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長室內,來自永夜號飛船天文臺的簡向明臺長,正在向龐學林匯報最新的觀測結果。
簡向明的神色看起來很奇怪,感覺有些茫然無措的同時,又有些激動。
“艦長,目前我們已經分別通過紫外、紅外、射電、可見光等不同波段,對卡岡圖雅以及它附近的星球進行觀測,其中,圍繞一號恒星運行的行星有二十多顆,處于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超過五顆,圍繞二號恒星運行的行星超過十五顆,處于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有三顆。此外,我們還發現圍繞卡岡圖雅運行的行星竟然有上百顆,由于卡岡圖雅強大的輻射,初步推算,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至少有十幾顆…但是…”
“但是什么?”
龐學林臉上的表情很淡然,并沒有因為發現這么多有可能存在多顆適合人類生存的宜居星球而感到興奮,也沒有因為簡向明的一個但是而感到緊張。
簡向明咽了咽口水道:“但是,除了這些天體,以及附近游蕩的一些小行星和塵埃云外,我們沒有觀測到宇宙中的任何其他天體。這片區域周圍好像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幕布,將我們與宇宙中的一切都隔離了開來。”
龐學林皺了皺眉,又問道:“有沒有通過射電望遠鏡觀察這片空間內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簡向明道:“這正是我接下來想要跟您匯報的,我們通過射電天文臺進行了觀測,在大于00厘米的射電波段,卡岡圖雅本身的超高頻輻射掩蓋了來自河外空間的輻射,因而不能直接測到,然后我們從0.054厘米直到數十厘米波段進行了測量,排除卡岡圖雅的干擾,各個波段的測量結果表明,我們所在的區域,微波背景輻射溫度近于27K的黑體輻射,是我們在太陽系測得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十倍。”
龐學林不由得為之一愣。
宇宙背景輻射是來自宇宙空間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輻射,也稱為微波背景輻射。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宇宙的形成方式。
哈勃通過星系紅移的規律發現了宇宙空間正處于不斷膨脹的過程,既然如此,宇宙空間的過去會比現在更小。
如果時間倒退到一定久遠之時,宇宙將會變成一個沒有空間尺度的奇點,那時一切物質都是不存在的。
后來,天文學家基于此提出了目前最被認可的宇宙起源理論——宇宙大爆炸。
根據宇宙大爆炸,宇宙誕生之后,空間開始膨脹,宇宙中的物質不斷從來自最初奇點的能量中創造出來。
但由于早期的宇宙空間還很小,溫度很高,物質密度很大,光子與其他帶電粒子相互耦合,所以那時的宇宙并不存在自由的光子。
宇宙大爆炸剛發生的時候,其實是不發光的,這是一次異常黑暗的爆炸。
這個爆炸之后才了光子與電子,但因為一開始宇宙太小,溫度太高,電子與光子的碰撞很激烈,光子是不可能自由傳播的。
到了宇宙3萬歲的時候,宇宙已經冷卻的,這個時候電子與光子的碰撞沒那么激勵了。
光子作為自由粒子才可以在宇宙中傳播,這就是宇宙中最早的光。
隨著宇宙的膨脹,這些光子的波長被拉長,到了目前來說,這些最早的光的光子波長主要是在微波波段了。
這是一個遠古時代的遺跡,就好像是宇宙大爆炸的灰燼一樣。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攜帶了宇宙早期的信息,它可以告訴我們過去發生的很多事情。
當空間經過了3萬年的不斷膨脹之后,宇宙的平均溫度下降到大約3000開氏度,光子才與其他帶電粒子脫耦,它們可以在宇宙空間中自由運動,產生了宇宙中最早的光。
自那之后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大約3億年,宇宙空間也已經膨脹到巨大的范圍,這會導致宇宙中最早的光的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現在已經衰變成了微波,宇宙的平均溫度也降到了只有大約2.73開氏度。
由于這種微波是最早的光,并且它們在各個方向上是非常均勻的,所以它們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由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波長已經遠大于可見光,它們無法被光學望遠鏡探測到,只能利用射電望遠鏡或者專門的微波望遠鏡進行探測。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和R..威爾遜為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
964年,他們用它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為了降低噪音,他們甚至清除了天線上的鳥糞,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聲。
他們認為,這些來自宇宙的波長為7.35厘米的微波噪聲相當于3.5K。
965年,他們又訂正為3K,并將這一發現公諸于世,為此獲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后來又經過物理學家們不斷精確測量,最終,物理學家們將數值精確到了2.7260±0.003K。
但是現在,簡向明他們測得的微波背景輻射,高達27K。
如果他們的測量沒有任何錯誤,再結合剛才簡向明所說,除了肉眼可見的那兩顆恒星,在這個空間內沒觀察到任何其他恒星以及河外星系的存在。
那么這就只剩下一種可能。
這個空間獨立于大宇宙之外,這是一個小宇宙!
如果再考慮電影星際穿越中的劇情。
電影中。
人類瀕臨滅亡之際,在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通往未知空間的蟲洞。
于是人類費盡心血造出飛船通過該蟲洞前去冒險,結果發現蟲洞另一頭的空間,存在一個質量為太陽質量一億倍的超級黑洞卡岡圖雅。
而在這黑洞附近,竟然存在有不少可供生命生存的類地行星。
首批十名前去探險的宇航員抱著必死的決心,為人類傳回了這個空間內存在可供人類生存的生命星球的消息。
于是以庫珀為首的拉撒路計劃第二批宇航員出發,穿越蟲洞前往卡岡圖雅。
庫珀跌入黑洞,意外進入了一個五維時空,然后通過這個五維時空,向地球傳回了關于引力的重要情報。
最終,庫珀從年邁的女兒口中得知,蟲洞和五維時空,都來自未來高維人類的饋贈。
可假若蟲洞和五維時空都來自未來高維人類的饋贈的話,那么憑什么卡岡圖雅和這些星球就不是未來人類的饋贈呢?
