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隨隨便便就能拿出十幾二十門可以作為傳家用的學問,這話被誰聽到恐怕都會當笑話聽。
但從岳山嘴里說出來,可信度馬上就上升了幾十個百分點。
起碼王績信了,李世民信了,而那些關隴貴族也信了。
“天水趙氏、敦煌張氏和令狐氏、武威段氏、元氏、獨孤氏等二十七家關隴貴族同意了你的計劃,年后每家都會派遣一名嫡子來書院拜你為師。”李世民翻了翻手中的名冊,道。
“二十七家嗎?不錯,我還以為能有個七八家就不錯了。”岳山意外的道。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神仙子弟、文壇大宗師、新學創始人,哪個名頭拿出來都能吸引一大群人交好于你。”李世民道。
“圣人你夸的別太過了,我會飄的。我很清楚之所以這么多人同意加入新學,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岳山道。
“呵呵…不錯,難得你還清醒。不過也是你有那個實力,否則我說的再好也沒用。”李世民欣慰的道。
然后他語氣一轉道:“不過,你要是真把學問傳給他們,天長日久恐怕又會產生新一批的士族啊。”
果然,帝王最無情。出身關隴貴族,依靠的也是關隴集團,然而剛剛有點苗頭就開始防范。
不過這樣最好,白蓮花一樣的皇帝才是最要不得的,短視的皇帝同樣要不得。
“這就要看學政體系的了。明年開始孔祭酒就會把書院推廣到全國每一個郡,五年后每個縣都要有至少一座書院。到時候我會把一身所學編撰成書,每個書院都送一套。”岳山笑道:
“到時候關隴貴族的子弟也就是比普通人起點高一些而已,想效仿當年的山東士族根本就沒有可能。”
李世民點了點頭,臨近年關事情太多他一時間沒有想起這個學政體系。
“用關隴集團來對抗山東士族,為朝廷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也打破了山東士族對新學的封鎖。同樣也能防范關隴集團和山東士族走到一起共同對抗朝廷。”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等學政體系建設完成、科舉制正式推行,再慢慢的減少舉薦出仕和恩蔭出仕的名額。”
“世家貴族將失去昔日的榮光,淪為普通的富庶之家。一旦某一代出現了不肖子孫,就徹底消散。”
“而且天下可不只山東士族和關隴權貴,更多的是普通人。朝堂上也有許多普通人出身的官吏,圣人可以予以提拔,天長日久也能成長為一股可以對抗前兩者的龐大力量…”
世界可以看成有無數個圈子組成的,現在最大的兩個圈子就是山東文化士族和關隴軍事權貴。
但除了兩個圈子之外還有無數的小圈子,比如以瓦崗系為首的河南派系。代表人物就是李績、秦瓊、程咬金、魏征、張亮等人。
還有些非山東文化士族出身的小世家官吏,以及平民出身在亂世抓住機會爬起來的人物,比如尉遲恭等人。
把這些圈子梳理清楚就能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大唐的局勢,同時加以利用。
眼下來說團結一切力量推廣新學打擊山東文化士族,等新學站穩腳跟,學政體系和科舉制建設完成,在進一步分化區別對待。七八中文m.78zw
比如放松對山東文化士族的打壓,防止他們狗急跳墻。減少對關隴集團的支持,以免將來尾大不掉。
扶持平民系和小世家系的力量,一步步蠶食山東士族和關隴集團的影響力,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把所有世家一起送進墳墓。
關隴權貴也不傻,自然知道岳山放開收徒的目的,就是想利用他們推廣新學對抗山東士族。
有一部分并不想介入這場紛爭選擇了作壁上觀,也有一部分為了讓家族攀上更高峰選擇了入場。
岳山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權貴的子弟教導好,讓他們能真正學到一些獨門的學問。
他掌握著十幾二十門學問嗎?既是真的也是假的。
后世信息大爆炸又身為老師,他接受過各種各樣的信息洗禮。大多數信息都忘了,還有一些則留在了記憶之中。
最近兩年隨著他對學問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回憶起來的信息也就越來越多。
他把所有回憶起來的信息不管有用沒用都用筆記錄了下來。
論語正義和教育這兩本書只用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零散信息放在那里等著他啟用。
現在他只要把筆記本拿出來,挑選出一些相關聯的信息串聯成一個圓就可以了。
這些零碎的信息在后世看來太普通了,不說隨處可見,稍微留意一下要多少有多少。
但在初唐年代,這些信息都是跨時代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新穎學問。
這些信息就是種子,埋進那些學生的心里,隨著學子們學問的增加慢慢的生根發芽。
岳山這么做也算是一舉兩得。
利用這些種子取信關隴集團,讓他們出力對抗山東士族。同時利用這些出身關隴權貴之家的學子來完善這些學問,讓種子變成參天大樹為新學添磚加瓦。
試想一下,如果他的這些學子都能學有所成成為一代大儒,那將來岳山在文壇的地位將不可撼動。千百年后稱子做圣也不是不可能啊。
就在岳山忙著對付山東士族和古學派的時候,吏部也對新晉進士們進行了分配,前三甲自然留京任職,其余考生各有分配。
不過大多數都被分配到各縣擔任六房主事,只有二榜前十才有資格直接擔任主簿一類的官職。
自從三班六房制度確立,全國各地都缺低級官吏,只能臨時抽調當地有名望的士子擔任。
然而這并非長久之計,也容易被地方豪強掌握實權架空縣令之類的。
朝廷的計劃是最近兩年通過科舉大批量招錄士子,擔任六房主事,今年這一批中舉的士子就是如此安排的。
值得一提的是棣州五十五名學子,除了位列狀元和探花的那兩位留京之外,剩下五十三人全部主動要求去嶺南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