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進入了7月份,段云夫妻兩人也終于稍微輕松了一些,兩面工廠的都已經進入了設備調試階段,進展都非常的順利。
其實從今年年初開始,天音電子廠一直都處于一個“回血”的階段,好在國內隨身聽市場沒有出現競爭對手,這也給了段云一個喘息的機會,讓他繼續能夠通過隨身聽產品獲取豐厚的利潤。
而在4月份的春季廣交會上,段云又再次拿到了1,800萬美元的外貿訂單,雖然相比去年的秋季廣交會“縮水”500多萬美元,深圳市政府特批給了他們50的外匯留成,段云最終拿到了900萬美元,這筆錢正好填補了購買錄像機生產線的窟窿。
不過外貿訂單并不等于純利潤,只是減少了在國內調匯的成本,所以一直7月份的時候,段云的工廠終于填滿了芯片廠和錄像機廠的窟窿,實現了正盈利。
如果不是依靠遍布全國的商會專銷商會員,多彩隨身聽銷售強力的話,段云的企業不可能這么快就“滿血復活”,原本最開始的時候他就是在賭,但是今年的運氣不錯,段云也算是邁過了最艱難的一道坎。
6月份天音電子廠凈利潤已經減少到了1300萬,多彩隨身聽已經出現銷售疲軟的狀態,相比于去年年底最高峰時一個月將近3,000萬的純利潤腰斬了將近一半還多,但總歸是盈利了,避免了企業負債的風險。
按照目前的銷售額來看,到今年年底的時候,段云的賬戶上最多可以贏余4000多萬,雖然比去年將近三個億的盈利縮水了7倍還多,但4,000萬元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應該足夠明年兩個新廠購買原材料的和正常生產了。
另外最讓段云欣慰的是,目前自己的合資芯片廠研發中心已經走向了正軌,黃令儀領銜的芯片研發團隊目前已經達到了50人的規模,全部都是優中選優的精英人才,很多技術已經開始立項,除了芯片設計外,其他技術環節也有專門的立項,黃令儀目前將整個芯片廠的研發中心分為了13個部門,這和她當初在中科院進行芯片設計研究的方式是完全是一致的。
盡管合資的芯片生產線還沒有正式安裝調試完成,但研發工作是必須要走到前面的,黃令儀設定的研發中心第1個目標,就是要在一年半的時間之內,力爭突破5英寸一微米級別芯片的工藝生產技術門檻。
黃令儀提出的這個研發目標,以國內的條件而言,難度堪稱逆天。
目前國內引進東芝的生產線之后,由原來國內最先進的742廠五微米技術提升到了三微米,在此基礎上,黃令儀在三微米技術還沒有徹底消化的情況下,用兩年內突破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一微米技術,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而且芯片更新換代的速度要遵循一個“摩爾定律”,這個定律從芯片誕生開始一直到后世幾十年的時間跨度里,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任何芯片的研發,都無法跳出這個定律的框定。
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的經驗之談,其核心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而言之芯片,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雖然這不是科學定律,但這條定律確實精準的預言了芯片產業的走向,而其中也是與芯片產業的特性是分不開的。
芯片的晶體管尺寸的減小,有兩個效應:一是提升了芯片功能,降低了成本,二是利于設計,于是為了更好的提高競爭能力,芯片產業必須不停的改進工藝,減少晶體管的尺寸。
至于為什么一代新技術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那是因為一代新技術的研發要有幾個步驟,首先要用三個月制定規格選擇工藝,然后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工藝完成設計,最后需要三個月使其能量產,如果產品是公司獨占的高端產品,那么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兩年時間,如果產品有很多競爭對手,那么這一過程必須在一年半內完成,否則你很快會喪失技術優勢,緊接著也會喪失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在芯片競爭中徹底出局。
稍微次一級的芯片生產工藝技術,段云還可以依靠國內市場賺取利潤,但如果段云想搶占國際市場,那就必須要有頂尖的技術。
而與此同時,深圳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觸動了段云的神經,那就是由深圳土改辦主任桂強方草擬的“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已經被國家通過,深圳市政府正準備進行試行,并且已經為這次新土改政策試行拿出了三塊土地。
而這正是中國土地第一拍的前奏。
后世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1987年12月1日在深圳會堂舉行的那次著名的拍賣,然而在此之前,深圳市政府還出讓了兩塊土地,分別是以協議出讓和內部招標的形式轉讓的,過程要早于12月份的那次公開拍賣。
第1塊土地是深圳市政府早年撥給中國航天部的面積為5321平米的職工宿舍用地,當時政府跟他們說,沒用就要收回,這是國有資產,然而真到要收回的時候,航天部極度不情愿,說他們也是國有企業,市政府打了好幾次招呼,才把地要回來,于是在同年的9月9日,深圳市以協議方式出讓該塊地給中航工貿中心,低價106萬,使用年限50年。
而到了9月11日的時候,深圳市政府又以招標形式出讓第2塊國有土地,當時選中的地塊是撥給城建集團開發,但是遲遲過了很多年都沒有動土開工,政府要地的時候也面臨了極大困難,政府秘書長,常務副市長,副市長都要不回來,最后請到市高官梁湘親自出面,才把這塊地要回來。
當時11家企業參與了競標,而當年眾望所歸的深圳房地產老大,深房集團并沒有中標,而是一個具有二三級開發資質的深華工程開發公司中標,獲得面積為46,355平方米的商品住宅用地,地價為1,705萬,使用期限為50年。
段云雖然不做房地產開發,但他不能忽視深圳土地日后火箭般的升值速度,而且他也需要一塊土地,實現它更為長遠宏大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