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七十一章托孤之事重于山

  明月高懸,殘星掛天。

  齊云山中,一對父子背著行囊,打著火把,鬼鬼祟祟的在山中一處平地揮舞著鋤頭。

  “阿爹,我聽里長說掘人墳墓,抓住要流放五百里,服力役十年。”憨頭的兒子一邊挖著一邊望著自己的父親。

  父親沒有說話,繼續揮舞鋤頭。前幾天村里的某小子突然發財了,他雖然對外說是撿了銀兩,但自己卻不相信,幾番設套,終于在那小子妻子那里得知他是在此地無意撿到一塊玉佩,在城里賣了才有了銀子。

  他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心念一動,曾經在外面走南闖北的他,心中明白齊云山作為大虞朝十大洞天,不少達官貴人的墓地埋在這里。

  心念動,就行動起來。

  仔細打聽到撿玉的地點,就和兒子趁著夜色到了這里。

  兩人挖了沒有多久,就見一口薄木棺材。他用準備好的錘子和起子,將棺木釘撬開。

  棺蓋打開,入目的就是一個少年人那俊美的臉。

  “阿爹,這是男子還是女子?”

  月光照在少年人的臉上,更加增添這個少年的美麗。

  “尊駕,生機所迫,見諒。”

  他恭敬行禮,準備動手翻動尸體。

  他手才伸進棺木,只見那尸體睜開眼,對著他溫柔一笑。

  慘叫聲回蕩整個齊云山,如猿涕,似鬼哭。

  賢賀府天定城姚家村,一個講書先生設案在一株大樹下,一群孩子或坐地上,或坐樹上。在孩子后面是一群農夫,此時艷陽高照,他們前來樹蔭下乘涼。

  “人世繁華轉眼空,仙愚與貴賤,化清風。縱然聰敏可憐童,匆匆匆,頃刻變蒼翁。未若證神通,來去皆自在,向天宮。莫疑,當駕四青驄,紅塵棄,勝負談笑中。”

  “列位看官,可知這首《小寒山》是何人所做?這首詞乃是安國公大司農汪文忠先生所做。話說天定初年,太祖高皇帝御極,天下平定,四方無事。忽一日,設朝聚集文武兩班,三司四妃。諸位大臣奏議完畢。班中突出一人,紫袍金授,見帝不拜,啟奏曰“吾皇萬歲,臣看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一日十瑞,百姓昭穆,萬邦協和。臣欲慕道修行,還請吾皇乞骸。”

  “卿為何要去山中修道。”高祖問曰。

  汪先生回曰“臣有十怕,故要進入深山修行。”

  “朕帶卿不薄,總攝百官,列土封侯,劍履進殿,見帝不拜,何有十怕?且說來于朕聽?”

  “赦臣之罪,方敢啟齒。”

  “朕赦之。”

  “聽臣所說。有詩為證。”

  “一,怕火院鎖牢纏。

  二,怕家眷收煎熬。

  三,怕病患纏身體。

  四,怕有病服藥亡。

  五,怕有難哭黃天。

  六,怕氣斷身亡死。

七,怕采木花棺桲八,怕牢中訴冤難  九,怕身葬荒郊外。

  十,怕大虞律上亡。”

  高祖寬之“愛卿多慮,朕賜你丹書鐵券,指山河為誓,以日月為盟,卿之后代與皇家共治天下。”

  “吾皇曾許諾大司衡,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光不死,見刀兵不死,見男兒不死。這五不死猶在耳畔,而大司衡已經命歸九泉,國滅土收!”

  “既然愛卿執意如此,那么朕也不在阻擾。不知道愛卿要何處仙山修行?”

  “臣有詩為證放我修行拂袖還,朝游丹峰臥蒼田。

  渴飲長生不老酒,饑餐龍虎紫金丹。

  閑時觀山游野景,悶來瀟灑抱琴彈。

  若問小臣歸何處,身心只在齊云山。”

  言罷,太祖高皇帝準奏,將那千里齊云山送給汪文忠公做修行道場,這首詞便寫在齊云山山壁之上。王文忠公何等富貴榮華,尚且修道為貧。可見老話說的好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說書先生言罷,四周孩童尚且不滿,吆喝說“再說一段,再說一段。”

  說書先生喝茶潤口,望著行了一個四方揖,不少村民丟出銅板。說書先生撿起銅板,抱拳道謝,繼續言“那不才就繼續說一個和汪文忠公故事了,且說那汪文忠公修道齊云,深山藏身,不問世事,倒也快活。而天定三年,太祖高皇帝殯天,雅妃篡政,天下惶恐。雅妃欲廢太宗文皇帝,要讓這江山改姓,這時候大司農孟無憂勸帝借東巡之名,拜訪安國公汪文忠公,帝從之。見汪文忠公,文忠公再展韜略,名喚九諫,讓雅妃退位,再定江山。這九諫為…”