其實半年前,剛穿越黑洞的時候,龐學林就察覺到異常了。
上一次在第九區世界,他通過蟲洞跨越三百光年的距離,花了十幾分鐘的時間。
而這一次,穿越蟲洞僅用了幾分鐘。
銀河系內不可能存在質量達到一億倍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甚至連距離銀河系三十萬光年的仙女系大星云,也只有它的中心黑洞達到了這種水平。
可是在接近一個河系如此中心的地方,恒星密度同樣高的嚇人,不可能呈現出龐學林他們所觀察到的狀態。
因此,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個高維人類專門為人類文明搞出的一個小宇宙。
甚至連那個所謂的黑洞卡岡圖雅,很可能都是維持這個高維宇宙正常運行的心臟。
“也不知道,高維人類文明和系統到底是那個厲害?他們能發現自己身上所綁定的系統嗎?”
龐學林心中暗忖。
沉吟片刻,龐學林轉過身,對簡向明道:“通知所有二級部門的領導人,來艦長室開會。你們的發現僅限于天文臺內部的人知道,不能讓消息擴散。另外,準備一下你所發現的那些行星的資料,待會兒的會議中,我們會討論后續的探測計劃。”
簡向明微微一愣,點頭道:“是!”
十分鐘后,墨菲、埃蒙德、比利、曼恩、小布蘭德、安東尼、卡里克、卡茜等人相繼來到了會議室現場。
他們這些都是第一期拉撒路計劃航天員,后來龐學林,讓整個拉撒路計劃有了重大改變,需要的航天員人數也擴充了十倍。
而且新加入的航天員,大多數都是飛船內各個部門的專業人員為主,在航天基礎訓練上反而沒有墨菲他們來的扎實。
因此,墨菲他們自然而然被選為了各個部門的領導者。
比如墨菲,她是通信部門的主管,除了負責與地球的通訊外,還負責接下來在這個小宇宙內通訊系統的搭建工作。
埃蒙德,則是機電部負責人,負責飛船內各種故障維修以及一些太空行走任務。
比利,是一位計算機專家,塔斯和飛船內的操作系統都由他來維護。
曼恩博士,生物學家,飛船內的四個植物艙都是他來主管,由他負責整艘飛船生態循環系統的維護工作。
眾人到齊之后,龐學林讓簡向明將天文臺的發現向眾人通報了一遍。
會議室內眾人頓時驚駭莫名。
這些人雖然各有各的專業,但基礎物理學以及天文知識都非常扎實,自然明白簡向明所說的到底代表著什么。
“好了,大家有什么意見?都說說吧。”
小布蘭德率先出聲道:“簡臺長,會不會是卡岡圖雅的輻射對射電天文臺造成影響?”
簡向明道:“這不可能,我們檢查了好幾遍,完全排除卡岡圖雅輻射影響,計算出的結果還是27k。”
天體物理學博士出身的安東尼道:“那會不會是射電望遠鏡本身出了問題,亦或是控制系統哪里出了毛病。”
簡向明道:“我們考慮過硬件設備問題,為此我們換了一個小型射天望遠鏡,甚至還通過一顆小型探測衛星進行了測量,得到的結果和之前一模一樣…”
安東尼聳了聳肩道:“如果這些問題都全部排除,再加上我們觀測不到其他星系和恒星的存在,我覺得,至少卡岡圖雅所在的空間,已經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范疇。”
這時,墨菲將目光轉向龐學林,說道:“艦長,你怎么看?”
墨菲話音落下,會議室內,所有人的目光頓時都聚焦到了龐學林的身上。
畢竟,龐學林可不僅僅是永夜號飛船的艦長,更是拉撒路計劃的副總指揮以及前線總指揮。
他的意見和想法,最為重要。
龐學林淡淡笑道:“我覺得眼下沒必要考慮這些情況,蟲洞的出現本來就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而且以卡岡圖雅的質量,周圍竟然只存在兩顆恒星,這已經超出了我們目前技術水平條件下的認知范圍。所以我們探討這個完全沒有意義,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如何在目前已經觀測到的這些行星中,找到可移居的星球。另外,關于今天的討論議題,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能保密。我們接下來的工作非常繁重,我不希望有任何其他方面的問題影響道大家的工作情緒。”
這時,小布蘭德同樣出聲道:“我覺得龐艦長說的有道理。”
埃蒙德也跟著說道:“我也同意龐艦長的意見。”
很快,眾人就這個問題達成了一致。
龐學林道:“好,那我們接下來就進入下一個議題,首先讓簡向明臺長通報一下天文臺過去幾個月觀測到的行星的情況吧。”
眾人將目光轉向簡向明,簡向明干咳一聲,說道:“過去幾個月,我們發現,處于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圍繞一號恒星運轉的行星有五顆,圍繞二號恒星運轉的行星有三顆,而圍繞卡岡圖雅運轉,超過了十顆。而且通過對這些宜居帶內類地行星的光譜分析,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其中十顆行星存在水分。”
“為此,我們將這十顆行星按照距離遠近,分別進行了排列,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號行星,就在卡岡圖雅的引力圈范圍內,距離卡岡圖雅大約三十億公里,永夜號飛船全力飛行的話,三年內就可以抵達。而且通過光學望遠鏡觀察以及各種光譜分析,我們基本可以確定,這顆行星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