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701 無題

  前面已經說過,謚號對古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皇帝自然也有謚號,而且比起普通人皇帝還會多一個廟號。

  謚號是對個人一生功過的評判,廟號是祭祀太廟時候的尊稱,一為私一為公。

  作為開國君主,謚號和廟號都有固定的規律。

  謚號一般是文皇帝或者武皇帝,群臣為李淵擬定的謚號為太武皇帝,以表彰他平定天下的功績。

  廟號的規律更加嚴謹,作為開國君主必然是某某祖,一般為太祖、高祖居多。但李淵追封了他的爺爺李虎為太祖,父親李炳為世祖,排到他這里就只能用高祖。

  所以李淵的謚號為太武,廟號為高祖。

  岳山那篇傳記名字就是《唐高祖太武皇帝傳》。

  當期的渭水學報剛剛發行,真正的讀者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大幫官吏就把屬于京城的那一部分給搶購一空,剩下一些還被旁邊的百姓給要走了。

  雖然岳山說了這一期免費,可那些官吏大多都按照市價付了錢。

  這讓學報的真正讀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渭水學報莫名其妙加刊就夠奇怪的了,這些平時對學報不感興趣的官吏一副瘋了的樣子過來搶購。

  而且大字不識一個的老百姓也跟著湊熱鬧,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不過很快就有具體消息傳出,今天的學報上面刊載了清水候岳山親自為太上皇撰寫的傳記。而且本期好像還是免費送。

  眾人恍然大悟,知道那些官吏為啥突然對學報這么感情去了。

  但同時他們也被這篇傳記勾起了好奇心,一來是想看看岳山寫的傳記是什么樣子的;二來是想了解一下太上皇的人生經歷;三來他們也已經習慣了報紙這種了解外界的渠道。

  然后就有不少人去渭水書院請愿,加印這一期的報紙。事實上不光是普通讀者讓加印,私下找岳山買報紙的官吏更多。

  得到消息的岳山也很驚訝,他可是往長安城投放了一萬分報紙。平時京城的銷量才六七千份,現在超額三千份發放,居然瞬間就沒了,連點水花都沒蕩起來。

  仔細詢問之后才知道原因。

  他和李世民在朝堂上唱了雙簧,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份傳記。那些官吏肯定會第一時間購買報紙詳細了解傳記內容,以免哪天上面的人提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京城有多少官吏誰都不知道,但文武加起來遠不止萬人,被他們搶購一空很正常。

  別忘了皇帝駕崩天下各地的封疆大吏都要回京祭拜,他們不光自己買報紙,還會打包一份快馬加鞭送到自己的管轄地,讓治下所有的官吏都跟著一起看。拍馬屁嗎,大家都門熟。

  而且這些人也不好意思白拿報紙,大部分都付了錢。

  了解了這些之后,岳山無奈搖頭。這情景他太熟悉了,前世但國家領導人開會發表講話,下面馬上就組織學習,還要寫心得體會什么的。有些事情真的是古今皆同啊。

  但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免費送報紙很可能是個錯誤的選擇。

  他的本意是讓更多的人通過報紙了解李淵,增加對朝廷的認同感,初心是好的。

  可永遠都不要小瞧那些貪小便宜的人,一旦免費必然會有很多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去領取,然后把報紙拿回家鋪桌子糊墻什么的。

  不用懷疑,這種人肯定很多。畢竟報紙的面積挺大的,而古代紙又是比較值錢的東西。出現這種情況他的本意就失去作用了。

  付錢買報紙,能起到一個篩選的作用。畢竟一分報紙十文錢對百姓來說不算便宜,想想岳山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家里只有八文錢的存款就知道了。

  不識字或者不是真正的有錢人,不會花這個錢去買報紙。如此一來,才能把它送到真正能看的懂它的人手里。

  想通這些岳山馬上下令取消免費送報紙,按照原價出售,同時把二十萬份報紙全部投放到長安。

  果然不出他所料,這二十萬份報紙只用了一天就被搶購一空。

  岳山讓人留意都是哪些人購買,其中一小部分是被真正的讀者買走了,剩下的三分之二被各封疆大吏買走連夜送回治下,剩下的全部被皇商行包圓…

  對此他只能無奈搖頭,很多事情一旦和政治扯上關系就容易變味兒。

  鑒于此他又讓印刷了幾萬份,走自己的渠道送到全國各地正常銷售。

  這場鬧劇一直持續到李淵下葬才結束。

  至于岳山所擔心的這份傳記會不會引起百姓的反感,找到別人嘲諷什么的…他發現自己多慮了。

  這篇傳記獲得了一致好評,很多人聲稱‘現在才知道高祖皇帝的豐功偉績’。

  這讓他非常驚訝,當官的沒有節操就算了,連普通讀書人就集體喪事氣節了嗎?

