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會寫字的在跟前還是方便很多的,葉青凰很滿意,將屋里要存放到樓上的東西清點好后,又去了西偏屋。
西偏屋里,葉子皓抱著小吉祥,正在這里和爹說話,葉青柏和周子康也在這邊。
葉青柏看著那些衣料、首飾可羨慕得緊,不過這次可沒隨便開口討要。
他自己也清楚,今晚不同往日了,這些禮可都不會便宜,就算他開了口,也不一定要得到手,還是別自討沒趣了。
在見到凰丫頭帶著掌事嬤嬤來登記那些禮,說是帳目要分明,別人的禮也不是那么好收的,以后得在不壞百姓民生、不違規矩的前提下,要掏私庫回禮的。
他心里就暗自慶幸不已,幸虧沒開口。
沒想到這些禮還要登記起來、還要還的。
大家都到齊了,就去前廳吃早飯,葉子皓就喂小吉祥吃米糊,葉青凰繼續清點禮物。
于是大家都知道他們大清早竟然在內院里接待了兩個客人,一個開首飾鋪子的、一個開酒樓的,而且都是歐陽大總管的舊交,給大總管面子見了一下。
其他人到沒多想,到是周先生有些擔憂,將葉子皓拉到一旁低聲提醒他。
“你可是大人,今天為大總管開了先例,以后還會有大管事、各種管事甚至前頭的下官們…”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會有二十,很多人走著走著偏離了初衷,就是被身邊各種人影響,不知不覺走偏了而不自知,等發覺時已來不及挽回了。
聽著師友的提醒,葉子皓心中感動,但真相卻不能說,只得解釋。
“大總管是這府里掌庶務大權的人,其他人都歸大總管來管,自然面子也不如大總管大,至于那些屬官,是我手下,我不會因他們而為難的。”
葉子皓只得這么說,又連忙道:“再說我能來這里上任,重點并不是管理地方,而是墾荒開兵田,就近儲備軍糧。”
“因而我實際比別的城守,要多一樁事情做,何況任期五年,哪里有空在地方上慢悠悠地結交別人呢。”
“我只要在五年之內,在兵田策上交出滿意答卷,地方事務不比前任差,就行了,至于以后什么情況,得等五年后的朝廷任命書,才知道結果。”
葉子皓除了今天會客的事不能道出真相,其他的話也是掏心窩子,說得誠懇。
只是此時葉子皓并不知道,別人的任期是五年,他的根本到不了那一天。
但他這翻誠懇解釋,也讓周先生安心不少。
兩家鋪子,做為城守府大總管的舊識,而得了便宜搶了登門拜訪城守大人的先機,傳出去也會羨煞旁人的。
不過葉子皓也解釋了,就因為大總管顧慮影響不好,才會安排在清早相見,以避人耳目,不讓人說閑話。
也因此大家知道了原由就算,不會再去議論什么了。
但酒樓送來了這樣幾道菜,中午就能加菜了。
可是一想到要去田莊…
最后只得讓歐陽大總管拿去了廚房收著,等晚上加菜。
早飯后,葉子皓就同大家一起去田莊,準備了解實地情況之后,也將麥子運回來。
這邊葉青凰也清點完了庫存私房,就讓大總管帶人將樓上隔了開來,也按葉子皓說的在樓梯附近留下空間。
葉子皓的書房不辦公,主要用途是以后藏書,或者想清靜時就去呆一陣。
但他選擇用屏風相隔,就成了半敞式,誰上樓也會很清楚,也無形中能看見誰去了庫房。
當然,他的書房不封閉,誰都可以去,而他暫時也沒空去什么書房。
他臨時辦公之地在西偏屋,今天臨時會客也在這里。
等大總管把樓上隔出了庫房之后,孫氏就領著幾個小廝將箱子往樓上抬。
但主要是布料,小款如意就擺到了書架上,胭脂水粉也擱到了妝臺上,幾盒首飾也鎖進了妝臺小柜中。
東西上了帳是為了有數可查,常用之物,自然不會收去樓上。
不但如此,她還挑了一些小巧精致的珠釵,分給夏婉兒、趙春杏和陳杏花。
另幾個小丫頭,自然只有漂亮的絲帶和絹花戴。
又拿了幾樣金鑲玉款式的頭飾送給翠嬸子、晴嫂子和周家婆媳,還給了周先生的娘一對玉鐲。
其他首飾就收起來了。
她自己以前戴不起玉鐲和貴重首飾,如今有得戴了,卻因要帶孩子而不敢多戴。
而且今天開始要繡花了,手腕太重會影響拿針手感的。
見她將首飾分送于人,自己卻并未戴起來,四個嬤嬤心中暗訝,但想到這兩天眼見的夫人性情,又似乎有些了解了。
夫人并不是驕縱跋扈、目中無人、愛慕虛榮的人。
忙完禮物的事兒,葉青凰就將小吉祥交給翠嬸子帶著玩耍,她把繡架搬到廳外廊下,準備繡花了。
小姐妹一見凰姐姐要繡花,立刻回屋搬的搬繡架、拿的拿繡繃,都激動不已。
夏婉兒繡花手藝一般,又有衣裳要縫,于是也拿了針線過來。
姐妹幾個就在廊下坐了一排,陣仗到是熱鬧。
晴嫂子扶著小鈴兒在長廊里練習走路,見了也想拿針線過來,可一想到沒人帶小鈴兒,只得作罷。
她也就是等小鈴兒睡著,若是葉華英夜里回來得了空帶孩子時,才有時間做針線的。
雖然她們都住在東邊院子里,但每天還是會集中到正院和花園這邊來打發時間,熱鬧一些。
而今早周先生給讀書郎們布置了功課,這會兒他們都去了梅苑的大書房。
在那里,不但葉青喜他們幾個,就是葉華彥他們幾個,也都坐得下了。
從今天起,雖然他們讀書的進度各不相同,但都是打了底子的,這時候只要布置不同的課業給他們完成就行了。
今天周先生也去了田莊,因為官田也屬于戶房管理,城守大人的私產,自然要去親眼見證一下。
而四個被葉青凰留在身邊培養的小少年,早飯前過來請安。
當時葉青凰正忙著,就讓陳杏花和趙春杏聽他們背《三字經》,背得順就接著背《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