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做什么餃子,像早上那樣的玉米面疙瘩湯就很好了,還燉豬蹄,千萬別,留著給阿香下奶。”羅美根忙回絕,伸手攔著。
“又不是只給你吃。”王桂花瞪了自家小閨女一眼,“我這是讓自家人好好吃一頓,你這是來巧了,沾光了,就偷著樂吧。”
劉蘭和田翠竹聞言都笑了,自家婆婆疼閨女,還這般口是心非。
“娘,咱家不吃午飯的,你當我不知道啊。”羅美根撇了撇嘴,“今日我們吃了午飯,你們晚上吃什么?”
“家里有錢,今日還不能多吃一頓了。”王桂花笑罵道,“給你吃,就高興受著,如果不是承受得住,娘會這般大手腳。”
羅美根想到賣蓮藕和蓮藕做菜法子得了十兩,也就不矯情了,笑著說道,“那謝謝娘了,中午可得好好吃個飽。”
玉米面加水和好,捏成小劑子;薺菜切得細細的,加了油汁炒個半熟,這樣餃子即使沒放肉,也有油水。
王桂花帶著兒媳和閨女一起包餃子,那速度杠杠的,兩刻鐘就全包好了。
大鍋里倒入水,放些豬蹄和豬蹄湯進去,不要太香,等開了,下入餃子,待餃子熟了,撒些薺菜進去,放些粗鹽,整個前院都彌漫著香味。
“哇,太香了,我都不知道上次吃餃子是什么時候了。”羅佳樹出了屋子,閉著眼,深深嗅著。
之前摘了野菜回來后,就一直在屋里記背口訣,還做了好幾道練習,體力活做了,腦筋也動了,又是長身體的時候,沒一會兒就餓了,思緒一放松,就聞到香味了,羅佳樹哪忍得住,忙跑出屋子了,看到一大鍋的玉米面餃子,心情十分愉悅。
“洗洗手,可以準備吃了。”王桂花笑著說道。
劉蘭就著另一口鍋炒了萵筍,一大盆餃子,一大盤子萵筍,就是老羅家今日的午飯了。
“哇,這兩日是我吃得最飽的時候,希望以后一直都能這樣。”羅佳苗小聲的竊喜道,羅清荷和羅佳禾在一旁聽到了。
“小苗,放心,我們以后會吃飽的。”羅清荷溫和笑道,自己現在的目的就是要先解決家里的溫飽問題。
“嗯嗯,二姐,你說的話我都信。”羅佳苗崇拜的看著羅清荷說道,這些日子家里的變化,好像都是二姐帶來的,羅佳苗即使才六歲,但比一般孩子乖巧懂事,覺得這次二姐醒來,雖然再次失憶了,不過比以前更加厲害了。
也不對,可能以前也很厲害,只是家里人沒發現那么多。
王桂花幾人拿碗舀餃子,之前包好的時候就數過,一共一百五十個,個數可不算少了,可架不住人多啊,羅佳樹幾個又都是會吃的年紀。
王桂花公平分,羅老田等男的,都是十個,婦人和羅清荷幾個姑娘家都舀了八個,給王幸也舀了五個,看著鍋里剩下的,王桂花數了數,還有十一個,就給羅老田他們幾個男的加了一個,給羅美根、劉香香、羅清荷和羅佳禾也加了一個,好了,鍋里一個不剩了。
放進去的幾塊豬蹄,王桂花都給幾個年紀小的分了,一人一塊。
看著碗里滿滿的,個頭胖乎的玉米面餃子,羅老田一家子都高興的合不攏嘴。
羅老田拿了筷子開動,其余人都迫不及待的夾了餃子往嘴里送。
“呼,燙燙,好吃好吃。”
“好香啊,這薺菜餡,油滋滋的,餃子就該這般,哪天能吃頓肉的,就更完美了。”
“瞧,小杏兒這是饞了。”羅佳地抱著閨女笑道,夾了個餃子,待餃子涼了,想讓她吮吮。
“大哥,小杏兒還小,現在可不能吃這些,喝奶是最好了,咸的,油的沒滿大半年可不能沾。”羅清荷阻止道。
“這樣嗎?”羅佳地停了動作,“我看別人家都有讓孩子吮的。”
“別人家不懂。”羅清荷說道,然后看著小杏兒笑道,“等我們小杏兒滿六個月了,姑姑給你做好吃的輔食。”
“聽清荷的。”劉香香從羅佳地懷里抱過小杏兒,“清荷說得準錯不了,你好好吃飯吧。”
羅佳地傻笑了幾下,就埋頭吃餃子了。
中飯后,王廣茂、羅美根、王幸一家三口就跟羅老田他們告辭了。
王桂花把人送到村口才回家來。
“阿墨,阿墨——”羅清荷去后院喊阿墨。
“汪汪汪——”阿墨吐著舌頭,歡騰的朝著羅清荷沖來。
羅清荷笑著蹲下身子,把手里抓的一把骨頭往阿墨面前一扔,然后摸了摸阿墨的小腦袋,“現在我也還是吃不飽的狀態,真沒什么好東西給你吃,辛苦你了。”
羅清荷也不管阿墨聽不聽得懂,就跟它吐露著心聲,“這是豬蹄的骨頭,你吮一吮,咬一咬,總還有些鮮味。”
阿墨本能的低頭嗅了嗅,然后開始啃骨頭了。
羅清荷看了看四周,確定沒人看到的時候,小心翼翼的攤開另一只手,里面是一個玉米面餃子。
“我偷偷藏起來的,不知道你愛不愛吃,雖然沒有肉,可比較頂餓。”羅清荷非常小聲的說著,然后捏著餃子往阿墨嘴里湊,“你可一定得吃了,不然我得心疼,我可是從牙縫里省下來的。”
好在餃子一湊近,阿墨就張嘴一口咬了,然后津津有味的吃著。
羅清荷見了高興的笑了,“乖,以后等條件好了,讓你吃一盆肉。”
“二姐,你在哪里?”
前院傳來羅佳苗的呼喊聲,羅清荷起身了,高聲回應,“在這呢,我過來了。”
“阿墨,乖乖啃骨頭,我去忙了。”羅清荷腳步輕快的往屋里去。
一下午的時間,羅清荷還是做荷包。
羅老田幾個男的閑不住,去地里轉悠了,太陽快落山了才回來。
“清荷啊。”
做了一下午針線的羅清荷,放下了手里的布頭,出屋子了,“爺,你喊我?”
“之前你問的稻種,沒想到你二爺爺家有,我給要了些過來,你看看。”羅老田拿出簸箕,里面裝著約莫半斤的稻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