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07章換將

  薊鎮治所初在桃林口,桃林口位于永平之北,東接遼東鎮,也是長城一處重要關口,但畢竟距京城較遠,冷口、喜峰口、潘家口、古北口等險地俱在其西,作為全鎮的指揮中心,顯然位失于偏。

  于是,永樂末,陳敬任總兵時,移鎮于獅子峪,解決了坐落失偏的問題,避開了地處前沿的弊病,但是獅子峪地域狹窄,且無衛所和屯地,不能屯重兵以御敵,所以天順二年,胡鏞任總兵時,選擇了三屯營,辟建城池,興建營署,把鎮治由獅子峪遷到三屯營。

  從此,凡鎮守總兵官,協守副將,分守參將、守備、游擊等官員皆駐三屯營。萬歷初,忠義衛也從遵化移此。從天順二年到現在,歷時一百六十五年,歷總兵七十三任。

  現任總兵為李懷信,山西大同人,萬歷四十七年,遼東戰急,詔充援剿總兵官,馳赴遼東。時熊廷弼為經略,令懷信偕柴國柱、賀世賢以四萬人守沈陽。內喀爾喀五部謀入犯,熊廷弼急移懷信戍首山,寇不敢入。俄泛懿有警,檄懷信御卻之。遼事益急,諸老將多引避。廷弼復負氣凌諸將,懷信不能忍受,亦堅臥引疾去,今年,起鎮薊鎮,但因與兵部尚書熊廷弼不睦,屢遭打壓,稱病在家,軍務由三位副總兵孫祖壽、趙夢麟、李丹東分掌。

  馬祥麟部隊直奔喜峰口,而米柱軍隊,則是浩浩蕩蕩入駐三屯營,孫祖壽、趙夢麟、李丹東三位副總兵率領幾十位將官在營門歡迎。

  孫祖壽高聲道:“末將孫祖壽等代表薊鎮諸將官,恭迎欽差大臣大駕光臨!”眾將身披重甲,齊齊彎腰作揖。

  米柱身披重甲,外罩坐蟒袍,高踞戰馬之上,冷冷道:“免禮!”

  眾將官齊齊肅立。

  米柱冷冷道:“李懷信呢?好大的架子,要本官去請不成?”

  欽差大臣當眾問罪,眾將臉色一白,孫祖壽暗自叫苦,誰不知李總兵與江廈伯熊廷弼不睦,而熊廷弼又與米柱穿一條褲子,事先眾將多有勸,見一見也是好的?李懷信卻是不肯:“要李某受鄉里小兒之氣,寧回鄉種田矣!”

  孫祖壽陪笑道:“回欽差大人,李總鎮感染風寒,在別宅中靜養…。”

  米柱冷冷打斷:“韃子擾關,邊戰將起,李某卻畏敵如虎,龜縮家中,占著茅坑不拉屎,著李某去職,回鄉靜養!”

  眾將們大驚,這欽差大臣也太厲害了點,誰都知道他會來一個下馬威,但這下馬威也太厲害了一點,當眾免總兵之職,那是下馬威,這是轟天雷。

  孫祖壽辯稱:“欽差大人明鑒,李總鎮確是病了,這才請假休息,非是狂傲無禮,有意沖撞大人。”

  米柱道:”本官也不是針對李總兵,二十萬蒙古兵,隨時叩關,他堂堂一鎮總兵,位居要害,居然稱病不出,朝廷養兵千日,卻在需用兵之時病了,這樣的兵,要之何用?趙副總兵今年七十,都披甲上陣,他一四十七歲壯漢,染什么風寒?”

  說到趙夢麟老將,他拱了拱手以示敬意。

  被欽差大臣當眾挖苦諷刺,孫祖壽大羞,說道:“這…?”

  米柱冷冷道:“本官擼了李某人,還要孫副總兵批準不成?”

  孫祖壽冷汗直冒,忙彎腰作揖道:“末將不敢!”他心里叫苦:“我的老哥哎,只能幫你到這了。”

  米柱當眾擼了總兵,煞了副總兵威風,大伙兒噤若寒蟬,誰知米柱卻道:“薊鎮扼守要害、拱衛京城,總兵之職不可一日出缺,便由孫副總兵接手,馬上赴任!”

  這大出所有人意料,大伙都以為,米柱擼了李懷信,必定會選一個親信之人出任總兵,誰知他卻用了公認與李懷信親善的孫祖壽。

  孫祖壽大驚,說道:“這…?末將不敢!”

  米柱道:“不敢升官還是不敢殺韃子?”

  孫祖壽道:“末將不怕韃子,大人一聲令下,末將立即領兵出塞。”

  米柱道:“既然不怕死,就是怕當官了?怕本官會因黨派之見,打壓于你?本官對事不對人,你資歷也夠了,這總兵你的資格也夠了,你便當著吧?如果敢在蒙古人寇邊時染風寒,本官一樣當場擼了你。”

  孫祖壽只好道:“末將從命!”

