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495【大師云集】

  5月3日,今天陽光明媚,天上的太陽散發著溫暖的氣息,照射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香港中文大學內外,早已被趕來聽課的學生、采訪的記者,圍堵的是水泄不通。

  大禮堂內,密密麻麻的人流,三五成群的交流著。

  霍耀文跟在張承頤身后走了進來,一路上也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像徐訏、劉以、張愛玲等人。

  除了這些書寫文學系較強的作家文人外,還有梁羽生、金鏞、亦舒、倪框等當代在武俠、科幻、言情等領域有較強代表性的小說作家。

  張承頤帶著霍耀文一路朝內走去,片刻就來到幾個人的跟前,介紹道:“耀文,這位就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李卓敏先生。”

  “李校長你好。”霍耀文見過李卓敏幾次,但并沒有打過交道,這也算是第一次交談。

  李卓敏伸出手熱情道:“霍先生久仰大名,之前雖然見過幾面,但卻一直無緣相識,這次很感謝你能來參加這場亞洲文化交流會。”

  霍耀文謙虛道:“李校長說笑了,這么大的一場文學盛會我怎么可能不過來學習學習呢。”

  “霍先生,我給你介紹介紹,這位是我們中文大學的教授徐訏…”

  這場由中文大學舉辦的亞洲文化交流會,算是開放式的。雖然條件放的很寬,但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進來,能來這里的幾乎都是在現今亞洲文壇都頗具知名度的作家文人。

  來的文人作家一多,又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所以難免會被放在一起比較。

  就在交流會開始的前幾天,港澳臺、日本、韓國、馬來、新家等地方的媒體報紙就開始宣傳起這場戰后幾十年后最為盛大的一場民間文化交流會。

  隨著話題的展開,為了各自報紙的銷量,他們從報道這場文化交流會,開始延伸到來參加交流會的一些作家和文人。

  從南洋一帶來的文人作家,相對來說人數是最少的,大約只有二十多個,而且大部分都是年紀超過五十歲以上的華人,深受多年前五四運動的影響,他們的文學情感和寫作風格都偏向港臺。

  而此次從日本來的作家人數,是全場之最,總共有二十二人!

  有數年前跟霍耀文有過一面之緣的小松左京,情愛大師渡邊淳一,日本當代推理大師橫溝正史,還有日后獲得諾爾文學獎的大江健三郎等等。

  棒子國這次來參加亞洲文化交流會的人數僅次于東瀛,一共來了十四個人,這些人都是在棒子國最有名氣的作家,例如棒子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黃順元,于1957年寫出《受難的第二代》初入文壇的河瑾燦,《漢城,1964年冬》的作家金承鈺,長篇小說《廣場》的作家崔仁勛等人。

  這次來的民間交流團是棒子國文壇近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外出交流。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下棒子國政府大力的對開放政策,聽聞香港中文大學要舉辦這場亞洲性的文化交流會,也是第一時間就通知下去,召集了棒子國最知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批文人作家來此參加交流會。

  如此之多的文人作家匯聚在一起,是近二十年來亞洲地區難得的文學盛況,正可謂是大師云集。

  大禮堂的一角。

  倪框、亦舒、金鏞等人正在聊天。

  這時走過來幾個人。

  領頭的一人先是用日語和三人打了招呼,旁邊的翻譯人員進行翻譯。

  “這位是武俠作家金鏞先生,這位是言情作家亦舒女士,這位是科幻作家倪框先生。”

  聽著翻譯的話,小松左京先跟三人禮貌的打了個招呼,隨即問道:“不知道幾位看沒看到霍君,我這邊有個朋友非常想要認識認識他。”

  亦舒一聽這幾個日本人是找霍耀文的,連忙用手一指道:“在那邊。”

  小松左京見狀,立馬又是說了一頓感謝的話,帶著身后的幾個人朝著霍耀文的方向而去。

  “搞什么!”

  等人都走后,倪框方才顯露出不悅之色,說道:“哪有這樣的人,不都說日本人很禮貌嗎?我看他們就是沒事找事。”

  近些年隨著霍耀文的名氣越來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倪框雖然心里還記著幾年前的恩怨,但也知道兩人已經不再一個級別了。

  來參加這次文化交流會,倪框本著眼不見為凈,看到霍耀文后也是提前退避三舍,卻沒想到還是被幾個日本人的問路給煩到了。

  “行了哥,少說兩句。”亦舒沒好氣的白了倪框一樣。

  “我知道了。”倪框撇了撇嘴。

  一旁的金鏞看著霍耀文所在的地方,周圍已經圍聚了不少人,不由感嘆道:“還是霍先生的知名度高啊,今天來參加交流會的人,好多都是奔著他而去。”

  明報報道過很多有關霍耀文在海外多么多么受歡迎的新聞,金鏞作為老板自然也看過,只不過以前一直是當個新聞來看。

  可今天見到來參加交流會的國外作家,幾乎有一大半的人都直接奔著他而去,才算是徹底明白霍耀文在國外到底是有多么高的名氣。

  聞言,倪框小聲的發出了一聲“切”,似乎頗為不屑,但目光卻一直死死的盯著被人群圍住的霍耀文,心里頭不知道有多么地羨慕。

  “霍先生你好,我是來自棒子國的作家崔勝利。”

  “霍先生,我是來自新加坡的作家李朝華。”

  “大家好,大家好。”

  被十幾個人圍著,耳邊充斥著棒子語、東瀛語,讓霍耀文一時間有些頭疼,他只好面露微笑的一一回應著。

  他也很納悶,自己只不過跟在李校長的身后認識一些老一輩的文壇大師,卻沒想到有這么多人來找他。

  過了好一會兒的功夫,霍耀文才擺脫這些人。

  就在這時候,小松左京走近喊道:“霍君。”

  對于霍君這個日語單詞,霍耀文早已是耳熟能詳,聽到后,他下意識的回頭看去,見來人是《日本沉沒》的作者小松左京,不由笑道:“小松先生。”

  “霍君還是這么受歡迎啊。”小松左京看了眼漸漸散去的人群,笑了笑說道。

  “嘿嘿。”

  霍耀文笑而不語,這些主動找他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小說作家,沒幾個特別知名的,來找他無非是想學習學習如果在國外出版罷了。

  “霍君,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前輩星新一先生。”小松左京后撤一步,將身后的一個中年人推了出來。

  星新一!

  這名字很耳熟啊,霍耀文眉頭一皺,仔細一想,不就是初中語文課本中那篇《喂,出來》的作者!

  星新一笑著伸出手:“霍先生你好,我非常喜歡你寫的《第二世界》和《1999》三部曲,前兩年你來日本辦簽售會的時候,我就想拜訪你,只不過那時候你比較忙,這次難得有這么好的機會,也是拜托小松介紹。”

  “星先生客氣了。”

  霍耀文上前與他握了握手,“你創作的《喂,出來》同樣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科幻短文。”

大熊貓文學    香港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