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正文,不要訂閱,謝謝合作。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懸崖。它上面有一個枯樹,樹上有一枝新葉,有一天老鷹飛來了,然后他發現了這個地方。
于是呢,他決定,他決定飛走。
老鷹飛走了后,麻雀飛過來了。
麻雀飛過來之后,麻雀看了看這里,決定飛走。
麻雀飛過之后,鴿子這次飛過來了。鴿子看了看這里,覺得這是一個好地方,畢竟,它是鴿王。
而作為鴿王,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住所。
于是鴿王決定在這里住下來。可是這時候一道晴空霹靂,劃過天空,照亮了鴿王 鴿王認為這是神靈對它的啟示。
山神。史記秦始皇本紀:“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北齊樊遜天保五年舉秀才對策:“山鬼效靈,海神率職。”明高啟陪臨川公游天池詩:“客來豈先知,定有山鬼報。”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第九人為山鬼,女像,面色藍,手執桂枝。”
山精。傳說中的一種獨腳怪物。南朝宋鄭緝之永嘉郡記:“安固縣有山鬼,形體如人而一腳,裁長一尺許,好噉鹽,伐木人鹽輒偷將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澗中取食蟹。”唐杜甫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詩:“山鬼獨一腳,蝮蛇長如樹。”清洪亮吉山齋訪冒鳴茹壽衢兩秀才詩:“書聲出戶蟲不鳴,山鬼一足深宵行。人頭魚身慣窺戶,見慣不怪心能平。”
泛指山中鬼魅。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臥病識山鬼,為農知地形。”云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號於絶域。”元薩都剌過居庸關詩:“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雨陰風泣山鬼。
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
猨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
思公子兮徒離憂。
注釋譯文詞句注釋1山之阿ē:山谷 2被i:通假字,通“披“。薜荔、女蘿:皆蔓生植物,香草。
3含睇:含情脈脈地斜視。睇di,微視。宜笑:得體的笑。
4子:山鬼對所愛慕男子的稱呼,你。窈窕:嫻雅美好貌。
5赤豹:皮毛呈褐的豹。從:跟從。文:花紋。貍:狐一類的獸。文貍:毛色有花紋的貍。
6辛夷車:以辛夷木為車。結:編結。桂旗,以桂為旗。
7石蘭、杜蘅:皆香草名。
8遺wèi:贈。
9余:我,山鬼自指。篁:竹,深密的竹林。
10表:獨立突出之貌。
11容容:即“溶溶“,水或煙氣流動之貌。
12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語助詞。
13神靈雨:神靈降下雨水雨,作動詞用,下雨。
14靈修:指神女。憺dàn:安樂。
15晏:晚。華予:讓我像花一樣美麗。華,花。
16三秀:芝草,一年開三次花,傳說服食了能延年益壽。
17公子:也指神女。
18杜若:香草。
19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20靁:同“雷“。填填:雷聲。
21猨:同“猿“。狖誘:長尾猿。
22離:通“罹“,憂愁。
白話譯文 好像有人在那山隈經過,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蘿。
含情注視巧笑多么優美,你會欽慕我的姿態婀娜。
駕乘赤豹后面跟著花貍,辛夷木車桂花扎起彩旗。
是我身披石蘭腰束杜衡,折枝鮮花贈你聊表相思。
我在幽深竹林不見天日,道路艱險難行獨自來遲。
孤身一人佇立高高山巔,云霧溶溶腳下浮動舒卷。
白晝昏昏暗暗如同黑夜,東風飄旋神靈降下雨點。
等待神女怡然忘卻歸去,年漸老誰讓我永如花艷 在山間采摘益壽的芝草,巖石磊磊葛藤四處盤繞。
抱怨神女悵然忘卻歸去,你想我嗎難道沒空來到。
山中人兒就像芬芳杜若,石泉口中飲松柏頭上遮,
你想我嗎心中信疑交錯。
雷聲滾滾雨勢溟溟蒙蒙,猿鳴啾啾穿透夜幕沉沉。
風吹颼颼落葉蕭蕭墜落,思念公子徒然煩惱橫生。
山鬼的形象 山鬼出自戰國時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九歌山鬼。此詩是祭祀山鬼的祭歌,敘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與心上人幽會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來的情緒,描繪了一個瑰麗而又離奇的神鬼形象。
不同名家畫筆下的九歌山鬼 山鬼采用“山鬼“內心獨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麗、率真、癡情的少女形象。全詩有著簡單的情節: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約定某天在一個地方相會,盡管道路艱難,她還是滿懷喜悅地趕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卻沒有如約前來風雨來了,她癡心地等待著情人,忘記了回家,但情人終于沒有來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風雨交加、猿狖齊鳴中,倍感傷心、哀怨。
全詩將幻想與現實交織在一起,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作者以人神結合的方法塑造了美麗的山鬼形象:她披戴著薜荔、女羅、石蘭和杜衡,乘著赤豹拉的辛夷車,車上插著桂枝編織的旗,身邊跟著長有花紋的花貓其衣食住行無不帶有強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與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適應。然而山鬼的容貌體態和情感變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現,她感嘆青春不能永駐,期盼愛人早些到來,不來則憂傷孤獨這種人神合一的形象創造,正是屈原詩歌中的一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