  米柱手上有孫祖壽的資料,他昌平人,孫祖壽身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崇尚節義。幼年受家庭熏陶,學文習武,頗具學者氣派,人們以“彬雅”二字作為他的美稱。萬歷三十二年,孫祖壽考中武進士。萬歷三十五年,擔任保鎮固關的守備。駐地位于山西省通往直隸省的交通要道,地方偏僻,經濟落后,人的性格剽悍粗野,不知禮儀。

  為了改善民風,孫祖壽在訓練軍隊之余,開辦學校,讓城中子弟都來上學。并制定鄉規民約,明確提出孝敬長輩、兄弟友愛、鄰里和睦相處等具體要求,并監督執行,使風俗民情漸漸凈化。四方百姓得到消息,紛紛要求到這里來定居,孫祖壽捐出自己的薪俸,蓋了四百間房子讓他們居住。盡管孫祖壽治軍有方,造福一方百姓,政績突出,但因為他守正不阿,從不媚上,以致在任八年未能得到升遷。

  后得薊鎮總兵劉曰梧賞識,升為游擊,后因戰功升游擊將軍、參將、副總兵,許多人都認為他這副總兵算是當到頭了,因為他因李懷信舉薦獲職,公認李懷信一黨,現在李與兵部尚書交惡,那還有什么好日子過。

  孫祖壽正式成為七十四任薊鎮總兵,有這生殺矛奪的澳洲伯爵、廠衛提督舉薦,應該是穩穩的了。

  明代統領薊鎮軍務的總兵官先后七十四任,駐桃林口二任,駐獅子峪五任,駐三屯營六十四任。這些將領多為武林精英、有功勛彪炳、戎馬畢生的老帥,驍勇善戰、叱咤風云的將軍,盡忠報效、殉國捐軀的烈士,當然也有附人發跡,碌碌無能的庸才。

  祝雄、趙勝、孫繼先、宗勝、馬永、李鳳鳴、蕭如勛都是德高望重的將領。董一元、張臣、杜松和遼東鎮的達云、大同鎮的麻貴,都驕健精悍,勇猛絕倫,多次立功,號稱“邊將五選”。

  董一元原任薊鎮游擊將軍時,在一片石以少數兵力抗擊數萬朵兵,立大功升三級。

  張臣,原在延綏與千總劉朋共守黃甫川,遇敵,劉喪馬被圍,臣單騎沖入敵陣,奪馬載朋以歸。隆慶元年,朵顏數十萬人大犯永平五縣,張臣領精兵來援薊鎮,遼東鎮也派兵來援,但擁兵不前,張臣到永平以后便勒兵欲戰,遼帥王治道說:“敵眾我寡,往必無利”,張說:“我等食朝廷奉祿二百年,隨有應報效,大敵當前,怎能畏縮不前”遂率自己帶的一千精兵勒馬上陣,朵顏先以數騎包圍了他,全被他斬于馬下,千名勇士,沖向敵陣,喊聲震天,斬敵首百余級,朵顏人爭相逃跑,跑到棒槌崖前面是懸崖,張臣在后邊追殺不懈,朵顏兵墜崖者無數。戰后,薊遼諸將獲罪,張臣以大功晉升二級。

  在二百多年七十四任鎮帥中,最杰出的應是戚繼光,他馳騁南北,戰功卓著,晚年雖遭到派系斗爭的排擠和誣陷,罷歸,但公道自在人心,民眾百姓還他了一個公道,歷史還了他一個公道。

  米柱賞識孫祖壽,是因為孫祖壽本身就是一帶兵好手,在原版建奴破關而入,肆虐北直隸,他盡散家資,招集舊部與昌平戍將滿桂赴關抗敵,英勇戰死,是一個英勇的好漢子,在原版七十多任的薊鎮總兵之中,國難當頭,毀家抗清,這樣的人,就是一庸材,他都要重用,更不用說是一將才了。

  孫祖壽也是一傳奇人物,他字必之,世代居住在汴梁陳州,其先祖孫賢跟隨太祖皇帝朱元璋打天下有功,授予指揮一職,后隨明成祖朱棣北征。明成祖死后葬在長陵,其祖上在昌平長陵衛任職,于是定居昌平縣。

  孫祖壽為官清正廉潔,自律甚嚴,對自己的兒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據傳孫祖壽初到固關,忽染重病,妻子張氏割下手臂上的肉為其療疾。后來孫祖壽病愈了,其妻卻死了,孫祖壽為紀念其妻,終身不再接近婦人。孫祖壽的妻子死后,上司及僚屬給其子孫繁祉500金,孫繁祉堅卻不受。日后其子來營探親,孫祖壽特意賜兒子一杯酒,說:“你未接受這500金,說明你能體察我的心,否則我不會饒恕你。”

  別看米柱為人踞傲,冷冷冰冰的,但當場任命他為薊鎮總兵,他問道:“你負責西協,駐守在遵化,統轄石匣、古北、曹家、墻子四路,極其重要,副總兵之職,你認為誰可勝任?”

  孫祖壽道:“古北路分守參將趙率教,武藝出眾,膽色過人,可擔重用?”

  米柱道:“副總兵,掌四路,權責不小,可不是一介武夫可接任!”趙率教,又一名人,死戰殉國的猛士。

  孫祖壽道:“趙率教廉潔、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勞而不懈,文武雙全,忠義貫日,在戎馬倥傯之際,亦著書立言,有、、等!大人明鑒!”

大熊貓文學    明末之偉大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