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8章 勤儉節約的皇帝

  默默注視翠兒這個活潑伶俐的小丫頭出門,丁原坐在桌邊喝了口茶,也起身出了門。

  他打算買套房。

  一開始聽到媒婆說起魚商家的二小姐都需要一千兩白銀的彩禮,丁原只是戲謔般的心念一動。

  但冷靜下來一想,他確實需要一個房子。

  倒不是為住,丁原住在家里挺方便的,他需要的是一個搞研究和生產的地方。

  現在他們家已經被占用了一大半,前院堆滿了蜂窩煤,到處都是黑不溜秋臟兮兮的,住下人的偏院則被改造成了養雞場。

  也就后院臥房和堂屋大堂還保持著原有模樣。

  離開家門,丁原開始在丁宅附近溜達,從挨著他家近的幾戶開始看,一個個問詢打聽,有沒有哪戶人家要賣房。

  走了沒多遠,在距離丁家不到二百米的炮局胡同,丁原注意到了一座寬敞的宅院。

  院墻不矮,足足有兩米多高,宅院的正門大開著,也沒有門人仆役看著,有限的視野里,丁原看到房子里面似乎沒有什么家具擺設了。

  眼前的種種跡象表明,這棟宅院應該要易主了。

  丁原正打算找個房牙子,也就是古代的房屋中介打聽一下這棟宅院的具體信息,卻見到一個一個中年人正攥著一個小本子朝門內走去。

  “這位大哥請留步,你是這宅院的主人么?這棟宅院要出售么?”丁原主動問道。

  那中年人忙的滿頭汗,見丁原這么個少年問東問西的,便沒好氣的回道:“是啊,要賣,怎么了?”

  看到這中年人手里的冊子和額頭的汗,丁原知道他是在忙著問賬。

  在大明朝,如果想買賣一套房子比現代還麻煩。

  在某種程度上,這里也有限購。

  一套房子要賣,必須得是親戚四鄰都同意才行,而且不是口頭上同意,需要一個書面的問詢過程。賣家得向其他人解釋清楚,你為何要賣,其他人同意了,還需要簽字留個證據,這個流程叫問賬。

  從五代時期,一直到明清,問賬都是買賣房屋必經的一步。

  丁原上前一步,笑著問道:“敢問主家打算把這房子多少錢賣掉?”

  中年人嫌棄地揮了揮手:“一邊兒玩去,我這正忙著呢,沒工夫跟你磨牙花子。”

  “多少錢?我打算買。”丁原仍舊笑瞇瞇的說著。

  “你買?你替誰買?八百兩銀子,你掏的出來么?”中年人似笑非笑的道。

  “八百兩,成交!”丁原當即爽快的走上前來,打算跟他寫字據。

  “啊?”中年人愣住了。

  “成交了!八百兩,我買了。”丁原一字一句道,“順便,如果你不賣我,我就住西邊兩條街外,我是不會同意你問賬的。”

  “西邊兩條街外?你是丁振邦家的?”中年人緩緩說道。他也聽說過,丁家最近靠著蜂窩煤又起勢了。

  “我叫丁原,你這宅子什么時候能騰出來?”

  “你不進屋看看?就這么買了?”中年人遲疑的問道,他看丁原說的頭頭是道,也明白對方不是個來找事兒尋開心的浪蕩子。

  “不必了。”丁原笑著擺了擺手。

  畢竟他要的只是這塊地方,宅子里面的什么樣子,丁原并不關心,反正早晚都要拆了。

  “行!我看你是個爽快人,有幾分丁振邦的意思,我賣給你,八百兩!”

  這買賣速度有些快,價格也沒怎么扯皮就決定了。之所以成交如此高效,乃是因為明清時期交易房產特有的一個律法保護著。那就是允許賣方“憑中公估找貼一次”。說白了,房子買賣完成,也過戶到丁原名下了,但萬一過些日子房價上漲了,這個中年人有權利讓丁原再掏一次錢,補償差價。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買賣價格上沒太多說道,很快便達成共識了。

  利用蜂窩煤賺來的第一筆錢買了一套房子,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丁原不禁有些得意。

  本想叫趙丹來做客,參觀一下,卻突然想起,這位茶葉商人代理了蜂窩煤生意,去京城了。

  到了十月初,剛過立冬,趙丹在京城西山附近的蜂窩煤廠已經拾掇好了,開門營業了。

  趙丹在京城的蜂窩煤鋪子走的跟丁原一個推廣方式。先是在各大用煤大戶那里擺攤設灶,立起一個普通的煤爐,和一個蜂窩煤爐。兩種煤爐在燒水的時候用煤量形成了鮮明對比,任誰都能看的到。

  跟在保定府的時候一樣,過了一天,神奇的蜂窩煤便不脛而走,傳遍了大街小巷。

  京城的酒樓春館也都聽說了消息,通過各種門路打聽到了趙丹的鋪子,從四九城的各處紛至沓來,采購蜂窩煤,訂做煤爐。

  消息越穿越開,沒幾天之后,紫禁城里的太監宮女們,外出置辦貨物的時候,也聽人說到此物,購買了一些用于取暖和燒水。

  崇禎皇帝素來節約,他本人的袍服內里壞了,都是縫補一下,繼續使用。

  在他的帶動號召之下,皇宮內外都是厲行節儉。崇禎希望自己的帶頭作用可以感動其他內外官員們,與他同舟共濟,匡扶大明于危難。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乃是崇禎皇帝最信任之人,自然也明白皇帝欣賞什么。

  太監們開始使用一種名叫蜂窩煤的東西取暖過冬,此事很快便傳到了王承恩的耳朵里。

  聽說使用蜂窩煤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用煤量,王承恩立刻意識到這東西大有可為,并且一定能博得皇帝的喜歡。

  王承恩找來自己的心腹,安排他們用蜂窩煤爐和宮里原來使用的煤爐做了個對比。

  親眼驗證了蜂窩煤的神奇之后,王承恩決定找個機會把這種好東西獻給皇帝。

  夜里,乾清宮之中。

  年方二十出頭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正口述著圣旨,而王承恩則在一旁小心翼翼的給奏章批紅。

  翻閱了整整一天的折子,崇禎皇帝著實有些乏了。他的眼睛已經微微紅腫,眼球酸澀無比。伸了個懶腰,崇禎皇帝打著哈欠站起身來,在屋里來回踱著步子,算是舒展一下筋骨。

  見到崇禎有些倦意,王承恩立刻湊上來勸慰道:“入冬了,夜太涼。皇爺早些休息吧!保重龍體要緊!”

  一個太監這么跟皇帝說話,老實說是有些失禮的。不過崇禎皇帝倒也不氣惱,他知道王承恩別無二心,都是為了自己著想。

  “天下不太平,朕即便躺下了,又豈能有一刻安穩?案牘上的那些事情,哪一件不需朕親力親為?”

  王承恩謹小慎微的勸諫道:“皇爺若是能尋到信得過的輔臣,又何必事必躬親?軍國要務皇爺親自過問,那些雜事小事,奴婢按輔臣的票擬抄一份批紅,。”

  崇禎皇帝仿佛全然沒聽到這番話,一動不動的背對著王承恩,默然不語。

  王承恩汗如雨下,頓時有些后悔,自己不該多嘴說這些話。

大熊貓文學    明朝最強工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