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42章:千鼓百鐘之琴

  在朱啟南面前的設計圖上,是一個格外復雜卻又一目了然的機械結構。

  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鐘,懸掛在經過精心設計的支架上。

  有圓鐘,有扁鐘。

  十二口圓鐘在下,最大的那一口,按照上面標注的數據,直徑達3米多,高達5米,重達26噸,能發出C2的低音。

  這十二口圓鐘,最小的一個,也有2米多高,能發出B2的音。

  再然后,就是多達45枚的扁鐘。

  全世界都有圓鐘,但扁鐘是中國編鐘特有的形狀,因為圓形的鐘,諧波分音很難衰減,譬如永樂大鐘,其泛音可以響數分鐘之久,奏響之后,久久不停,所以不能奏樂。

  而編鐘上使用的扁形鐘,是“合瓦”形,就像是兩片瓦合在一起,它的橫截面是橢圓形的,一旦敲響之后,因為形狀的原因,聲音很快就會衰減,不會長時間回響。

  據實驗測定,合瓦形的編鐘,在敲擊之后0.5秒,全部高頻諧波消失,基音也開始衰減,一秒之后基音也消失大半。所以,如果用來演奏比較舒緩的音樂,已經完全可以用來聽了。

  這45枚編鐘,每一個都是一鐘雙音,覆蓋了大概六個八度之多,從C3直接到B8。

  12口巨大的圓鐘,45個扁鐘,一共57個大小不一的銅鐘,密密麻麻、錯落有致地排布在四方形的支架上,有序地利用了每一分空間,覆蓋了7個八度的音域。

  而在那支架上,還有繁多但非常簡單的機械擊打裝置。

  一根杠桿固定在銅鐘的打擊點附近,杠桿一端是材質不同的木槌或者金屬槌,距離鐘體幾厘米的距離;另外一邊杠桿配重,使擊打裝置保持揚起,尾端系上了一根纜繩,吊在上方的輪組上,只要輕輕一拽纜繩,木槌就會敲下去,松開則會自動張開。

  而這所有的纜繩,由一組滑輪匯集在一起,連接在一個巨大的“鍵盤”上。

  這鍵盤的每一個“鍵”,都是一根粗長的木棍,按照黑白鍵的方式,排成了上下兩排。

  而還有兩個八度的低音,同時連在的腳下的踏板上。

  這是一個由鐘構成的“琴”!(注)

  百鐘之琴!

  看到這設計圖的瞬間,朱啟南就看懂了。

  這設計好簡單!

  所有的機械結構,學過初中物理的人,都能設計出來。

  但它又好復雜。

  57個大小、形狀都不相同的鐘,高低錯落地填滿了有限空間里的每一個空間,恰好能夠容納進鐘樓之內。

  而近百根線纜在空中縱橫交錯宛若蛛網,如同錯亂的命運絲線,最終卻又匯聚到了一起,連接到了那“命運織機”一樣的鍵盤上。

  這世界上,再復雜的事物,也是最簡單事物的不斷重復組合起來的。

  正如眼前的這百鐘之琴。

  每一個結構都如此的簡單、優雅。

  搭配在一起,卻又如此的復雜、精密、美麗、優雅,充滿了難以言說的秩序感。

  任何一個人,在看到這設計圖的一瞬間,都能看出來,它是做什么的。

  這是一個樂器!一個以一人之手,操縱數十個巨鐘的樂器!

  一直以來,國內所有的編鐘樂隊,演奏編鐘時,都必須許多人一起敲擊。

  但許多人的配合,如何比得上一個人的演奏?

  如果有辦法可以讓一個人,控制這幾十口鐘,發出美妙的樂曲…

  若是有這樣的樂器,為自己來伴奏…

  此時此刻,朱啟南已經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模擬自己坐在這“鍵盤”之前,奏響這“百鐘之琴”的畫面!

  他的雙手,下意識地輕輕擺動著,就像用意念在這不存在的“百鐘之琴”上敲擊。

  當有一日,這百鐘之琴,被裝在了那鐘樓內…

  當有一日,悠揚的銅鐘之聲,穿越千百年的歲月,回蕩在城市的上空。

  當有一日,他坐在那鍵盤之前,手舞足蹈,彈奏宛若星辰銀河奏響的音樂,興之所至,左側的腳猛然踩下,最大的那口鐘,嗡然撞響…

  “嗡”

  低沉的鐘聲,穿透云層,穿過喧囂,穿過城與市,山與河,穿過天與地,星與月…

  而那完全由機械操縱的“鍵盤”,可以提供最即時,最細微的反饋,正如科技已經如此發達,電鋼琴依然無法替代鋼琴本身提供的反饋與控制一樣。

  輕按則輕響,重踏則重鳴。

  只要肢體的控制能力強,就可以有無數種聲音的強弱變化,它可以震撼整座城市,也可以輕微到宛若蚊鳴。

  這樣的樂器,表現力簡直無窮無盡!

  當坐在這樣的鍵盤之前,那種掌控一切,將自己和龐大的音樂機器連接為一體的感覺…

  只是想一想,就已經興奮到頭皮發麻,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朱啟南癡迷地看了半天,掀開了第一頁,看向了第二頁,這一次更是一目了然。

  剛才是鐘,這是鼓!

  無數面大小不一的鼓,被固定在各種支架上。

  光是谷小白之前在舞臺上用過的那種超級大鼓,就有六面之多!

  其他各種大小、長短不一的鼓,更是密密麻麻的。

  而這次奏響它的,除了鍵盤之外,還特別設置了一個像是操縱臺的東西。

  形狀不一的操縱桿,分布在身體的四周,由手、腳、肘、膝蓋甚至腦袋碰觸控制,可以想象,當坐在那里,不但可以用手,還可以用全身的關節操縱、敲響各種節奏。

  手腳并用,全身動員,玩到酣暢淋漓時,身體擺動,節奏隨著身體的擺動奏鳴,會是怎么一個模樣。

  再翻開第三張…

  這是一個合二為一的操縱臺,設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的一個控制室里,分別控制相聚300多米的鐘樓和鼓樓。

  所有的繩索,通過滑輪組穿過一條繩索的管道,匯聚到了一起,前面是鐘琴與鼓琴綜合在一起的雙排鍵盤,腳下是鐘琴的低音部分,身側包裹著部分鼓琴的拉桿。

  當有人坐進了這個位置,一個人,就可以操縱兩個巨大的音樂機器,奏響這世界上最恢宏,最偉大的音樂。

  這特么的是樂器嗎?這簡直就是樂器里的高達!樂器里的狂暴巨獸!樂器里的星際戰艦!

  我想要這樣的樂器!

  我想要!

  此時此刻,朱啟南完全無法想象,鄧舜揚他到底是如何拒絕這樣的設計的!

  果然,因為他只是一個科學家,但卻不是音樂家!

  不,他現在更像是一個科學商人,他已經沒有了夢想!

  “把它造出來吧,小白!造出來!”

  “我來搞建筑的結構設計和聲學設計!”

  這一刻,朱啟南已經完全叛變了。

  至于他的老師鄧舜揚…

  鄧舜揚是啥?能吃嗎?

  (注:當初設想這臺樂器的時候,就考慮過會不會有類似的樂器,找了很多資料,后來發現有一種樂器叫做Carillon,和管風琴一樣,是一種超大型的宗教樂器,可以翻譯成“鐘琴”,不過在國內“鐘琴”是另外一種樂器。Carillon因為使用的是圓鐘,所以聲音其實會混在一起…)

大熊貓文學    別叫我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