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

  江寧、江西二府,兩百多萬人,產生了近千萬石糧食的夏稅,簡直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這要是夏秋兩稅,那不得二千萬石?

  嶺南三府,加上湘西、長沙府,才勉強能夠相近,甚至比東川府、西川府,還高一截。

  蜀地由于長江三峽地形的緣故,糧食雖然收獲的最快,但運輸卻是一件麻煩的事,江西、江南的糧食已經運送到位了,但蜀地的糧食到現在還沒有送到一半。

  蜀地去年北宋入侵的緣故,導致。數十萬兵卒被殺被俘,約莫百萬平民流離失所,哪怕休養了大半年,但神武四年的夏收,依舊不足往年的一半,只有區區五百萬石的收獲。

  除去蜀地駐軍的糧草,真正能送到長沙府的,只有兩百萬石,與江南二府的六百萬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胡總運辛苦了!”李嘉感慨道,他心中很是歡喜,夾帶里又有一個能干的官員,這對于新生的大唐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驚喜。

  “微臣不敢居功,多虧了李侯爺,張伯爺的支持,長江水師的運送,才能收到這般多的糧食!”

  胡賓王很謙虛地說道。

  “為何今年夏糧如此之多?”作為首相,趙誠雖然對于政事一清二楚,但總歸的負責人事,對于收稅一事,并不太清楚,頂多是督促,畢竟轉運使司衙門獨立于政事堂,并不受管轄。

  想到這里,他瞥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孫釗,心中冷笑,胡賓王立下這般功勞,那么從副總運使,轉正為總運使,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孫釗這個掛名的總運使,也就待不長了。

  此長彼消,他的權力某種程度上就得領先,保持首相的威望。

  想到妙處,他心中越發的暢快。

  聽到首相的問話,胡賓王微微一楞,隨即就清楚,這是首相給自己的表現機會啊。

  一旁的皇帝以及其他的宰相們也投來好奇地目光,他心中喜意涌現。

  他整理下思維,對著首相和皇帝行了一禮,這才郎聲道:

  “據臣愚見,夏糧之所以大增,一來,陛下明見萬里,將金陵城的官吏勛貴遷徙到了長沙城,少了幾分阻力,二來,則是陛下親派宋兵去往江南,從而讓地方豪右膽寒,不得已屈服。”

  “陛下圣明!”幾位宰相恭維道。

  “這些事情,只是先提罷了,沒什么大不了的,還是具體講一講吧!”

  李嘉毫不猶豫地領下這份頭功,然后欣賞地看了其一眼,繼續說道。

  “遵命!”胡賓王點頭應下,然后說出來了具體的原因,他明白,皇帝和宰相們需要他親自觀察所得,而不是虛偽的吹捧。

  具體的有三點。

  一則是轉運使司衙門的建立,讓南唐時期混亂的稅收制度,得到了休整,完善。

  南唐主要收稅的部門有兩個,營田使,三司使,如今卻轉運使直收,避免了中間的貪墨和混亂。

  其次,就是勛貴和寺廟免稅的情況不存在,導致稅源大幅度上升。

  無論是在唐朝還是宋朝,天下戶籍分為二,一個為課稅戶和免課戶,官吏、勛貴、和尚道士等,就是免稅群體,所以到了天寶年間,雖然天下百姓有九百萬戶,但實際納稅人,卻只有三百萬戶。

  所以唐武宗拿勛貴和官吏沒有辦法,他也不會自挖根基,所以只能這樣刀劍對準了寺廟。

  “江南課稅戶,原不過三十萬戶,如今已經添至四十五萬,預計還能再添十萬戶!”

  胡賓王平靜地說道,卻讓幾位相公們頗為震驚。

  他們也不是傻子,自然能夠曉得,讓江南納稅百姓增添一倍,這是何等的功勞。

  而李嘉則想的更深,南唐立國三十來年,三代國主,國土內,交稅的人卻只有一半,這是何等的喪心病狂,他是豪右出身,自然清楚,南唐實際上還有大量的隱戶被私藏,真正納稅的人,其實不過三分之一罷了。

  “對于那些寺廟,就讓崇福司去安排的,州縣的寺廟規模,人數,都是有安排的,多余的地產也要收回!”

  李嘉覺得,檢田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了,他也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

  最后一點,胡賓王總結道,就是對于稅收的簡略,大唐只收錢和糧,主要以糧為主,土地不分薄厚,每畝征收一斗。

  而江南則不一樣,主要是收錢,占據七成,其余的還有糧食,藁秸、薪蒸等等,亂七八糟,而且官吏則擁有估稅的權力。

  比如,百姓需要納稅絹布二十匹,市場價四十貫,但百姓沒那么多,地方官就估稅,絹布沒有,你給五十貫錢吧,剩下的十貫就貪墨了。

  如今只有錢、糧兩項,著實方便太多,百姓們則弄清楚自己到底繳納多少,很難被蒙蔽。

  事實證明,越是復雜的稅收體系,在官僚們的手下,對于百姓剝削更厲害。

  轉運使司衙門的稅收官,派遣到縣,極大的方便了百姓們納稅,而且還不用他們運糧跑的太遠,便捷的很。

  夏糧一千萬石,這是一切水到渠成的結果。

  不過,有一點胡賓王沒說,李嘉也沒有揭露出來,一千萬石糧食,實際上折算為銅錢,也不過三百萬貫左右,一年糧稅也才六百萬貫。

  但這是亂世,糧比錢貴,糧價并不固定,李嘉寧愿要一千萬石糧食,也不要一千萬貫銅錢。

  糧食的作用實在太大,這是銅錢給予不了的。

  李嘉對于江南的潛力也有了預估。

  夏秋兩稅六百萬貫,加上商稅,妥妥的年入千萬貫,幾乎比南唐時期增添了兩百萬貫。

  這是個了不起的進步。

  夏糧其他各府,長沙府一百四十萬石,湘西十五萬石,嶺西府七十六萬石,嶺東一百二十三萬石,承天府一百九十一萬石,閩南府一百一十五萬石。

  再加上蜀地兩百萬石,荊南府一百三十萬石。

  神武四年的夏糧,朝廷總計能夠收到一千七百萬石,這絕對是個龐大的數字。

  當然,如果算成銅錢,也不過五百萬貫。

  但是,其他的商稅可也是要上交的。

大熊貓文學    大唐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