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總策劃、棣州的再造者、新學開創人…岳山已經不再是當初僅靠皇帝寵信的近臣了,而是大唐朝堂舉足輕重的核心重臣。
神仙子弟的身份和以往的戰績,讓大家在面對他的時候都能沉下心去傾聽。就算有別的想法和不同意見,也會等到他說完之后在發表意見。
介紹過嶺南的情況,給了眾人一點緩沖時間,他才接著說道:“解決嶺南問題我認為可以分為兩步。”
干貨來了,眾人精神一震都豎起了耳朵。
“第一步,解決叛亂問題。第二步,開發嶺南。”
“第一步很好解決,只要圣人一名使者一紙詔書,談殿、馮暄等人就會投降。難點就在如何處置這些酋帥,或者說朝廷將要在嶺南地區采取什么樣的政策。”
“我的建議,可以和談殿等俚僚人酋帥約法三章。”
“約何法?”李世民問道。
“朝廷不需要羈縻州,而是需要一個完全服從朝廷管理的嶺南。所以酋帥必須無條件投降,并奉上戶籍黃冊,接受朝廷派遣官員的治理。”岳山說道。
聽到這一點,在座的人都不自禁的點頭。顯然,岳山的這種強硬手段很符合他們的想法。
“但朝廷也要許諾,在十年內不征收任何苛捐雜稅,只征收地稅和商稅。”岳山進一步解釋道:“剛才我說過,嶺南人窮根本就交不起稅。與其強行征稅不如直接免除,還能爭取一些民心。”
“這十年時間就是給雙方的一個緩沖。就算談殿等人賊心不死,但爭斗數十年他們也死傷慘重,希望得到十年休養生息的時間,必然會同意我們的條件。”
“而對于朝廷來說,可以利用這十年時間對嶺南進行初步的開發。等俚僚人發現我們是真的在幫助他們,當大唐的子民能夠安居樂業的時候,自然會真心實意的當大唐的順民。”
“到時候就算談殿等人想造反,也沒有人會追隨。”
“所以最終的問題還是落在了嶺南的治理開發上,不知道岳候有何高見?”卻是宇文士及,忍不住問道。
岳山向他報以善意的微笑,然后說道:“治理開發嶺南,首先要改良生存環境。當地人要面對的最大危險有三個,野獸、瘴氣瘧疾、寄生蟲。”
“野獸好解決,可以派遣軍隊捕殺。難點在于瘴氣瘧疾和寄生蟲,此二者困擾世人千百年。”
“不才恰恰知道一些治療這些頑疾的手段,再有我大唐醫學院數百位名醫,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到時候我大唐派遣名醫,免費幫當地百姓治療這兩種疾病,相信能獲得民心支持。”
“趁著解決三種災害的機會,我們也可以派遣一部分讀書人深入嶺南民間,向他們傳播我天朝上國的榮耀,告訴他們圣人的仁慈…”
“岳候的計劃雖好,只是需要大量的錢財。我大唐近年來隨略有結余然還要應對突厥,恐拿不出那么多錢糧啊。”卻是戶部尚書戴胄。
對這個人岳山很是敬佩,是少有的清廉如水的那種。不但不貪污受賄,還經常用自己的俸祿救濟窮人。堂堂戶部尚書,家里只有一套兩進的院子。
對于普通人來說兩進的院子堪稱豪宅了,但對于戶部尚書來說那就是寒磣。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位去世的時候家里連供人吊唁的地方都沒有,還是李世民出錢幫他家找了見房子。
所以,戴胄說朝廷拿不出多少錢岳山是相信的,并不是在為難他或者拖嶺南開發的后腿。
但岳山并沒有著急失望之類的,既然他提出了嶺南開發,自然也預料到這這個問題。
只見他笑著說道:“朝廷只需提供十萬貫錢糧作為起步資金就可以了,之后嶺南可以自給自足。”
李世民眼前一亮,問道:“翠嵐可是想到了商機?”
“天下人多嗜甜食,然而糖的產量非常低,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嶺南適合種植甘蔗,可以在那里開墾農田種植甘蔗制糖。”岳山點點頭道:
“且我有一法可以制取最上等的雪糖。相信有了雪糖生意,嶺南開發不但不需要朝廷支援錢糧,還能繳納巨額賦稅。”
甘蔗?雪糖?眾人先是一愣,他們怎么都沒想到岳山會提出這個辦法。在之前,一般開發某個地方就是鼓勵百姓開墾土地種植莊稼或者種桑養蠶之類的。
種植甘蔗這種連零嘴都算不上的東西,著實出乎意料。甚至有些人一時之間都想不起甘蔗是什么東西。
畢竟甘蔗這東西實在太少見了。
但糖他們知道啊,尤其是雪糖,更是價比黃金。要是真能大量制取雪糖…大家仿佛看到了無數黃金猶如倦鳥歸巢一般飛過來。
然后不少人都露出了意動的表情,心里面暗暗思索是不是去嶺南圈一塊地種植甘蔗。
白酒、香露、香皂、琉璃這些生意沒有他們的份兒,棣州開發他們也沒趕上,這次嶺南大開發可不能在落下了,一定要坐上這班車。
“哈哈…”李世民暢快的大笑道:“好,好,翠嵐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嶺南開發的大致框架就此確定,之后眾人一起商討了具體的實施方法,以及該抽調哪些官員去嶺南。
商討具體實施辦法的時候岳山發言比較積極,提出了大量建設性的建議,也指出了不少他人建議的疏漏之處。
經過大半天的討論,終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
等到商量調派那些官員的時候,偏殿就更熱鬧了。大家都想讓自己的人過去,每個位置都要經過一番爭奪。
對此李世民也沒有生氣什么的,關鍵位置必然是他信任的人擔任,其他不重要的位置分給這些核心重臣喝湯。
這也是君臣一直以來保持的默契。
只有岳山比較沉默,他只是要了幾個不重要的差事,并直言是給書院的學生鍛煉用的。
大家也都很給面子,表示書院弟子可以去嶺南任何地方實習。
但他也不是沒有推薦人,而是完全出于公心推薦了寧純這位俚僚人出身卻忠于大唐的刺史。
李世民對這位力挽狂瀾力保嶺南不失的刺史充滿興趣,當即表示要招他入京應對。
之后眾人各自散去,為嶺南大開發的實施做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