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九年,元月一日,大朝。
嬴政他特地趁著這個大喜的日子,這個一元初始的日子,在大朝會上,向所有大臣勛貴們,展示了一下最新制作出來的改良版紙張。
從最好的頂級宣紙,到上廁所用的草紙,全部都逐一的介紹了一下,并且給每位大臣都分了一點。
能上朝的那些大臣,即便是武將,那也不存在不識字的可能,因此這些紙剛一被拿出來,并且被嬴政展示了一下,如何在上面書寫之后,所有人就都知道這天要變了。
這東西的出世,絕對是上古文王作易經之后的又一大人道盛事。
有了這東西,回頭諸子百家門人還不得蜂擁而至,就算是不用招賢令,那也有的是人往他們大秦而來,這是絕對不遜色當年竹簡作書的壯舉,特別是其輕便和價格低廉的特性,更是使之遠超竹簡作書。
“王上,此乃文教圣物矣!
不知王上當何以使用?”
驚嘆過后,立刻就有人問道。
“朕欲在大秦境內售賣這些紙。
除了紙張之外,朕這還有一些書籍可以售買,價格并不比紙高到哪去,到時候可以一并進行售賣。
不過為了以防有人囤積。
售賣時朕會進行定量,只有擁有我大秦戶籍的人才有資格購買。
雖不能完全抑制他國。
但也當有些奇效。
除此之外,朕還欲再設立一間大秦圖書館,將我咸陽宮中所有典藏全部抄寫立冊,存放于大秦圖書館當中,任由大秦國民自行翻看。
諸位以為如何?”
說著計劃的時候,嬴政就已經讓侍衛取來了第一批銅活字印刷而成的書籍,并且逐一分發給下面所有百官,當然了,這次就沒有一人一套了,只是一人隨機一本書籍。
可能是詩經,也有可能是道德經,亦或者其他什么經,不過,也就只有這些了,兵書之類的,是絕對不可能批量印刷給別人觀看的。
這些書籍一發下去,有的人就已經迫不及待的翻看了起來,還有的人則是注意到了書籍每個字都很規矩,感覺并不像是抄寫出來的。
當然了,更多的人還是壓根沒顧得上看書籍,注意力思維全部都被嬴政剛剛說的設立大型圖書館給吸引了過去,一時間,各有想法。
有的覺得好,有的覺得不行。
有的擔心這么做會影響他們的位置,有的擔心這么做會得罪一些把控某類知識的學派子弟或學閥。
而且總體來看,持反對意見的竟然都是一些靠自身知識和能力升上來的文官,反倒貴族沒啥意見。
因為這個時候,貴族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知識提升的自身位置。
靠的是自身的血脈和家族。
只有靠知識和腦子提升的人。
才會擔心知識傳播的過多,導致有人跟他們的后人去爭搶地位。
但好在這一類人的力量不是很大,目前還只算能算弱小,遠沒達到漢朝中后期學閥門閥鼎盛無比。
幾乎能左右朝政的程度。
因此他們的反對意見很快就被嬴政直接忽略,他說建大秦圖書館又不是跟這些大臣商量,只是通知他們一聲而已,有人反對又如何?
再之后,就是有人問那些書籍上的字為什么會那么規整,那么相似,然后嬴政跟他們解釋,這是用新技術,想辦法批量制做出來的。
并不需要人手工抄寫啥的。
本來嬴政以為自己這么囫圇的說著,能暫時隱瞞一段時間印刷術的存在,可奈何他這朝堂之上的聰明人還真不在少數,沒有見到印刷書的時候,他們腦子可能一時之間想不到印章之類的東西能夠印書。
但書都已經在他們手上了,同時還知道是批量弄出來的,只要稍微逆推一下,聰明的大臣立刻就明白這書籍大體是怎么弄出來的了。
不過他們明面上都沒說。
只是恭賀了一番嬴政,然后一下朝,就都自己私底下實驗去了。
希望也能占個優勢。
得點好處啥的。
不過他們自己鼓弄,不管什么鼓弄,肯定都是鼓弄不出來,喬木交給嬴政的那種銅活字印刷術的。
因為喬木交給嬴政的,那可是南宋朝最鼎盛時期的活字印刷術。
兩者相差千余年呢。
科技差哪那么容易磨平?
自嬴政在大朝會上宣布了紙張出世后,咸陽城就一次性多了四家賣各種紙張的店鋪,其中一家專門賣各種高檔紙,一家專門賣特殊用途的油紙之類的紙張,一家專門賣廉價紙,還有一家,專門賣草紙。
與此同時,原本咸陽城最大的那家屬于呂不韋的酒樓,也被嬴政臨時征收了過去,改成了圖書館。
并且正式對外開放。
為了不給呂不韋錢,嬴政還特地給呂不韋留了點名聲,就是特地在新改造成的咸陽圖書館內部寫了個告示,表示感謝呂不韋為了天下人都能多讀到書,把自家酒樓貢獻出來,改造成圖書館給所有人用。
這樣呂不韋得了名,嬴政省了錢,大家也都能有書籍看,簡直就是三全其美,一箭三雕的大好事。
隨著紙張和書籍出世。
對此,最先為之震驚并且瘋狂的,顯然就是咸陽城里的人,主要集中在咸陽城里的百家學子文人。
他們震驚且瘋狂的利用自己以及其他擁有大秦戶籍的普通平民。
購買了一大批紙張之后。
立刻就將消息往祖國,往自己的親朋好友,乃至于師兄弟師傅以及同門的其他學子們傳遞,怕別人不信,他們還特地依依不舍的從自己好不容易買來的那些紙張當中分了一點出來,跟信一起送了出去。
當然了,這是比較蠢的。
更多的,其實還是直接用紙寫信,讓人送回去,這樣不但把信息送了回去,同時也把紙送了回去。
雖然這時候各國信息傳遞的都比較慢,但是奈何紙張和書籍的出現實在是太過于震撼人心了,因此在半個月之后,秦國發明了新的文字承載物,價格遠比竹簡低廉,而且還比竹簡方便的消息,就迅速傳遍了七國,紙和部分書籍,也隨著消息的傳播傳到了各大學派手里。
那真是舉世嘩然,百家震動。
不斷的有人往大秦涌來。
年都不過了,也要過來。
請:m.biquge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