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玲一聽這話,眉毛頓時倒豎起來。
“那個老不死的,甭管出于啥原因,今天這樣的場合她不來,就是不給五房面子,不待見大寶,也是不給我蔣桂玲面子!”
“這跟你沒關系,這是五房的事兒,你都還沒嫁進來呢,惱啥…”蔣母清楚自家閨女的小爆脾氣,趕緊安撫道。
蔣桂玲道:“沒錯,我確實還沒有嫁進來,那譚氏老太太不來參加酒席,主要原因是不買五房的賬,可我將來也注定是五房的一員,跟我公婆和大寶是一條繩索上的螞蚱。”
“他們有體面,我自然也有體面,他們沒有體面,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惱怒,也是應當的。”
蔣母被蔣桂玲的這番話給駁斥得啞口無言。
“哎,那個譚氏啊,真是不是個好相與的,幸虧你不是兒媳婦,是孫媳婦,也幸好老楊家分家了,不然,我和你爹還真舍不得要你嫁過來受這份氣!”
蔣家的馬車遠去,楊華洲家的親戚朋友也都陸續散去。
留下了孫氏和楊華忠還有駱鐵匠王翠蓮幾個在堂屋里喝茶。
駱鐵匠道:“今個泰迪把大寶媳婦給咬了,實在是慚愧啊,幸好蔣家人豁達,沒說啥。”
楊華洲道:“駱大哥,要說慚愧的人是我才對,桂玲這孩子,年紀輕,冒冒失失的,大寶也不咋懂事,擅自跑去你家后院,唐突了。”
駱鐵匠擺擺手:“沒事沒事,下回桂玲若是再過來耍,到時候請她去我們家做客。”
待到駱鐵匠和王翠蓮離開,堂屋里獨留下三房兩口子的時候,楊華洲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
“今個娘沒過來,故意甩臉子,爹倒是過來了,桂玲被馱回來,爹那些煽風點火的話真是讓人惱怒,早曉得這樣,我就不該請他過來吃酒!”
“三哥,三嫂,實在對不住,之前讓你們難堪了。”
楊華洲一臉愧疚,晴兒和寶寶都挨罵了,實在是…
鮑素云也是一臉羞愧,紅著臉坐在那里。
楊華忠擺擺手:“這事兒過去了,不提了不提了,咱爹是啥樣的人咱都清楚,翻篇吧!”
楊華洲點點頭,接著跟鮑素云這道:“回頭你好好說說大寶,自個的媳婦都管不住,到處瞎跑,闖禍,不像話!”
鮑素云苦笑:“大寶啥性格你不清楚?溫溫糯糯的一個男孩子,打小就是沒脾氣沒性格,桂玲那閨女我就是相中了她的脾氣,直爽,火爆,能給咱大寶做主,兩口子在一塊兒一個是悶葫蘆,另一個咋地也得能叫兩聲吧?”
孫氏道:“我覺得桂玲這孩子也還不錯,畢竟年紀還小,才十四,比綿綿大幾個月,也還是個孩子啊,只要不像李繡心她們那種難纏的,其他的咱都能包容,只要他們小兩口感情好。”
鮑素云笑了笑:“從目前來看,倆孩子好像還不錯,膩在一塊兒也蠻多的。”
孫氏點頭:“這就好。”
這邊正說著話,那邊趙柳兒風風火火過來了。
“五叔五嬸,呀,三叔三嬸也還在啊?”
“柳兒,咋啦?可是有啥事兒?”鮑素云溫。
趙柳兒道:“爺打發我來問問你們可還有剩菜剩飯,說要是有,就給奶勻一碗,說老太太兩頓沒吃了…”
早上那頓,是賭氣,所以不吃三丫頭送去的飯菜。
至于晌午這頓,原本是要接她過來的,她偏不來,連四房都沒有生火,自然沒人給她送飯菜。
聽到趙柳兒這話,楊華洲直接黑下臉來:“你回去說,就說是我的原話,說沒有剩飯剩菜,讓她等夜里四房送飯吧,這不與我們五房相干!”
趙柳兒目光轉了轉,想笑,又不敢笑。
“五嬸,我當真這么去回話么?”趙柳兒知道楊華洲這正在火氣頭上,于是轉向鮑素云那里詢問。
鮑素云看向楊華洲:“老五,別說那些氣話了,灶房還有剩飯剩菜呢,我去熱一下,回頭你給你娘送去吧…”
“不準熱,也不準送,就照我說的辦,永智媳婦,你把我的原話帶回去吧!”
趙柳兒走了,堂屋里,鮑素云一臉驚恐,口中喃喃道:“咋辦咋辦?待會咱娘要發大脾氣啊,這可咋整啊?”
楊華洲道:“隨便她發,該給的臉面咱都給她了,是她不給咱臉了,這會子又打發人來要咱送飯,想多了,咱也是有脾氣的!”
楊華忠這回壓根就沒勸,“素云啊,你也別慌,天塌下來有老五頂著,你該干嘛干嘛去。”
老宅,東屋。
自從上回大家聚餐大白被辰兒送到屋頂上去之后,大白就對楊華洲家的院子產生了心理陰影。
今日大寶媳婦過門,楊華梅過來送禮,原本是打算帶著大白一塊兒過來吃酒席的,結果,大白死活不來,就要待在家里。
楊華梅沒轍,只得自己過來了。這會子吃完了酒席,打算回家去,鮑素云看大白和王栓子他們都沒過來,于是撿了一碗肉菜讓楊華梅帶回去給大白吃。
楊華梅沒有急著回去,而是先跟楊永仙一塊兒推老楊頭的輪椅回了老宅,順便留下來陪譚氏說會話。
結果譚氏嗅到那碗里的菜香,之前一直在賭的氣就變得不爭氣了,楊華梅原本是想把大白的菜勻一半給譚氏吃,譚氏不舍得吃大白的,便打發趙柳兒去五房傳話,讓五房送飯菜過來。
此刻,聽到趙柳兒捎帶回來的楊華洲的原話,譚氏氣得差點從床上栽下來。
“老五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兔崽子混賬玩意兒,竟敢不給自家老娘吃喝,這個不孝子,要天打五雷轟啊!”
譚氏當時就坐在床上拍著巴掌罵了起來。
趙柳兒可沒興趣聽譚氏罵臟話,傳完話就趕緊溜了。
屋里,楊華梅勸慰著譚氏:“娘,我這碗里有呢,你吃這份。”
譚氏揮舞著雙手,破口大罵:“拿的走拿的走,我不吃我不吃,但凡是他家的東西,我就是餓死都不吃,我要是吃了,就讓我舌頭生瘡,腳底流膿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