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等三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哭笑不得。
皇帝緊急召見他們三位居然是為了考一孩童,這傳出去不得貽笑大方啊。
考住了人言以大欺小,若沒考住豈不是落了這閣老的顏面么?!
“三位皆是當朝閣老,學識淵博滿腹經綸。自然是小子先做請教的…”
見他們三人都不吱聲,張侖一瞅弘治皇帝那促狹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不開口是不行的了。
卻見張侖拱手:“小子請教:鎮內客棧來一人,曰住店三日放銀五錢…”
這是后世很多人都在討論的“到底誰虧了”的問題,張侖這是故意拿出來給三位閣老。
張侖還真就不信,他們能夠答得出來:“…至午后,房內有鼠。客逐去,店家退銀五錢。”
“小子且問:此事中,誰盈誰虧?為何盈?為何虧?是何典故如其題?!”
李東陽、劉健和謝遷頓時傻眼了,問四書五經他們不怕。問大明律他們也不怕,哪怕是問術數他們也覺著能應付。
可這題怎么破?!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腦子頓時飛快的轉了起來。
弘治皇帝也有些傻眼,他沒想到張侖居然會拋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來。
于是轉身對著蕭敬問道:“蕭伴伴,你對此題如何看?!”
“回陛下,下臣實在無法作答…”
蕭敬躬身苦笑道:“此題看似住店客人虧了,然他未曾住店亦拿回五錢銀子。怎能算虧?!”
“小子再問:甲與乙口角,進而撕打。甲使棒擊乙,至乙滿面鮮血倒地。甲以為擊死,逐往報官。”
不等三老給答案,張侖拱手再問:“然乙未死,甲離后自行醒來歸家。卻因失血腳軟,半途跌山而死。”
“小子問:此案中,甲擔當何責?當如何判?憑據為何?”
三位閣老一下子臉都黑了,這特么是考刑律吧!可這小混蛋從哪兒找來的例子,如斯刁鉆詭異!
前面那題還在琢磨著呢,現在又來一題。本來有些許頭緒,卻直接被再次打斷了。
“小子再問…”
看著張侖拱手,李東陽趕緊哭笑著對他擺擺手:“促狹小子,陛下是讓我等來考你的。”
張侖聞言不由得撇撇嘴,姜果然還是老的辣啊!
老家伙知道這些題肯定是短時間內思考不出答案的,于是干脆主次顛倒直接由他們發問。
劉健和謝遷終究也是松了口氣,讓這促狹的小子繼續下去還不知道會提出什么古怪問題來。
“無恒產而有恒心者…”論及出題,李東陽倒是沒帶磕巴直接給張侖來了一道。
只是這題,張侖覺得好像略簡單了:“句出孟子·梁惠王上,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
李東陽倒是有些訝異,張侖的答法是先道出句子的出處和全句然后工整的略縮作答。
雖然簡略了些,但已經展現出功底來。李東陽有些無奈,既是出題了自然是不好再出題與張侖。
這個時候劉健眉頭一挑,緩緩的站起來看著張侖道:“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句出周易·系辭下: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劉健聽得張侖依舊是從容不迫先說出處再略縮工整答完,居然笑著點了點頭。
他自小師從理學大家薛文清公門下,自是要求治學清明揉不得沙子。
既然張侖是答出來了,即便是有些不甘他也決計不會吹毛求疵雞蛋里挑骨頭。
這下李東陽和劉健可都問完了,于是都望向了謝遷指著他能夠出個難點兒的題目好挽回點兒面子。
謝遷卻是苦笑,你們兩個這是坑我呢!
躊躇了半響謝遷卻是在張侖那雙眨巴著的丹鳳桃花下,一咬牙開始出題。
“論,君子中立而不倚!”
謝遷的話一出口,李東陽和劉健不由得眉頭一挑詫異的望向了他。
弘治皇帝有些不明所以,可他身邊的蕭敬也是歷經數朝飽讀書經的老人兒啊!
于是到弘治皇帝身邊小聲解釋,謝閣老這題看似在說中庸之道實則乃言結黨營私也。
前面的李、劉兩位大學士,出題皆為書經。到了謝閣老這里,自然是出論的。
“君子中立而不倚”迷惑性太強了,即便是放在禮部會試的“論”里面也絕對可以坑死一大堆人。
張侖聽到這題,也是臉一黑!敲里嗎啊!心黑手狠讀書人,這話是當真不假啊!
勞資才十三歲,謝老頭兒就你給我出這種論題!虧心不虧心啊!
老謝其實也后悔了,尤其是看著老李和老劉那眼神。但老謝也是有苦說不出去啊!
泥馬,你們倆倒是把自己摘出去了。還讓我出難題,我這出了你們倆又覺著我是在為難孩子。
這好人都讓你們做了,壞人全給我做啊!
“句出禮記·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張侖既然是看破了機關,自然是從容作答。
很快的張侖便將此題答完,這是真叫李東陽他們三人詫異了。
若非是飽讀詩書而且有著自己的理解,這是肯定答不上來的。
不過,三人中有李東陽這樣7歲入府學少年成名,17歲中舉二甲第一者。
亦有謝遷這樣七歲能與祖父做對子,二十六歲狀元及第的大能。
是以,張侖雖然叫他們吃驚卻也不會覺得不對。但張侖真答出來了,他們三人卻相顧無言。
弘治皇帝見狀,只能無奈的開口打破了沉默:“癡虎兒,朕已然知你書經稔熟卻不知你詩詞做的如何?!”
“還請陛下出題!”要說做詩詞,張侖就更高興了。當年為了給女文青展示內涵,沒少了解啊!
弘治皇帝沉吟了會兒,一擺手道:“便以竹為題吧!”
張侖笑了笑,弘治皇帝果然是仁厚君主。竹者,皆謂四君子之一。
其贊為:崇高堅韌之節,虛幻若谷之心。
弘治皇帝的意思,就是叫張侖去別計較幾位大學士對他的為難。當然,主要是幫謝遷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