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一零章 我就是個顏控52

  二皇子和三皇子又鬧出了一件事情。

  在會試榜單貼出來之后,二皇子和三皇子因為江南鹽政的事大打出手。

  這可是把太初帝氣的不行。

  他有意要狠狠的罰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回,可是皇后還沒等他行動呢就直接脫簪請罪,差點就跪在太極殿門口了。

  貴妃那里又是撒嬌又是耍賴的。

  這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結發妻,是太初帝十分敬重的女子,一位是他放在心尖上疼著的人,他哪個都不好駁了面子,只能咬牙把這事忍了,還得給那兩個不孝子擦屁股。

  因為這事,太初帝對肅王就更好了一些。

  畢竟如今能讓他放心疼愛,沒有后顧之憂,又從來不會生事的就只有肅王這么一個兒子了。

  太初帝也只能在肅王身上來找到一些父子親情。

  他雖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到底年紀在那了,還是很渴望兒女繞膝的那種親情的。

  也許是為了打壓二皇子三皇子,也許是為了警告他們。

  太初帝這次殿試的時候并沒有出現,而是讓肅王替他主持殿試,便是連殿試的考卷都是讓肅王給判的。

  太初帝直接就讓人告訴肅王,這事全權交給肅王,隨他想怎么判都行。

  可能是私心里太初帝也心疼肅王,覺得肅王一沒權二沒錢的,他活著的時候還好些,他要是沒了,那些不孝子不管哪一個登上皇位,說不得都要打壓肅王這個長兄,肅王的日子恐怕難過了。

  太初帝就想活著的時候給肅王一些權力,另外也讓他斂些財,起碼將來手頭上不至于沒錢。

  肅王心里其實也明白太初帝的這種心思。

  等到殿試的時候,他還真的大大方方的出現在金鑾殿上。

  而蕭元在看到肅王的時候還愣了好一會兒呢。

  他在西直門和肅王一起登著開城門的時候還覺得這人挺不錯的,和他聊天也挺愉快,還想發展成一對好基友呢,結果人家竟然是大皇子?

  不過蕭元這人向來心大,他也沒覺得害怕,也沒怎么著,等著策論的題目下來,他就開始抓緊時間寫文章。

  可巧了,這次的題目便是他和安寧曾討論過的治理水患的問題,另外還有邊患問題。

  別的方面蕭元不成,可是邊患上的問題他可是懂的。

  他家歷代經商,蕭元腦子又好使,對于商貿上邊是真的很在行的。

  他要是經商,肯定是比蕭老爺更厲害的,

  指不定還真能讓他賺出萬貫家財,成為大靖首富。

  所以,蕭元心中邊患問題完全可以用商貿來解決。

  他也曾和安寧討論過這個問題,安寧也覺得可行,這個是最為穩妥,最兵不見血的方法了。

  蕭元先寫的就是邊患問題,他洋洋灑灑寫了很多,主要就是利用商貿慢慢的滲透敵國,最終扼制住對方的經濟,讓敵國不得不依賴大靖生存,這樣一來,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百多年的心腹大患。

  后頭蕭元又寫了怎么治理水患。

其實蕭元的思想也是挺先進的,他十來歲的時候曾跟著蕭老爺四處經商,也曾到過黃河邊上,也知道黃河水患因何而來  他寫了兩種方法,一種便是高筑堤壩,讓河道變窄,讓水流變急,利用急速的水流來將泥沙沖進海里。

  另一種便是在黃河兩岸植樹造林,也可以種植一些牧草什么的,反正就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黃土漫天的生活環境。

  這兩種方法都十分新穎,以前從來沒有人提起過的。

  大靖朝如今治水也是仿上古大禹治水那樣主要是以疏導為主,不斷的拓寬河道。

  可是這樣一來,水流就會變慢,天長日久,泥沙沉積,使得黃河河床越來越高,漸漸的都會高出地面,改道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

  而蕭元提出來的緊窄河道,高筑堤壩之前從來都沒有人這般想過的。

  還有什么植樹造林,這就更不要提了。

  肅王在這些貢生答題的時候也在下邊轉了轉,等走到蕭元身旁的時候,他正好看到蕭元寫邊患問題,就忍不住駐足想要看看蕭元是怎么想的。

  這一看就入了迷。

  等到蕭元提出治理黃河的方法時,肅王更是在心中連聲贊嘆。

  他原還說蕭元很會吹牛,如今看來,這人的確有大才啊。

  殿中幾位翰林院的學士一看肅王在蕭元那里停了好久,都知道肅王是重視這位貢生的,再一看這位是誰,好家伙,連中五元的會元啊,想來一定是寫了什么驚才絕艷的文章讓肅王喜歡吧。

  他們還以為蕭元寫的文章定會富麗堂皇。

  可他們哪里知道肅王和別的皇子不一樣的。

  肅王曾在邊關呆過,更是征戰過沙場的。

  他雖然年輕,可見識真正不凡,他不會在意你的文筆怎么樣,而是要看你是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

在肅王看來,蕭元文才上邊是有些欠缺了,可是,他寫的文  章卻是質樸動人,而且提出來的方法也切實可行,這便是大才,是朝庭真正需要的人才。

  等著考完之后,那些貢生由人引著去偏殿歇息等侯,而幾位翰林學士趕緊將這些貢生的試卷收起來一份份的觀看。

  當然,這里就不用糊名什么了,一般殿試都是當天看卷,當天就會宣布名次的。

  那幾位翰林學士都知道肅王看重蕭元,先就把他的試卷給挑了出來。

  然后再看其他貢生的試卷。

  很快,前十名的試卷就送到了肅王跟前。

  肅王看了另外九個人的試卷,然后直接拿朱筆點了蕭元那份:“當為頭名狀元。”

  隨后,他又點了一位御史臺大夫家的兒子的試卷為榜眼,另一位便是江南水鄉出來的長相十分俊秀的貢生為探花,剩下的他就不管了。

  幾位翰林學士自然也不會有什么意見。

  肅王這次是都兼顧到了,再沒有比這個更合情合理的了,誰還敢說什么。

  那位御史臺大夫出自魯地,是北黨的官員,也是清流的代表,點他的兒子為榜眼,就是表示朝庭對于清流的看中。

  那位探花郎是南黨官員之后,卻是勛貴出身。

  而蕭元則是肅王看中的人。

  他這么一來,他這一方,南黨北黨,清流勛貴全部都照顧到了,也就是花花轎子人人抬,大家一起分贓的意思。

  那些貢生歇息了一會兒,便有人來唱名。

  蕭元毫無意外的中了狀元,他和榜眼還有探花一起穿了朝庭提供的官袍,頭戴紅花,開始跨馬游街。

  三五第一_

大熊貓文學    快穿之專業打臉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