  詢問了好多人,在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古代信息不暢,一個人想名傳天下很難很難。即便是李淵這個當皇帝的,也有許多人不知道他是干啥的。

  這一點都不奇怪,前世九幾年的時候岳山讀初中,他們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從來沒有去過縣城,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鄉鎮。

  世紀初的時候他去新疆偏遠地區支教,他問當地少民少年是誰,雖然大多數人都回答對了,但依然有一部分人回答是太祖,還有人回答是太宗。

  前世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初唐時期。

  這個時候的百姓可能一輩子連鎮子都沒去過,唯一出遠門的機會估計就是去隔壁村討媳婦,逢年過節去丈母娘家走親戚。

  沒有互聯網,連書籍都沒有,他們沒有途徑去了解外界的情況。

  對他們來說縣太爺就已經是天一樣大的官了。

  至于皇帝,那就是傳說中的存在。他們只知道有這么個人,至于是誰,多大年紀,做過什么,一概不知道。

  事實上渭水學報面對的也是讀書人群體,而不是普通百姓。

  比起普通百姓,讀書人的情況可能會好一點,他們知道皇帝是誰,但這個皇帝的人生經歷、做過什么,了解的就微乎其微了。

  大多數人都是看過岳山的這篇《唐高祖太武皇帝傳》之后才了解到,原來大唐的開國皇帝是這個樣子的。

  在這種情況下,且不說那些讀書人敢不敢公開嘲諷他無腦美化鼓吹太上皇。就算有這個膽量,在完全不了解李淵人生經歷的情況下,他們也不知道該從哪里著手批判啊。

  當然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對此一無所知,李淵的人生經歷還是有不少人了解的。

  可國人向來最尊重死者,不管這個人生前是什么樣子的,死后的祭文上都會寫的比較正面。

  李淵死了,岳山的這篇傳記起到的作用和祭文差不多,只要不是和李家有死仇的都不會站出來說什么。

  真和李家有死仇的,也不會在這種時候站出來嘲諷岳山。

  倒不是他們懂的做人留一線的道理,而是太上皇賓天,他們在一旁嘰嘰歪歪個沒完那就是大不敬之罪,殺全家都沒人給他們喊冤。

  所以岳山想象中的嘲諷并沒有出現,這篇傳記就這樣風平浪靜的被大家所接受。

  也正是通過這篇傳記,普天下的讀書人才知道原來太上皇是這樣的一個人…皇帝從一個蒼白空洞的符號化為了有血有肉的具體形象。

  好處就是,對皇帝的忠誠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對朝廷多了許多認同感。

  古代皇帝登基之后就會給自己修建陵墓,有的皇帝活的時間長,還活著的時候陵墓就修建好了,等死后馬上就能下葬。

  有些皇帝活的時間短,到死陵墓都沒修好。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暫時把靈柩停放在專門的宮殿,等陵墓修好在下葬。

  原本的世界李淵死后五個月才下葬,李治死后將近一年才下葬。

  不過這一世的情況好了許多,前幾年關中大旱朝廷大興土木以工代賑。除了修筑了永安宮(大明宮),還把李淵和李世民兩人的陵墓給修了個七七八八。

  所以這一世李淵駕崩后并沒有停尸,而是在三十六日之后直接下葬。至此國喪才算結束,各種禁令被取消,朝廷也再次全速運轉起來。

  因為李淵駕崩,許多事情都陷入了停滯階段。比如道一級衙門的建設,道牧和別駕必須李世民親自任命,他沒時間就暫時擱置了。

  還有土地和人口清查工作、打拐工作都因為國喪暫時停止。

  現在他順利下葬,這些工作都被重新啟動。為了補上工作進度,大家甚至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而因為他駕崩稍微降溫的關于華夏文明的大爭論也再次重啟,甚至比之前鬧的更加厲害。

