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對于段云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意味著終于可以有機會收購一些各地的國營企業,完成自己下一步的布局。
盡管在1993年,國家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然而在民營企業最為活躍的浙江地區,卻已經悄然發生了一場集體企業的量化改革運動,這也是企業史上第1次大規模的產權變革。
所謂的量化改革,指的是某些鄉鎮集體企業的資產通過“土法”評估之后,將集體資本全數或部分退出,經營者以贖賣的方式獲得企業的主要股份。
這項改革最早是在浙江臺州的玉環和溫嶺兩縣出現的,他很快蔓延到了附近的溫州地區,進而浙江全境的集體企業中被廣泛實驗。
這是一場沒有嚴格規范的產權改革運動,在具體的資產評估上,由于缺乏量化的標準和評估體系,各縣市的量化手法千奇百怪。
大多數企業采取的是“毛估值”的做法,有些縣硬性規定,集體資產一律按賬面數增值40計算,而事實上相當多的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其資產早已增值了幾倍幾十倍。
舉一個例子來說,浙江紹興一家紡織企業的量化方案,是將企業的資產量化出10,折算成50萬元作為集體股,全場200多名職工每人出資5000元,經營者出資100萬元組成一個資本額為250萬元的股份制企業。
其后新企業無償的使用原有企業的機器設備,一切開支則由老企業承擔,經過這一年的運作,新企業產生驚人的利潤,原來的集體企業則毫無懸念的陷入虧損境地。
又一年新企業,以10分低廉的價格將老企業“并購”,并最終完全實現私有化。
一直到后世的1996年前后,浙江80的中小企業都完成了產權量化的改造,成批量的出現了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
發生在浙江的這種產權改革,在隨后的幾年里一直處在地下運作的階段,全國性的集體企業產權改革從1998年才正式開始,也就是說現在的浙江集體產權改革從來沒有得到政府的公開肯定,這其中出現了很大的漏洞和負面影響,但是走到這一步,所有的一切已經變得勢不可擋。
段云之所以會有收購國企股份的想法,一方面是集團公司現在業務發展越來越快,他需要短時間內迅速加大產能,并且出于物流的考慮,他也需要在別的地方新建工廠,但如果新建工廠的話,土地的審批,廠房的建設,工人的培訓所需的周期太長,如果能夠直接控股一些當地的國營電子廠,可以極大的節省時間和金錢。
另外一方面就是段云的產品銷售也需要得到其他省份的政府支持,本著雙贏的原則,段云也必須要給當地提供一些稅收和就業崗位,以此來換取政策上的扶持,至少的對待天音集團以及本地企業的產品銷售方面,地方政府不至于政策傾斜力度太大,造成天音集團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正是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段云很快就成立了一個評估團隊,讓這是團隊到全國各大省市的一二線城市等一些電子企業進行摸底和評估,如果這家企業各方面都能夠達到段云制定的標準,那么他下一步將會運作對該公司入股或收購的事宜。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段云已經開始對國內的電子市場進行更為深入的布局。
如果放在幾年前,段云的這種計劃是萬萬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到了1993年的時候,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的中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經濟國家了。
中央政府針對新的經濟形勢,對一些管制概念采取進行全新的詮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劉敏學對“投機倒把”這個名詞進行了新的解讀。
他認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幾乎把帶有盈利性的經商活動都視為投機倒把,做違法處罰,這顯然是受左的思想影響,是不對的,某些過去認為是投機倒把的行為,現在看來是商品流通不可缺少的環節,他的這番話一登報全國的貿易商人都大大松了一口氣,在過去的10多年里數以10萬計的商販,因投機倒把罪名而入獄,導致傾家蕩產,有人甚至喪命該罪名最高可判死刑,隨著劉敏學局長的一番講話,一柄長劍終于從頭頂移走了。
最具象征意義的是,就在今年2月初的兩全國兩會上,代表們就餐,第1次不再需要繳納糧票,隨后不久,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取消糧票,從1955年開始,全國居民購買糧食都需要這種定額分配的票證,從此以后,各種帶有明顯計劃經濟色彩的票據,從人們的生活中一一消失了。
今年對于段云來說,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充滿機遇的一年,但與此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頭。
這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外資企業的蜂擁而入。
其實從1992年開始,跨國公司在華大規模投資就已經開始出現跨越式的增長。
去年一年,合同外資就已經達到了57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是135億美元,這幾乎是前年的4倍還多。
在市場的誘惑和政府的鼓勵下,跨國公司開始狂熱的夢想中國,最經典的表述出自科達公司的總裁裴學德,他曾經說過:“只要中國有一半人口,每年拍一個35片裝膠卷,已經足以將全球影像市場擴大25,中國每秒多拍攝500張照片,便相當于多了一個規模,等同于日本和美國的市場。”
用人口乘以某一商品,從而計算出中國市場的規模,這幾乎是所有跨國公司進入這個東方國家時最常用的一個算式,不過事實將很快告訴他們,這是一個玫瑰色的幻覺。
而這一年也是日本企業在華投資增長的轉折點,去年被批準的投資項目多達3414個,是1991年的三倍,而在這其中,家用電子產品和汽車是美國和日本廠商投資最多的項目,而這也對天音集團的電子和汽車產業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前幾年僅靠價格而取得對進口電子產品和汽車碾壓性的優勢在未來一兩年將會蕩然無存,如果這個時候天音集團出現決策性的失誤,等待段云的局面將會是兇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