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之后,段云接到了深圳市政府的要求,參加定于10月25號深圳科技園舉行的竣工儀式。
這次深圳科技園擴建工程竣工,也就意味著繼北京和上海無錫之后,成為了中國第4個微電子基地。
而在竣工儀式結束之后,市長李灝也召集了新入駐科技園的27家科研單位的負責人開了個會議,主要就是想表達深圳市政府對于深圳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的重視,同時也向這些負責人介紹了段云和天音集團的情況。
其實這些機械電子工業部的下屬單位負責人早在來深圳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天音在芯片產業的一些情況,另外他們也得知,目前這個深圳科技園段云是最大的民營企業贊助者,而且在機械電子工業部內部會議中,副部長胡啟也安頓這些人科研單位負責人,要求他們和天音電子廠保持深度合作,爭取把深圳的芯片產業發展起來。
從部里的領導到深圳市政府當地的領導,幾乎保持著一樣的口徑,那就是要求他們這些科研單位來到深圳后,必須要和天音集團進行合作。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見到段云本人后,這些科研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紛紛上前示好,表示愿意給天音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和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實際上,早在來深圳之前,他們這些科研單位的負責人就已經得知了段云和天音集團的很多事跡了,在他們看來,段云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而天音集團財力和技術實力雄厚,能和這樣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對于他們這些科研單位來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機械電子工業部之前在北京上海和無錫建立了三個微電子基地,而每一個微電子基地,都是圍繞一個核心企業建立起來的。
比如北京微電子基地是圍繞北京無線電四廠和無線電六廠建立起來的,而上海的微電子基地是圍繞上海無線電七廠建立的,至于無錫微電子基地,則是圍繞無錫742廠建立起來的。
這三個微電子基地可以說中國最大的三個芯片產業基地,然而這幾家微電子基地核心企業和段云的天音集團相比,無論從名氣,技術實力,還是財力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唯一比較接近天音新片場的是無錫742廠,兩家企業芯片年產量差距并不大,但是在技術上卻足足相差了整整一代,而且742廠只能生產一些中低端芯片滿足國內市場,而天音芯片廠現如今已經研發出了世界上性能最為先進的NAND閃存芯片,建立起了強大的芯片上游研發能力,這是國內其其他企業不具備的。
而其實最讓這些科研單位看重的,則是天音集團的財力。
之前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無錫的核心芯片企業,他們都是國營企業,而配合這些企業的科研單位他們的科研經費也都是靠部里撥款,所以這些微電子基地的核心企業與科研單位并沒有經濟上的聯系,一切都是按照體制內的規則來辦,因為部里給的經費很少,科研單位經常面臨無米下炊的局面,這也就導致北京,上海,無錫這三個微電子基地形同虛設,研發單位和企業間互動很少,對企業的技術支持力度嚴重不足,這也是導致中國芯片產業在80年代與世界先進集成電路水平拉開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但是天音集團不一樣,之前的時候段云就承諾會給深圳科技園每年捐款1500萬,用于資助相關的研發項目,這也就意味著段云在深圳科技園有著很大的話語權。
說起來8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微電子領域還是有一些亮眼的成就。
比如中國內地在1985年確實是成功攻克了3微米線寬集成電路的光刻機技術,配套的蝕刻機、cvd設備也都不缺。從表面上看,似乎已經能夠生產3微米線寬的集成電路,這一技術除了美國以外,日本、德國和中國是并列世界第二。
但實際上中國內地和日本德國芯片產業的技術差距還是很大的,原因很簡單沒有自動控制技術。國內當時生產的光刻機也好,其他生產設備也好,最多也就只能滿足小規模生產和實驗室應用。
當時相關光學機械廠生產的國產光刻機,所有操作全部都要手動進行。
生產一塊芯片,效率甚至不足全自動光刻機的十分之一,而且極依賴工作人員操作水平。
所以說這個3微米加工能力,也就是實驗室水平,距離大規模應用恐怕還有一定距離。根本不能是世界第二梯隊。
但總的來說,國內芯片生產線設備除了光刻機之外,其他的生產設備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并沒有那么大,這也就為段云以那4臺一微米制程阿斯麥光刻機建立兩條生產線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就在前段時間,機械電子工業部已經按照天音集團提供的清單,幫他們解決了擴散爐、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沉積設備、化學機械拋光機和清洗機等國產芯片生產設備的購買和引進,相關廠家的技術人員已經住進了天音集團芯片廠的招待所,下一步準備將所有設備運抵深圳進行安裝工作。
段云為了擴充這兩條生產線又花費了1,400萬人民幣,預計整個安裝工作會在明年四五月份完成,而到時候天音芯片上將會同時擁有三條芯片生產線,其中兩條是國際上技術最為先進的一微米制程芯片生產線。
另外天音芯片廠研發中心正在研發的第2代一微米制程存儲量為2MB的NAND閃存芯片將會誕生,而到了那個時候,段云將會在國際儲存芯片市場搶得先機,很有可能會占據國際儲存市場的很大一部分份額。
當天晚上,段云把深圳科技園的二十幾名單位負責人邀請到了自己集團的招待所,設宴款待了他們,而在席間,段云以一個主導者的身份,和這些研發單位的負責人進行了比較細致的溝通,最終初步確定了合作的研發項目以及所需要投入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