  想想也是,國喪的原因大家都憋了三十多天,心中早就構思了好幾篇文章。這會兒解禁,自然忍不住要一股腦把想法都表達出來。

  而且經過時間醞釀出來的文章更加的精辟,許多岳山看了都忍不住拍案叫好,甚至親自寫文或贊揚或駁斥。

  就在這時候,王績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找了過來。

  “怎么了?”岳山問道。

  對此岳山并不奇怪,文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以前他們只能參加文會、和同窗交流——這也是渭水書院的辯經大會如此興盛的原因。

  現在有了渭水學報這個更大的舞臺,必然會有人想在上面發表自己的文章。

  而且一家成熟的報紙必然不能只刊載某一類型的文章,這樣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華夏文明確實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感興趣。一開始看相關的辯論會覺得有意思,看多了就會覺得無聊,想看看別的文章,或者想在上面發表別的文章。

  他也早就想好了應對的辦法。

  “別的文章多嗎?”

  “很多,比華夏文明相關的文章還要多。”

  “都是什么類型的?全是讀書心得嗎?”

  “不是,還有投遞詩詞賦的。”

  岳山點點頭,這才把自己想到的辦法給拿出來:“增加報紙的版面。現在只有一張四個版面,再增加一張就可以了。”

  對他的這個方法王績并沒有感到驚訝什么的,好像早有預料,只聽他說道:“可這樣一來成本就增加了,售價增加會不會引起讀者的不滿。而且兩張不同內容的報紙是一起賣還是分開賣?”

  “還是十文錢一份,不要漲價。報紙最忌諱價格波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變動價格。”岳山搖頭道:

  “肯定要兩張一起賣,哪有一份報紙分開賣的。你見過誰把一本書拆開一頁一頁賣的嗎。不管他們喜不喜歡都必須合在一起賣。日后在增加版面,也必須合在一起賣。”

  王績道:“本來就不賺錢,現在又多一張紙成本增加了,賠的更多,書院可賠不起。”

  岳山揉了揉腦門道:“這才是你過來找我的真正目的吧?”

  增加版面這么簡單的事情王績怎么可能想不到,還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過來,只能是別的原因。

  王績輕笑道:“呵呵…別這么說,多傷感情。”

  岳山都懶得吐槽了,道:“我會給造紙作坊的人打招呼,讓他們以成本價給報館提供紙張。”

  王績提醒道:“還有墨。”

  “行行行,連墨也成本價行了吧。”岳山無奈的道。

  王績這才露出計謀得逞的笑容,道:“我就知道你不是小氣的人,哈哈…我替報館的同事對你表示感謝。”

  因為李淵傳記的原因,渭水學報一炮而紅成為當下影響力最廣的信息媒介。

  圍繞它甚至還誕生了一門生意——很多地方學報都沒有正常的銷售途徑,那里的人很難及時看到最新一期的報紙。

  為此有不少商販專門跑到有學報銷售點的地方購買報紙,然后高價轉賣到這些地方。

  甚至生意還不錯,養活了不少二道販子。

  也正是借著這些二道販子的力量,學報才能真正的突破地域限制,銷售到全國各個地方。

  學報的銷量也一漲再漲,最新一期的銷量達到了十二萬份依然供不應求。

  渭水學報的影響力也被許多人所重視,見朝廷始終沒有采取限制行動,不少人開始試著發行屬于自己的報紙。

  半個月的時間大唐各地就多了十幾家小報。

  就在這個時候,早就做好準備的朝廷終于出手,在禮部設立了出版司,轉本官吏書籍和報刊的發行工作。同時還推出了報刊發行條例。

  辦報必須要有州道兩級衙門的擔保,然后來禮部申請許可證,拿到許可證才允許創辦報紙。

  如果報紙出現違法亂紀的內容,提供擔保的州道兩級衙門也承擔連帶責任。這一下就杜絕了百分之九九點九九九九的人的辦報可能性。

  而且也會讓州道兩級衙門主動關注所在地的報社,一面出現什么問題自己承擔責任。

  報紙的內容也做出了規定,羅列了十大類不允許刊載…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

大熊貓文學    文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