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月底一天天臨近的時候,祁可還真收到了來自東安府密探小隊傳來的最新一份的邸報,依然沒什么好消息,天災好像又降臨了,北方可能鬧春旱,南方可能鬧春澇。
時隔幾年,又來了,北旱南澇,涇渭分明,這叫什么事兒。
祁可迅速地寫了兩篇稿子,擠進了第一版里,省得首版只有個頭條文章太單薄。
電腦排版,各種字號及加粗斜體的銅活字應有盡有,定版后迅速印刷。
二月末的倒數第二天,上午吉時,祁可盛裝打扮,從里面走出來揭下招牌上的紅綢,點燃一掛長長的響鞭,涼水報館開門營業。
轉眼次日清晨,賣報的攤子在大門口支開,百戶所訂閱的那幾份已經裝在大號牛皮紙信封里,交由郵局的殘疾士兵郵遞員搖著助殘車送過去了。
早起的百姓依然跑來看熱鬧,見攤子支上了立馬過來掏錢,正反兩面四版,其實就一張紙的涼水月報,收費兩文錢一份,說貴不貴,一個大肉包子的錢,這都要嫌貴的話,那還是先努力掙錢吧。
天光大亮后,報紙的銷售就越發火爆,好在交易簡單,一手錢一手報紙,排長隊的隊伍不斷地在前進中,不會讓人等得發急。
當天,全鎮百姓嘴里談論的都是月報上的內容。
報紙上的行文都是白話文,不是祁可圖省事,而是從掃盲班結業的百姓能輕松看懂的正是以口語為基礎的白話文。
懸疑志怪的也受到了好評,不過祁可起了兩個筆名,一個用于新聞,一個用于連載,所以沒人知道這是祁可主筆,只沉浸在內容中,但只有上篇,下個月才有下篇,光是想到要等一個月就讓不少人抓耳撓腮。
百戶所拿到月報后,分出一份,跟軍文一起送去了東臨縣千戶所,這么有趣的東西,自然要問問上峰要不要。
同樣的,照臨也把版面發給縣里的祁氏書局,讓經營書局的女仆們印上百份,大部分放在書局賣,少部分再分成兩份,分送到四柳村和瀘西村,供村民閱讀,順便從這些村民口中收集新聞素材,為以后的稿子做準備。
社會新聞還有一個可以長期寫的題材是衙門斷案,正好做成普法專欄,家庭紛爭、經濟糾葛、刑事犯罪,沒有新案子還能翻舊案,案例寫多了,又會化為寫懸疑的素材靈感,一舉多得。
縣里的這個書局一直靠免費掃盲班撐著人氣,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去涼水鎮做事,成年人來讀書的少了,換成了以孩子為主。
涼水鎮招工必須要識字為最低門檻,在此基礎上才是看年齡,當父母的在“把女兒早點嫁了減輕家里負擔”還是“送去做工給家里掙錢”兩頭思慮再三,最終選擇了掙錢要緊,放家里適齡女兒出來識字,期望下次招工能被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