  說書先生口若懸河的講著開國舊事,沒有察覺到一個聽書的男子離開。

  “沒有想到一覺醒來,已是一百五十年了,我昏死的時候,是天定二年,哪里能協助長樂太子平定雅妃之亂,不過沒有想到陛下也早早殯天,真是讓人惋惜。”

  他到了帝陵,熟練的避過帝陵守衛。這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設計建造而成,所有崗哨暗哨的位置,他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到了壽陵,他將供奉的酒打開,拿著一旁的酒杯到了三杯酒,看著眼前那個熟悉的人影,往事不斷浮現在眼前。

  他本是中國浙江人,后因為父母的關系,受學禮親王世子愛新覺羅毓鋆,學王學。愛新覺羅家作為前清皇氏,所學也不是為了科舉,而是治理天下的帝王之學,前清滅亡之后,毓鋆就將這學問傳授到了民間。

  他學習了六年,詩書兵法,天文歷算無不精通。

  一一年師尊不幸仙逝,他在整理師尊畫的觀音像時,知怎么就頭暈昏倒。醒來就在了這個世界,他也沒有多想,成為一個教書小生,后來被學生譽為文通子。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又突然昏迷,等他再次醒來,已經是三百年后了。

  他不知道自己這身上發生的一切是什么原因,或許在穿越的時候,他的體質發生了變化。他想了想改名汪先生,字帝象。

  名字都出自《老子》,先天地而生,象帝之先。

  汪先生醒來之后,再次重操舊業,成為一位教書先生,沒有想到遇上了這大虞的高皇帝,兩人相談默契,因為知己。

  汪先生助他統一天下,本想致君堯舜上,不負平生所學,沒有想到天定元年,他再次感覺到自己要昏睡了,為了避免高皇帝傷心,只能假托修道。

  沒有想到自己一番說辭,百年之后已經全然變樣。

  他搖搖頭,想起以前聽過的歌詞,舉起第一杯說“第一杯謝銅板,雪里送碳,你說古來王侯生貧賤。”

  “第二杯謝肝膽,相照無端,付命也開顏。”

  “第三杯謝豪爵,生殺由斷,只把少年心性蕩個遍。

  你既慷慨自此,卻教我如何還。”

  三杯盡,汪先生摔下酒杯,輕聲說“今后世上在無汪先生。”

  長歌當哭。

  悅華府柏悅城薛家集,這集上不過百來戶人,多以務農為生,村口有一座觀音廟,約有三間,后有王員外所修十多間客房。這廟受十方香火,只有一個和尚主持。村中人見廟中寬廣,凡是公事,皆來此商議。

  這時乃是嘉錫三年,自從太祖,太宗,高宗,昭宗,孝宗,惠宗六代以來,天下承平已久,民富國強。有史官嘗言,虞興六世,隆在嘉錫。

  這薛家集歷來要興清明會,清明前某一日,族長召集眾人到觀音廟,為清明會籌劃做準備。

  首先來的就是薛安國,這是薛家一族的族長,前幾屆清明會都是他主持舉辦。

  他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還有一個賬房先生來到廟里,和尚懷空連忙迎上來,對著薛安國行禮說“薛檀越,你老里面請,兩位公子真是越來越俊俏了,日后定能高中舉人,光宗耀祖。”

  薛安國最小的孩子薛聲,才年五歲,不諳世事,看著懷空頭戒疤,將聽來的歌謠嘗了出啦“和尚無發,沒有姑娘嫁,光棍一生,無牽無掛。”

  “聲兒,不得無禮,這些話是誰教你的?”

  薛安國嚴聲呵斥,薛聲見父親嚴厲的樣子,撇著一張嘴,準備哭出來。

  懷空見狀,連忙拿出三個銅板說“小公子別哭,小公子別哭,拿去買糖吃。”薛聲聽到這話,拿著懷空手中的錢就跑了。薛安國看著自己的大兒子薛樂,薛樂連忙說“我去看著弟弟,免得他被花子拐去。”

  薛樂準備走的時候,懷空再次拿出幾枚銅板,諂笑的說“大公子,你看和尚我這記性,你也拿著吧。”

  薛樂看了自己的父親,薛安國點點頭說“謝謝懷空師傅。”

  薛樂道謝之后,拿起銅板就離開了。

  在兩個孩子都離開之后,薛安國才慢慢的行禮說“師傅,見諒,小兒年幼無知,還請多多見諒了。”

  “哪里哪里,不知者無罪,而且小公子心直口快,這是坦誠君子呀。”

  薛安國點點頭,看了看觀音像說“這菩薩金身多年未有修補,有不少脫落之處,這次清明會,老夫且和族里的人商量一下,讓大家捐納一些,免得菩薩怪罪。”

  懷空嘴如連環炮一般感謝學薛安國,這是大功德。

大熊貓文學    大虞奇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