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荷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那看看鞋子去,不過二哥,你知道爺和大伯穿多大的鞋嗎?”
羅佳樹本能的搖頭,他還真沒關心這些,“不過二叔肯定知道吧。”
羅清荷點了點頭。
接下來一行人就是一路的看,幾乎沒放過一個小攤,當然吃食的除外了,畢竟肚子實在裝不下了。
“小鏡子,梳子,姑娘家、婦人們都不可缺少的,快來看一看。”
“欸,大哥你又來了,既然這般中意就買了吧。”擺了小攤子賣梳子和小銅鏡的一位年約二三十的婦人,在見到走進的羅大根后笑著說道。
“這把梳子可只剩最后一把了,大哥再不買可就沒機會了。”婦人拿起一把彎型沒有柄的桃木梳,“這梳齒不緊不密最受歡迎了,不僅能梳理頭發,還能當裝飾品,直接戴在頭上做固定用,大哥你看我頭上戴著的,不就是這樣的梳篦嘛。”
“而且你看這桃木梳上面的雕刻,可是我當家的一筆一筆做出來的,是桃花,桃花梳上刻桃花,多好看啊,當裝飾也好看。”
羅大根拿起桃木梳仔細翻來覆去看了一遍,然后笑著說道,“大妹子,還是你之前說得價格吧。”
“那當然,我這攤子是小生意,不議價的,價格每日也都不會變,還是六十文。”婦人笑呵呵道。
“那幫我包起來吧。”羅大根伸手掏出錢袋子,數了六十文遞給婦人,婦人把用紅紙包裹住的桃木梳遞給羅大根,“嫂子真是好福氣,嫁了大哥這般疼人的。”
羅大根聞言倒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過梳子就貼身藏了起來。
“爹爹,這是送給娘的吧。”羅清荷笑著說道。
“嗯。”羅大根點了點頭,“你娘嫁給爹這么多年,都沒得過什么東西,我也是第一次買,不知道你娘會不會喜歡。”
“當然會喜歡了。”羅清荷肯定的點頭,“多好看啊,對了,家里沒有銅鏡,我買些小鏡子回去給奶她們。”
羅清荷看到羅大根買了梳子,攤子上的那幾面銅鏡她也看過了,比起梳子,做工稍微遜色了些,但能照清楚人就好了。
“奶一面,大伯娘,娘,大嫂,還有大姐和小苗,得六面呢。”羅清荷數了數。
“你自己的可不能落下,買七面。”羅大根笑著說道。
“七面鏡子,這…用得著這么多嗎?”羅佳樹不解道。
“你懂什么,那小銅鏡就只能照臉,人女子出門能帶在身上,輕便又實用。”羅清荷解釋道。
“那我們呢?”羅佳樹指了指自己問道,“我們男的就不用照鏡子了,清荷,你可不能厚此薄彼,而且你可得好好回想一下,家里原來共用的銅鏡是怎么沒的,你可知,自從那以后,二哥就再沒看清楚過自己的這張俊臉。”
羅佳樹委屈的摸著自己的臉,可憐巴巴的看著羅清荷。
羅大根在一旁偷樂,不止他,李思佩等人也都笑翻了。
羅清荷翻了翻白眼,真不是自己干的,但都繼承了原身的身體,這干過的事也只能硬著頭皮背了,哎。
“買,二哥你自己挑,挑大的,能完完全全把你這張臉照清楚的最好。”羅清荷清了清嗓子說道。
“我就要這個,我瞧著最適合我們,鏡面大,再大的臉都能裝下。”羅佳樹抱起攤位上最大面的銅鏡,笑著說道。
“嬸子,這面銅鏡多少?還有這些…”羅清荷挑了不同樣式和形狀的七面小銅鏡,滿滿一堆,然后笑著問婦人。
婦人臉上的笑收都收不住,“小姑娘我瞧你就心里歡喜,嬸子也不要你貴,最便宜賣給你了,小面的都八十文,大面的一百五十文,一共…”
婦人第一次遇上羅清荷這般大的買主,一下子真算不出來,正認真掰著手指,皺著眉頭。
“一共七百一十文。”羅清荷一口算出來了。
婦人一愣,慢慢算了算,還真是這個價格,然后看羅清荷的眼神不一樣了,“小姑娘不僅裝的好看,還聰明,算數可真快。”
羅清荷給了一個一兩的銀錁子,婦人高興收了,給找了二百九十文。
婦人的攤子雖然不議價,但給添個搭頭還是可以的,拿起一把有手柄,但沒有任何雕刻紋樣的桃木梳遞給羅清荷,“小姑娘,這個送給你了。”
沒有雕刻的梳子比有雕刻的便宜了一半,婦人稍稍不心疼些,而且也是因為認識李思佩他們,雖然李思佩不認識自己,但錦繡布莊那可是大鋪子,關系搞的好一些總是對的。
“謝謝嬸子。”羅清荷高興收下了。
“收獲頗豐啊。”李思佩見羅大根和羅佳樹手里拎著的銅鏡,朝著羅清荷擠眉弄眼道。
“嗯,李娘子,羅塘縣哪家賣的鞋子好啊,我想給我爺他們買些回去。”羅清荷笑著問道。
李思佩一愣,她還真不太清楚這些,“這個…”
“清荷姑娘,羅塘縣的沈家鞋坊可是最有名的。”馨兒笑著說道,“我家夫人的鞋子除了我們自己做的外,幾乎都是去它家買的。”
羅清荷點了點頭,“馨兒姐姐,那沈家鞋坊在哪?”
“在東大街。”馨兒說道。
“李娘子,那我們去那?”羅清荷問道。
“去呀。”
走了一刻鐘,到了東大街的沈家鞋坊,別說,里面的人還真不少,鋪子也大,跟錦繡布莊差不多排面。
羅清荷一行人進去后,就往男鞋區。
“爹爹,我想給爺、大伯還有你們買鞋子,爹爹知道爺他們的鞋子穿多大吧。”羅清荷問道。
羅大根笑著點了點頭,“知道。”
“二哥,你也挑一雙,對了大哥的鞋碼你不會也不知道吧。”羅清荷鄙夷問道。
“大哥的我還真知道,畢竟從小大哥穿過的鞋子都給我穿了,跟我一樣的鞋碼呢。”羅佳樹說道。
“爹,如果不夠,你得幫我付錢。”羅清荷挽住羅大根的手臂撒嬌道。
“嗯,放心,爹爹這兒有。”羅大根寵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