此人,聰明的地方在于,識時務,并且似乎也有些趨利避害的嗅覺。如今在大漢朝堂上的作用,嗯,實則沒什么大作用,基本上,只是領著劉承祐養在翰林兩院、三館及諸殿的文士,編書著史作學問。

  楊邠與王章,自不用多說。

  楊邠始終對劉承祐抱有戒心,劉承祐亦然,常生歹意,只是克制住了,在理政,彈壓朝堂,打擊犯罪,清查貪官惡吏方面,楊邠還是很有作用。但再大的作用,不能盡心侍奉君主,從來都是取禍之道。劉承祐的耐性雖足,但對其又能忍受多久?

  王章此前提過許多次,此人能力算不得頂尖,只是州郡之才,但辦事果斷,作風強硬,意志堅決,亦有公心,在天下變亂為治的關鍵時期,由這樣一個人掌控大漢的財政,并且干得還不錯。

  雖然有的手段過于苛烈,但勞心勞力,結果上是很有效果的。

  以大漢拮據的財政狀況,使之維持運轉,又豈是容易的。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將心比心之下,劉承祐慢慢地放下了對其猜忌之心。

  至少在初期的時候,以其與楊邠有同鄉之誼,往從甚密,劉承祐將之打為一黨,心中格外警惕。不過,在后來,因為朝局的變動,與劉承祐的作為,王章與楊邠之間,關系也慢慢疏遠了,在政見之上,漸行漸遠。故眼下,楊邠雖仍為首輔,但在劉承祐心中,王章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個,便是范質了,其才學自不必多提,年紀也夠,經驗也足,亦有功勞,最重要的是,他算是政事堂中,真正的“帝黨”,為天子劉承祐一手發掘出來。

  對于政事堂中的諸宰,從劉承祐心里,顯然還是不夠滿意的。不說其他,至少還得換上一個帝黨,那宰堂之內,才算“正常”。

  因此,劉承祐才會想到陶谷。個人品行如何,在政治上,當真不是硬傷,雖可作為政敵攻訐借口,但也要有效才行。關于政事堂內的情況,劉承祐近來也不時會考慮,七個名字寫在紙上,刪刪減減,不論怎么減,只剩下三個名字,蘇禹珪、趙瑩,以及,楊邠!

  百忙之中抽得點閑暇,劉承祐關注起南方的情況。來自湖南楚王馬希廣的奏報,言已經于上月十八,擊破其兄馬希萼的朗州叛軍。

  自信地閱讀完畢,劉承祐以一種局外人的清醒語氣,發表感慨:“這二馬爭槽,還真是沒完沒了了!”

  王溥侍候在下邊,聽其感慨,輕聲指正道:“陛下,時下應當是三馬爭槽,若算上馬希聲、馬希范,則是五馬了!”

  “哦?齊物對湖南的情況,也有所了解?”劉承祐來了興趣,看向王溥。

  “楚王馬希廣的使者,臣與之相談,結合逸聞,故有所得!”王溥回答道。

  劉承祐“嗯”一聲,坐姿更加安穩了,眼神瞟著他。

  劉承祐目光中隱含的意思很明顯,就是示意王溥細述自己的看法。

  王溥也不矯情,微施一禮,便從容敘來:“楚王馬殷,共有生子三十余人,其晚年,次子馬希聲掌權,長子怯懦。未免其薨后,同室操戈,諸子相殘,爭奪王位,故留下遺命,馬楚權力傳承,兄弟相繼,兄終弟及”

大熊貓文學    漢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