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爸手里有名單,但那上面只記錄了這些人的名字,并沒有介紹他們之前都是干啥的。
不過文人和當過兵的,一看就能看出來。
比如這會,一口人九十斤糧食,那些文人就開始犯愁起來,覺得沒辦法背著這么重的東西,還要走十幾里路。
而那些當過兵的,哪怕現在都已經四五十歲,五六十歲,但對這點重量,依舊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顧祖墨有自行車,他們家五口人就領兩口人的糧食,一百八十斤前面一袋,后面一袋,到是也不影響他上下車。
不過這會瞧著那些個拿不動的,他自然不能看著不管,所以等沈依依過來的時候,他那輛自行車已經沒法騎了。
三千多斤糧食,光指望顧小同志一臺自行車也不是個辦法。
村里的牛車就一輛,馬上就要春耕農忙了,李老栓沒主動說,那肯定也是很為難。
這些人剛領到糧食,不讓誰拿走,誰都不會放心。
自家領了四口人的口糧,干脆先都放在家里,這樣他和二柱就可以幫著大家分擔一點。
然后沈樹林就組織幾個有力氣的,用繩子搭了幾個擔子,這樣兩個人抬著一副擔子,比背著能多拿不少。
終于解決了背糧食的問題,這幾十人的隊伍,有點力氣的負責抬擔子,力氣弱的,多少背個幾十斤,嗯,年紀大的,頂多也就背二十斤。
然后婦女們則是或背或挎,拿著家里的全部家當,被褥衣服啥的,還有一些鍋碗瓢盆。
當然,鍋肯定不是大鐵鍋,沈依依發現這些人家,居然沒一家有大鐵鍋的。
還用問嗎,瞧那些嬸子大娘小心翼翼,生怕弄碎了的陶瓷罐,那肯定是用來煮飯的。
要知道這些人曾經可都是做過大貢獻,立過大功,甚至有的人是放棄外國給出的優惠條件,毅然回來,但卻落得今天這樣的下場。
她空間里只有兩口大鐵鍋,估計當時顧祖墨買鍋的時候,也沒想到這一點,所以只準備了他們兩家的。
瞧著這些雖然餓的都走不動路,但卻因為她爸給了大家希望,一個個都帶著笑的人,沈依依心里真的很難受。
這個隊伍,知道的是去開荒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逃荒的。
那些活在后世,每天庸庸碌碌卻還在抱怨的人,要是讓他們看見現在的場景,不知會有何感想。
沈依依追上一位看著和顧奶奶年紀差不多,走路很慢,卻還要背著被褥拿著家當的老奶奶,接過背在她身上的被褥,“老奶奶,這個我幫你拿,這樣您就可以把陶瓷罐碗筷放在背簍里了。”
“這哪能行,小姑娘,你這么小,這行李重著呢。”一看沈依依年紀不太大,吳奶奶哪里忍心。
“您別看我年紀小,我力氣可大著哩。”沈依依說著,已經把老人家背著的被褥塞進了自己的竹筐里,當然,等下在吳奶奶不注意的情況下,她肯定是要把這么重的行李收進空間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