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瑞陽就派人從北京部里取來資料,送到段云手中,速度之快,令段云感覺不可思議。
而這也表明了瑞陽的一個態度,他是個說到做到的人,而且他的這種做法確實給了段云一種緊迫感。
將輕工局的這個瘦高男子送走之后,段云隨即讓保衛科的人把桌上的厚厚幾包資料帶到了自己辦公室。
段云的辦公室里有個資料柜,如今已經被堆得滿滿騰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工具書和廠里的資料。
段云讓保衛科的人將那七八個厚厚的資料袋放在辦公桌上后,就關上辦公室的房門,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拿起其中一個檔案袋,段云看到上面寫著“伏爾加汽車工廠產品資料”。
段云目光一怔,隨即又拿起了其他檔案袋。
只見這些檔案袋上分別標注著的是“高爾基汽車工廠產品資料”“利哈喬夫汽車廠產品資料”“烏里楊諾夫斯克汽車廠產品資料”“莫斯科人汽車廠產品資料”等字樣。
這明顯都是蘇聯汽車的圖紙資料。
只是思索了一下,段云就反應過來。
新中國成立之后,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的局面,工業體系更是全面落后,處在一個崩潰的邊緣。
上世紀50年代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不僅僅是提供資金和物資,蘇聯還慷慨地拿出了核心技術和生產設備,無私的派出了大批專家和工程師,手把手的幫助,一窮二白的中國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可以說,如果當初沒有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起碼要晚30年時間,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援建項目的大部分設計工作和設備制造由蘇聯完成,其余部分由蘇聯專家幫助中國企業完成,大批蘇聯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參與到這些工業項目的建設中,有些項目甚至從蘇聯搬來了整個工廠的圖紙和設備,而這些圖紙和設備一直到解放開放之前,都在大量使用中。
而這幾個檔案袋的資料,應該就是那個時候從前蘇聯那邊獲得的圖紙資料。
在上個世紀50年代,領導干部用車中,伏爾加稱得上主打車型,當時的國家,高級領導人都坐過這種轎車,而在1960年的時候,北京汽車制造廠的前身:北京第一汽車附件廠在1960年就曾參照伏爾加轎車的圖紙,試制出“東方紅”牌轎車,而其后很多國產汽車,也都是仿制前蘇聯汽車產品制作出來的,包括目前段云廠的生產的變速箱,也是根據前蘇聯嘎斯汽車變速箱仿制而成的。
中蘇是在60年代初交惡的,如果只是那個時代的資料圖紙的話,對段云的參考價值就不高了,畢竟現在國內已經有了成熟的仿制60年代蘇聯汽車生產技術。
不過當段云打開“伏爾加汽車工廠產品資料”的檔案袋后仔細翻閱了一會兒,頓時有了意外的驚喜。
原來輕工部的這份檔案資料一直都是有更新的,雖然中蘇關系走在20年前就已經交惡,但卻一直保持著經貿往來,六七十年代也曾經進口過不少蘇聯的汽車,這其中很多資料只有汽車零部件構造圖紙,而缺乏相關的技術工藝參數,顯然應該是當時國內通過拆解等方法獲得的設計方面的圖紙資料。
用了整整一上午時間,段云將這幾個檔案袋你的圖紙資料大致的翻閱了一遍,最終將其他檔案袋放到了資料柜中,而只留下了伏爾加汽車工廠的資料袋。
段云之所以特別留下了伏爾加汽車工廠的資料,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因為伏爾加汽車可以說是代表了蘇聯最高的汽車工業水平,而且當時伏爾加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標桿,其二是因為,目前廠里生產的汽車變速箱,也正是仿制當初五六十年代伏爾加旗下的嘎斯汽車變速箱生產出來的,如果段云進行仿制的話,有一定的技術基礎,要比仿制其他車型的變速箱容易一些。
后世人對蘇聯產品有種傻大笨粗的印象,但實際上,在70年代,蘇聯絕對算得上是世界工業強國,只是由于計劃經濟的局限性,無法產生世界性的汽車品牌。
蘇聯汽車的衰敗是衰敗在他的計劃經濟的體制上,以及國運問題,但實際上80年代之前的蘇聯汽車,還是非常先進的。
段云先篩選出了70年代后蘇聯伏爾加汽車廠的主要車型資料,然后在這幾種車型中尋找適合仿制的汽車變速箱。
中午段云沒有回家,而是讓自己的助理大軍到食堂給他打了一份飯,他坐在辦公室中,邊吃邊繼續查閱這些資料。
最終,一款名為BA32101車型的變速箱引起了多云的注意。
這種BA32101“日古利”轎車,其實就是這個年代國人熟知的“拉達”轎車。
這種轎車是1970年4月19日開始生產,而到了1973年12月的時候,已經生產了整整100萬輛,到了1978年6月3日,總產量達到了400萬輛。
能生產這么多輛的汽車,說明這一型號的汽車是經過了市場考驗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應該是非常成熟的。
雖然這種70年代的車型相比于80年代的歐美日系汽車,性能上稍稍有些落后,但對于目前國內大部分汽車廠家使用的五六十年代的汽車技術而言,已經算是先進的了。
因為瑞陽只給了段云一年的時間,所以段云也不能好高騖遠,況且國際上先進的歐美日系車,以國內的設備材料而言,是根本做不出來的,所以仿制這種70年代生產的蘇聯汽車變速箱,就成為了段云的最佳選項。
這種款式的拉達汽車使用的是4速手動變速箱,相比段云廠子目前生產的變速箱,結構要稍微復雜一些,性能也更加優越,要比國內商用車普遍使用的變速箱產品好一些。
其實段云最初是想仿制出一臺液力自動變速箱的,自動變速箱不用離合換擋,檔位少,變化大,連接平穩,因此操作容易給開車人帶來很多方便。
但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上,由于是計劃經濟,普通市民是買不起汽車的,所以根本不用考慮開車人的方便,另外液力自動變速箱,結構復雜修理困難,而且費油不經濟,傳動效率低,變距范圍有限,雖然技術先進,但并不符合國情。
而普通的手動變速箱,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價格便宜還省油,尤其是價格便宜,這點非常重要,有利于產品銷售打價格戰,所以綜合考慮之下,段云最終選定了這款比較成熟的手動變速箱。
另外憑借著段云深厚的機械技術造詣,他還可以對這款手動變速箱進行一些小小的改進,使其變成真正意義的“國產”變速箱,可以更好的展現自己廠子的技術設計能力,同時也能迎合一些國人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