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葛亮話還沒說完,公孫瓚就連連搖頭。

  “不可能,即便是袁紹拿出全部的兵力壓向幽州,我幽州大軍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落敗。”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將地圖的上方全部都給鋪開了。

  烏桓、匈奴、鮮卑、羌胡四個民族的名字露在了公孫瓚的眼前。

  “孔明,你這是什么意思,你是在說這一戰北方蠻族會南下?”

  公孫瓚坐鎮幽州,幽州大軍之所以能以二十萬之眾頂住袁紹的壓力這么多年,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幽州大軍的軍事素養要比冀州軍要高。

  至于為什么高,那是因為這些幽州大軍常年和鮮卑、烏桓等異族交戰,才擁有這么強的戰斗力。

  在這個年代要說誰最了解北方的這些異族,公孫瓚為當仁不讓的第一人。

  諸葛亮重重的點了下頭,對著公孫瓚講到。

  “薊候,這一戰,天下所有人都不看好袁紹,他自己難道不知道么。

  人被逼急了,一定會謀求一條生路。眼下袁紹孤立無援,沒有任何一方勢力會出兵助他。

  他要是想要反敗為勝,就只剩下了這一個辦法了。”

  諸葛亮說到了這里,公孫瓚還是不敢相信。

  在大漢朝四百年的統治之下,上至皇帝下至快要餓死的奴仆,不管誰提起北方的這些異族,都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可以說他們從骨子里就沒拿異族當人看,袁紹不論如何還是有著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在的,他一旦這么做了,就會引得全天下漢人對他的唾棄。

  “我還是不敢相信袁紹會這么做,齊王這樣想是不是太過于杞人憂天了一些吧。”

  “薊候,齊王有沒有這么想,亮不清楚,但是亮知道為殿下考慮到事情所有的可能性,這是亮作為臣子的本分。

  當然,袁紹若是沒有那么做,說不定殿下到最后還會留他一條性命,在劇縣頤養天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您要知道袁術現在投降之后在劇縣過得可是一點壓力都沒,曹操呂布之流都被關在了大牢里,唯獨袁術沒有,這就是他的智慧。”

  公孫瓚一咬牙,便一口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

  “好,我可以將渤海郡讓出來,給齊王開辟第三條戰線。

  不過我還希望孔明你能夠在齊王面前多為我爭取一些,來日同朝為官,我必不會忘了孔明這份恩情。”

  諸葛亮到現在都沒有給出劉凱給公孫瓚開出來的條件,目的就是為了收獲公孫瓚的一份人情。這個時候的諸葛亮跟后世書中說的完全就是另外一個人。

  沒有見識過人間疾苦的他,心中早就沒有了對百姓的憐憫。

  自從他有了認知之后,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得越來越好,可以說諸葛亮他們這一代在青州長大的孩童經歷的只是一個地域從破敗走向繁榮的過程。

  這種環境下塑造出來的諸葛亮,心中想的只是如何壯大他的諸葛家族,如何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讓自己站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劉凱要是知道諸葛亮會有這種變化,估計腸子都會悔青了,一代忠臣的典范竟然被他整成了一個權臣。

  諸葛亮終于等到了公孫瓚開始張口要好處了,心里美滋滋地高興了一下,但是臉上還是那副為難的表情。

  “額,之前亮已經說過了,這個時候歸順,殿下一定不會虧待薊候的。

  三公的位置肯定會有,薊候何必在意這些。”

  已經在幽州做慣了土皇帝的公孫瓚,心里對這些官位看的是明明白白,在他看來三公的位置還沒一個太守強。

  時刻待在劉凱身邊,他公孫瓚可沒有那個大心臟,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財富,足夠他在一個地方富足的過完一生。

  “孔明不是說過,可以調到別的州去當州牧么,如果能夠調到別的州去,我一定會感念孔明的大恩。”

  說著,公孫瓚還對諸葛亮鞠了一躬,諸葛亮趕緊把公孫瓚給扶了起來。

  “薊候不必如此,亮只是一個晚輩罷了,薊候您放心,亮回到劇縣之后一定在殿下面前為薊候爭取更多的好處。”

  “好好,那我就謝過孔明了。”

  “薊候萬萬不要再這般客氣了,大戰迫在眉睫,還請薊候手書一封,向殿下言明交出渤海郡的印綬,亮明日一早就啟程返還青州。”

  “嗯,孔明你下午派人到我那里取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朝廷的使團在諸葛亮的帶領之下,就開始向著青州的方向返還。

  公孫瓚立在城頭,隱隱的有些不安,心中油然的生出了跟孫堅一樣的感受,這天命為何還是在他劉家身上,兩百年前出了個劉秀,兩百年后出了個劉凱。

  無力感一下子就散遍了公孫瓚的全身上下。

  風雪越來越大,公孫瓚已經看不清使團的蹤影了,嘆了口氣,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中去了。

  這么些年來,公孫瓚在烏桓、鮮卑兩族也有自己的人存在,之所以與外族聯系,也是為了能夠向他們購買戰馬,順便獲取一些對方的動向。

  一些部族也投向了公孫瓚為他所用,諸葛亮說的確實讓公孫瓚開始驚醒了,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一道道命令從公孫瓚的書房內開始發出。

  公孫瓚需要那些部族在北方草原之上充當自己的眼線,不然要真的跟諸葛亮說的一樣,袁紹聯系了那些異族,等到他們的騎兵到了幽州的時候,幽州大軍還在冀州抗擊袁紹,那他公孫瓚可就會直接懵逼了。

  在公孫瓚的操控之下,已經在幽州右北平、遼西兩個郡長城以外的地區生活的鮮卑族部落開始又向著北方遷徙。

  雖說在這個季節往北遷徙他們都不是很樂意,但是公孫瓚給夠了他們好處之后,他們還是按照公孫瓚說的去辦了。

  幽州大軍中由鮮卑族烏桓族組成的騎兵也開始向著草原深處移動,充當著斥候。

  幽州以北百里的地界已經被公孫瓚編織成了一張大網,只要異族有異動,肯定是逃不出公孫瓚的視線內。

大熊貓文學    三國之我為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