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之前,黃參鹿肉湯燉好了。
燉得爛爛的鹿肉,還有微微泛黃的湯,聞著都有股子香味。
呂布親自端著黃參鹿肉湯去給母親。
呂布白天不在,紅袖被母親叫到了房間里,好像在說著什么。
“母親,吃晚飯了。”
呂布端著一大碗黃參鹿肉湯走進房間。
“你們說什么呢?”
看著笑得直瞇眼的母親,呂布很奇怪,母親和紅袖在說什么。
“在說你呀!”
看著兒子進來,黃氏笑得更開心。
“我有什么可說的,母親今晚有好吃的,您看。”
把碗端到母親面前,呂布笑著說。
看著碗里香氣撲鼻的湯,黃氏好奇的看著,這湯似乎不是雞湯,也不像牛羊肉湯。
“母親,這是鹿肉湯,里面還加了些藥材,最是補身子了,您快吃。”
“布兒,你又不乖了,不是讓你不要去陰山外面嗎?那里不安全。”
聽到鹿肉,黃氏知道兒子白天肯定去陰山外打獵了,鹿也只有那里有。
“母親,孩兒難得回來一趟,當然要出去看看情況了。”
呂布嘿嘿的笑著說,拿著勺子喂母親喝湯。
鹿肉已經被撕得碎碎的了,方便母親吃。
和母親談笑到天色變暗,婢女走進來,告訴呂布晚宴要開始了。
呂布這才和母親告別,去參加今晚的晚宴。
元日,在一場大雪中到來。
今年的元日比起去年來說更冷了,一場大雪下了七天,就沒停過。
母親的身體好得很快,元日前就能下床走動了。
和往年一樣,母親對于家里要求很高,和去年不同,今年身體沒完全好,不能帶頭打掃家里,于是就只會起家里的婢女、仆役,將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門口的漆都從新刷了一遍。
呂布不顧大雪,在元日前去拜訪了趙叔伯一趟。
對于草原上的變化,呂布很關注,這關系到家人的安全,不能大意。
呂家對草原的消息知道得不多,不代表別的家族知道得不多,趙叔伯一直和草原做生意,自然是知道很多秘密消息的。
趙叔伯家也建了一個鄔堡,大小和呂家沒得比,但堅固程度卻絲毫不差。
從趙叔伯家,呂布得到了很多關于草原的消息,趙叔伯還叫提醒呂布,小心來自胡人的威脅。
原來經過大半年的互相吞并,草原上已經沒有了什么小部落,大部分部落都被逼著站隊,分屬于各區域的大部落。
和羅千的情報一樣,鮮卑人已經分為了三大部落,而曾經的王族躲在漠北王庭附近,不再南進。
呂布知道趙叔伯為什么提醒自己,和父親修建鄔堡一樣,他們都嗅到了戰爭的味道,鮮卑新崛起的三大部落想要重新統一各部族,完成檀石槐的一樣的偉業,那就需要足夠的榮耀。
胡人的榮耀就只有殺戮,要么靠實力打敗各部族,要么就靠戰功征服各部族。
現有的王族后裔無力南下,能有實力爭奪新王位的就只有和東漢接壤的三大部族。
而戰功最好的來源就是東漢,長城以內,土地肥沃,資源富饒,比苦寒的草原好太多,只要得到長城以內的領土,他們就能借助資源快速的強大起來。
得到了草原的消息,呂布也開始著手準備起開,家里的部曲現在很多,大部分招募過來都沒滿半年,雖然北地之人都擅弓馬,但戰陣可不是胡沖亂撞,系統的訓練必須開始。
呂布在晉陽也看了不少兵書,其中就有練兵的,呂布按照自己的想法,又融合了很多種兵書上的方法,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練兵之法,元日之后就準備開始。
元日是個喜慶的日子,整個呂家堡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黃氏很高心,元日里一定要親自包餃子給兒子吃。
呂布也不攔著,華佗和李醫師都已經幫母親把過脈了,母親除了身體有些虛弱之外,已經完全好了,可以做一些日常活動,這對身體康復也有好處。
元日過后沒幾天,風雪一停,呂布就收到了三封信,都是商隊帶回來的。
一封是師傅寫來的,問呂布是否安全回家了,還有就是詢問母親的病,說是在并州打聽了一下,有不少好友知道一些偏方,可以一試。
第二封是趙云寫來的,在信中詢問了呂布母親的病情如何,還說神醫如何厲害,他兄長身體已經好了很多。
第三封就是張遼的了,這家伙什么都不知道,在信里跟呂布抱怨,家里實在是無聊,沒有在晉陽兩人無拘無束的快活,問呂布什么時候去晉陽。
有了來信,呂布當然得回信,給師傅和趙云的多半都是報平安的,母親的病已經沒有大礙了,多謝關心之類的。
給張遼的信就寫得很多了,呂布把這段時間發生的事簡單的寫了一遍。
信,商隊會在下次出發時帶走,信息不發達,哪怕是最近的師傅,收到信也得在一個月以后了。
華佗似乎短時間內不準備返回豫州,其實醫師在這個時代并不那么受尊敬,人們對醫學這東西的認知很有限,很多人都是半信半疑。
諱疾忌醫,這并不是一個成語那么簡單,扁鵲的遭遇華佗也不止一次遇到過。
但呂家堡不一樣,這里的人都相信醫師,病了就去醫館,抓藥吃,這一切源于呂家堡的主人都信醫。
華佗的醫術在這里得到了最大的施展機會,李醫師對于藥理非常精通,但對于外科手術之類的就無能為力,華佗剛好就精通這些。
華佗的醫術也有欠缺,對于藥理和一些傳統醫學,都不是那么精通,這源于華佗求學的經歷,出身不太高的華佗求學并不容易,很多東西都是后來自己學習實踐,領悟出來的。
呂布有一次問華佗,外科手術這門絕學是從哪里學到的,怎么以前從來沒有記載。
華佗的回答讓呂布很吃驚。
“想知道人的身體構造,怎么可能有比剖開更直接的”
華佗的話很直接跟坦白,在這個仁義孝悌為主流的時代,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早就深入人心,哪怕是人過世了,也不會同意來上一刀,華佗能做到這一步不知道承受了多大的壓力,估計受到的誤解遠比贊譽要多。
但呂家堡不同,華佗在這里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華佗施展神技治好呂家主母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北地很多人都是慕名來求醫的。
華佗自然是不會拒絕病人,每日都和李醫師在堡外的草棚里為病人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