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

大熊貓文學    三國騎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馬超出發前,帶著他看一看蒸汽機,本就有威懾的意思。

  同時分享這個大殺器,能助長馬超的自信心,免得被瓦解斗志。

  馬超出發不久,江都朝廷派遣的黃門侍郎、謁者一起抵達關中,向射援宣達詔書…執政的諸葛丞相同意了之前的表奏,遷射援為益州刺史,拜為后將軍。

  州牧這種級別的重要官職,今后會陸續削減。

  益州目前由后軍衛戍,加拜射援為后將軍,有利于維護益州的整體安定。

  對于鎮壓益州士族,是北府與朝廷的共同目標。

  刺史兼領后軍,鎮壓、維護穩定的效率自然是很高的。

  如果丞相不答應田信表拜的射援,那下一步就會表拜司隸校尉李嚴為益州牧,直接派兵護衛李嚴,來一個武裝上任。

  李嚴、射援在益州都有根基,李嚴作為制定《蜀科》的五分之一,在益州的影響力更大。

  如果策動益州士族,李嚴僅憑漢中的西府兵,就能席卷益州…這幾乎是一種必然。

  只要南陽、武昌的府兵牽制江都周圍的漢軍主力,那丞相就無力回援益州。

  從他率領益州軍來到荊州時,就相當于放棄了益州。

  所以在射援、李嚴之間,丞相自然會選擇一個性格溫和,做事穩重的射援。

  無須驚奇這個重要的人事調動,田信自是淡然處之。

  可其他人、整個關隴府兵、勛戚都在傳頌這個重要任命…這意味著執政的丞相交出了漢軍的大后方,也就意味著在這一輪府兵、漢軍的全面對抗中,重要的轉折點已經出現。

  只要等射援經營、掌控益州后,朝廷就大勢已去,再無折騰的勇氣。

  而田信,依舊沉浸在今后的經濟管制方案里。

  目前能參照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春秋時齊國以鹽向天下征稅,達到了國家無險可依,卻能成為五霸之一,與秦互稱東西二帝。

  另一個例子是明末的江南,朱元璋這個吳王在立國后,對支持另一個吳王張士誠的幾個府征收重稅。

  明朝田地性質不同,稅率也不同;松江府最重的田稅具體有多少呢…田信不清楚,看過類似的表格,是很高很高。

  當地百姓為什么能把稅交足?

  一個原因是鎮江、江蘇、常州、蘇州府一帶繁華的紡織產業;在北方雇工月入三四百文的時候,一個技藝熟練的女織工能有十兩;不計算銀價折錢的南北差異,彼此有二十倍收入差距。

  除了紡織業,還有其他產業,所以在明朝廢除征收實物,折算為銀錢后,江南經濟越發的膨脹。江南地區的百姓交稅的壓力自然不重,不像北方百姓,要把糧食換成錢經歷一次糧商的剝削,然后才用銀錢交稅。

  特別是糧食兌換銀錢…北方銀貴,南方銀子流通更廣相對貶值,所以收銀錢時,北方百姓更吃虧;明廷拿到的銀錢又要買糧,兩頭吃虧,中間獲利。

  而江南銀錢流通過,獲取容易,用銀錢交稅…不用受二次剝削。

  這是一條鞭法落實后,實物折算銀錢后的影響。

  江南地區紡織業發達,那么就原地種植棉花、桑田,本地糧食不夠怎么辦?就去上游的湖廣購買。

  也因為本地糧食產量不足,明廷皇室有一筆專征江南的太倉米,每年四百萬石;地方衙門去征收糧食,再運到北方,顯然漕運虧,南直隸官府也很虧。在官員運作下,這四百萬石太倉米折算成了一百萬兩專供皇室使用的金花銀。

  江南紡織業的告訴發展,既有引領時尚的‘蘇式衣裳’,也影響了上游湖廣…湖廣士民也要掙錢,種糧食賣到江南多虧,種植桑田、棉花多好。

  于是,產糧重地的江南、湖廣陸續轉型…國家整體糧食產能不足。

  各種災難交疊在一起,大朙完了。

  然后,江南地區能順利交稅的第二個原因是很出名的,那就是浙江專有現象…拖欠。

  大朙戶部常年有一位侍郎負責向浙江巡撫催征積欠的錢糧;這也怪不得浙江,往往欠幾年,欠多了,為了保證有效征收錢糧,朝廷就會打個折扣,以保證今年能把錢糧收到庫里。

  一來二去,就養出了浙江喜歡拖欠的毛病。

  以至于催征遼餉時最緊急時浙江還是這種做派,戶部派到浙江的專員打了封條,上奏起運的遼餉加派錢糧…等運到北方,才發現不足額,依舊是浙江特色的拖欠。

  明朝的經濟缺乏規劃,國初的產糧重地江南,中期的產糧重地湖廣,都因為追逐經濟利益,使農業轉型。

  而現在,府兵組織干凈,與各州各郡牽連不深,還有一次規劃的機會。

  以國家東部的地緣、產出來說,發展海洋是很便捷的…可基本盤在關隴,這些年把關東、河北的士民得罪慘了。

  百姓好說,有傳承的士人是很記仇的。

  東部迎來大發展,東部士人先天有地主優勢,這撥人又有抱團的習俗,給了他們發展機會,遲早會挑戰北府,以恢復過去東部士人主導一切的格局。

  到那時,又將形成東西對立的局面。

  所以一開始,就要把關東、河北變為資源地,集中力量向關中、向西發展。

  唯有定都長安,才能有效經營西域、中亞,才能保證西部發展、開發的重心不會偏移。

  只要鐵路修的好,所有游牧部族都是載歌載舞的好義從。

  至于嶺南,向外拓展未免太早;繼續從南洋汲取資源,開發自身就好。

  等自身開發的差不多,南洋地區也就完成了大致的羈縻統治。

  所以嶺南這里不需要急進,開發達到漢末江東地區時,就可以著手在嶺南冊封大小諸侯。

  讓嶺南去打基礎,等關中積累優勢達到質變時,就能全面開花。

  在此之前,先進技術要留在關中,鐵甲蒸汽動力戰艦的制造技術只能局限于武昌。

  大概一切順利,二十年后才會在渤海、東南沿海設立大型船塢,制造蒸汽動力的海船…運氣好,內燃機也能點亮。

  至于鐵甲戰艦…機會合適就造幾艘包裹鐵皮的戰艦,方便嚇唬南洋蠻夷。

  所以,今后的天下只能有一個核心,這是保證控制大局,維持穩定的最簡單辦法。

  沒心思再去與人搞斗爭,抓緊時間,集中資源爬科技…才是最重要的。

  確立這個想法后,天下各州就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關隴、夏州主抓農牧業和教育;關東和河北主抓生產資源,以供應關中。

  益州窩在群山里,只能做資源地;江東、嶺南還需要發展;幽云、朝鮮、瀛洲也需要發展,不具備成為資源地的條件。

大熊貓文學    三國騎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