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五十三章 七更

  其實紅點應該是點朱莎的。

  因為古人講究,用朱砂開智。

  講究在學生的眉心處,點上像“痣”一樣的紅點,痣與智是諧音,取意“望你們能一點就通”的意思。

  但是,朱砂不還得花錢買嗎?整那個景干啥,買朱砂的錢買斤肉吃它不香嗎?

  所以,就用了豬血替代。

  這撥小子們雙膝跪地,在三叩首時,出現個小插曲。

  先是宋福生,受學生們一拜。

  然后武術指導先生四壯,受學生們一拜。

  接著算盤先生牛掌柜,受學生們一拜。

  小插曲就出現在四壯的身上。

  四壯不會說話,卻很忙碌地表達自個的想法。他一會兒站起身受學生們一拜,一會兒噗通跪地,沖宋福生和牛掌柜行禮。

  所以說,作為老師的四壯,等他出會議室時,他的腦門上也有豬血印。

  這批“大孩子”行禮完,才輪到小娃子們。

  家長們偏心眼啊。

  先頭大兒子、大孫子跪地,一個個在旁邊瞧著也沒有眼冒精光。

  但是當小兒子、小孫子們,從最大的二郎、金寶打頭開始,一個個乖乖上前跪地時,會議室就差響起掌聲了。

  氣氛都變得不一樣。

  有好幾個漢子情不自禁地搓起了手,感覺這一幕,讓他們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

  其實,就連宋福生也帶著偏心眼,表情都不一樣。

  比起對待那些半大小青年,他要嚴肅得多。

  因為,這些小娃子們,將要學的是四書五經。

  他們小,他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米壽跟著一眾娃子們一起跪地,向自己的姑父,自己的第一任啟蒙先生,認認真真地磕頭行禮。

  多少年后,米壽都記得他五歲這一年發生的所有事。

  而在那些事中,一定不會少了今天。

  就是在這個簡易的屋子里,和城里的學堂完全不一樣的屋子里,姑父宋福生,開啟了他們讀書的征程,讓他們的未來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姑父宋福生,用干活變粗了的大手掌,摸過他們每一個小娃的頭,認認真真地給他們點上、豬血。

  “好好讀書。”

  “大拇指撥下珠上梁,中拇指撥動上珠靠梁,中拇指撥上珠離梁,二拇指撥下珠離梁…”

  “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

  牛掌柜教小娃子們可認真了,可比教大郎和鐵頭虎子他們耐心十足,先教指法。

  要知道,指法一旦要是錯了,開頭錯,一錯可能就是一輩子。

  教完指法,教最簡單的撥珠子。

  娃子們小,牛掌柜不怕教不會他們,也不著急一口讓他們吃成個胖子。

  可在算數課上,有一個孩子她著急吃成胖子,學完指法就向牛掌柜認真請教其他。

  她已經自動略過什么一上一,二上二之類的,上來就打那種“一下五去四,四下五去一”算盤。

  宋茯苓尋思,在現代,咱也沒認真學過打算盤,直接就乘法口訣了,正好借著這機會好好跟著學一遍。

  不止算盤,她想這回來了古代,來都來了,那就不能白來。

  那么,將來有機會,就一定要好好的向這里的人,討教學習咱們現代人不太會的,像書法、禪詩、騎射,反正就是關于六禮這方面,包括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包括四書五經等等,她都想學,這些都想研究研究。

  不得不說,學習在宋茯苓眼中,有時候是相等于玩,是她的娛樂項目。

  給牛掌柜震驚的呀,只點撥一二,小小姐就能說出三四,他家小小姐是有多聰慧。

  “看前方,別瞅我,前面成一線沒有?拉弓,拉住,手別抖。”

  “師父,舉不動了。”小蔫巴哆嗦著兩條小細胳膊說道。

  比起“武功”課,小蔫巴更喜歡打算盤。

  田喜發皺眉,沖運石頭才回來的宋富貴喊道:“富貴,該給你家娃弄些骨頭湯喝了。”

  “喝啦,回回喝湯,他都喝不少,也日日喝奶,但是打娘胎里帶的身子骨弱。”

  這是最弱的,還有最強的。

  田喜發又皺眉:“金寶,松開些手勁兒,你給拉折了。”

  “姑父,不是,師父,我也沒怎的用勁兒啊?”

  小娃子們不同于半大小青年們,小青年們是和四壯早起練習拳法,練基礎下蹲,練出拳。

  小娃子們的“武功師父”是田喜發,他是在上午陽光出來后,教導孩子們射箭。

  宋茯苓又在這個隊伍里出現了。

  其實,宋茯苓更想去打拳那個隊伍。

  打拳多好啊,近身格斗,最好能學會四壯在松樹間跳躍那一套。

  將來,誰敢惹她,她就能一把揪住對方的脖領子,幾下就能給對方制服,制服就用弩射他,想想就好帥。

  可是,四壯見她就抿嘴,不開課。人家不會說話,表情卻表現的很到位,一臉:“你走,我沒法教你”的樣子。

  沒辦法,宋茯苓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來到了小孩子們中間。

  小孩子們有小弓箭,統一生產、統一配發,沒有她的,沒想到她會來。

  她的弓箭正在趕制中。

  宋茯苓此時只能用一根樹枝子比劃。

  田喜發走過來指導宋茯苓,也挨說了:“胖丫,你這只手一定要用力,不要擺花架子。”

  “好的,姑父,不是,師父。”

  下午,拾掇完辣椒,干完活、處理完各種雜事的宋福生,終于出現在“會議室”里。

  語文課開始了。

  宋福生一邊踱步一邊教著: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他讀一句,小娃子們就齊聲跟著讀一句。

  《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包括后期會用到的各種書籍,陸畔其實在上回贈與時,都有,都給帶著了。

  但是此時,宋福生手里卻沒拿書。

  開玩笑,他的靈魂深處,別說正常背這些書了,他懷疑自個都能將字倒著背。

  真的,他都能表演真正的“倒背如流”。

  而且關于教這些孩子們,宋福生也打算采用記憶里的一些方式方法。

  那就是,不會逐字逐句先去解釋是什么意思。

  因為記憶里,有句話叫: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先給他熟讀,然后背下來,再解釋。

  畢竟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差,但是記憶能力強,這叫由易漸難。

大熊貓文學    我全家都是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