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百三十章 聞著腥味的貓

  劉健和李東陽到達乾清宮的時候。

  入目所見就是坐在弘治皇上身邊的太子殿下,不明太子殿下為何做到那個位置的兩人,面面相覷之后,很快恢復過來,齊齊跪下行禮道:

  “微臣劉健!”

  “微臣李東陽!”

  “參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參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弘治皇上虛抬手臂,對著殿下的兩人開口說道:

  “兩位愛卿平身!”

  殿下的劉健和李東陽,聽到弘治皇上的話語之后,緩緩起身之后,躬身站于一旁,不敢言語。

  其實也怨不得兩人,畢竟兩人才剛剛離開沒過多久,根本不知弘治皇上這么快召見自己是因為何事。

  再加上眼前這怪異的一幕,什么時候太子殿下也可以和當場皇上并排而坐了。

  畢竟拋開其他的緣由不說,還有一個長幼的尊卑放在那里。

  所以想不通眼前這幅局面是因為何由的兩位閣老,干脆躬身站于殿下,閉口不言,靜靜等待弘治皇上開口。

  弘治皇上望向殿下,看著在大殿之下的兩位閣老,心緒難平的他,強壓著自己心中激動的心情,對著殿下的兩位閣老開口說道:

  “朕將兩位閣老叫來,是有事情要告知兩位閣老。”

  弘治皇上說完這句話之后,目光又朝著一旁的朱厚照看了一眼。

  殿下的兩位閣老,見到這般怪異的情景,緊皺眉頭的同時,更是一臉急切的望向弘治皇上,想早點知道下文。

  “方才兩位愛卿走后,朕召太子過來議事,一番暢談之下,太子提出了三點建議,朕聽之甚好,甚至感覺這建議功勛千古也為過。

  不夸張的說,太子方才所言若真實施下去的話,大明王朝長盛久昌,再創盛世也不是難事。

  所以朕才讓太子坐與朕的身旁,召來兩位閣老,共同商議方才太子殿下所言的三條建議!”

  殿下的劉健和李東陽,聽聞到弘治皇上的話語之后,均面露詫異之色!

  三條建議?

  功勛千古?

  再創盛世?

  說實話,不管這三條建議是什么,能讓弘治皇上說出這般話語,確確實實勾起了劉健和李東陽的好奇心。

  至于說懷疑太子殿下是否有這能耐?

  兩位閣老當然不會有此想法,縱使兩人對于太子殿下的本事不太了解,可侍奉弘治皇上多年,對于弘治皇上的秉性兩位閣老還是知之甚多的。

  所以在聽到弘治皇上所言之后,兩位閣老也只是微微詫異了一下,眼神就變的期待許多,躬身對著弘治皇上說道。

  “敢問皇上,微臣好奇,究竟是何建議,竟能獲您如此評語?”

  弘治皇上滿臉得意,聽到殿下劉健的問詢,轉頭朝著朱厚照看著一眼,接著收回目光,舉起一根手指,對著殿下的劉健和李東陽說道。

  “太子所言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趁著眼下開海風頭正盛的時候,利用開海一事,來讓那些藩王,放棄朝廷俸祿,繼而減輕朝廷在藩王身上的開支用度。”

  殿下的劉健和李東陽聽聞此言,滿面驚駭。

  弘治皇上說的漂亮,是用開海一事來換取藩王的俸祿。

  可是大明的藩王本就無權無兵,這一下子再將他們的俸祿消除,與削藩何異。

  皇上和太子殿下能有如此魄力,兩位閣老心中敬佩不已,可是此事是否可行,卻是兩說啊。

  畢竟和開海所得相比,朝廷的俸祿才是持久之法。

  所以聽聞到弘治皇上所言的這第一條建議之后,殿下的兩位閣老,神情就由之前的期待開始變的平淡起來。

  快速對視了一眼的兩人,均從對方的眼眸之中看到了失望,

  兩位閣老的神情變化,弘治皇上自是也看在眼里,眉頭微微一皺,不明白這條建議究竟為何讓兩位閣老如此的他,頓時就要開口問詢。

  可是還不待他開口,一旁的朱厚照就輕松的說道。

  “兩位閣老可是在想,和這前途未知的海貿相比,那些藩王肯定會選擇更為穩妥的俸祿?”

  劉健聽到此言,到是未感到絲毫尷尬,直接拱手說道。

  “啟稟殿下,微臣確實是如此認為,人性如此,和這穩妥的俸祿相比,海貿還是風險太大。”

  朱厚照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人性確實如此,不過就如之前的海禁,當初本宮想要留下那邇摩郡的時候,面對何等壓力何等質疑,現如今在邇摩郡運送回來的巨額白銀面前,不也就這般了嘛,所以說人性這東西,是最容易改變的。

  那些藩王縱使有些膽小之輩,想靠著那俸祿繼續維持下去也無妨,可是總會有人站出來,想嘗試一下。

  再說海外荒置的土地那么多,皇上一高興,賞賜出去一片又有何妨。

  對不,父皇?”

  朱厚照說完之后,就直接朝著弘治皇上問去。

  而這邊的弘治皇上卻沒上當,稍稍思慮了一番之后,才留有余地的說道。

  “真若那般,也不無不可,畢竟開疆擴土之功,朕封他統管一地,也不無不可。”

  朱厚照聽到這里,臉上的笑意越發的明顯起來,至于殿下的劉健和李東陽兩人。

  在聽到弘治皇上應允之后,神情頓時變的凝重起來。

  若日后真如今日所言,別人不說,那寧王絕對是第一個跑到海外的,畢竟和國內處處受限相比,真若跑到海外,那將無異于天堂。

  可弘治皇上能想不到這些嗎?

  肯定能!

  既然如此,他為何還敢說出那般話語。

  兩位閣老思索片刻,就想清楚了其中的緣由。

  首先就是人口,大明人口何其浩瀚,又豈是海外那些番邦小國可比。

  再就是海外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想要比上大明本土,不知道需要經歷多少年的發展。

  而那時的大明,還不知道會發展到何種模樣。

  想到這里的兩位閣老,凝重的神情不在,漸漸放輕松的兩人,甚至越想越覺得此事可行起來。

  而且這種事情,亦如當初的開海一般,最初的時候,肯定是無數人反駁、否定,甚至拒絕。

  可一旦發現其中的好處,眾人又會想聞著腥味的貓兒一般,蜂擁而至。

  海禁如是,那些藩王也將如是。

大熊貓文學    正德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