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又何嘗愿意在熱河這個雞不生蛋鳥不拉屎鬼地方受苦呢,他又何嘗不想回到北京城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呢?
但是一想到洋鬼子可能已經打進北京,之后還要在奕的周旋下,簽訂那些喪權辱國,出賣國家主權利益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心里就難受得很,她哪還有臉回去呢?
英法聯軍大進北京城,大清帝國的尊嚴被洋鬼子踐踏腳底,祖宗的江山社稷相繼淪陷,他守業無成,又有何臉面去見天下臣民呢?
國家內憂外患,江山風雨飄逸,朝不保夕,咸豐成天處在焦灼、憂慮和自責中,身心備受煎熬。
挫折,對于人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磨練身心意志,使人更加堅強,亦可以消磨一個人的雄心壯志,使其更加頹廢淪喪、自暴自棄。
可對于咸豐而言,這一次的挫折,是他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他在挫折中自暴自棄,放縱自己的,透支自己的生命。
全國各地的奏折源源不斷地送來避暑山莊,咸豐身心俱疲,不想批閱,更不想處理,要么交給手底下的大臣處理,要么任由其堆積成山。
拋開手頭上的政務,咸豐開始自我麻痹。
咸豐的個人愛好不多,一個是戲曲,一個是女色。
清朝是中國戲曲文化發展的高峰,大清歷代皇帝都非常喜歡聽戲。
比如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在內務府之下設立南府,作為宮廷梨園,招收民間藝人進行宮廷演出。
到乾隆時期,乾隆進一步擴大了南府的規模,乾隆六下江南,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網羅江南的戲劇演員,擴充南府。
《如懿傳》就曾提到南府,玫嬪白蕊姬就是南府唱戲一個彈琵琶的樂妓,人送外號“小琵琶精”。
而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也是一個戲劇的超級粉絲,嘉慶剛即位時,便一連聽了18天的大戲。
到了道光以后,清宮廷戲曲演出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這一方面是由于供養民籍學生,每年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而道光時國庫已經空虛,難以再支撐一個如此龐大的機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道光本人比較節儉,也喜歡清靜,不太愛聽戲。
道光在位的三十年間,因為皇帝本人不喜歡,所以宮廷演劇年年都是老套路,沒什么新花樣,道光后妃們的娛樂活動,可以說是非常匱乏的。
也許是因為被壓抑太久,咸豐與父親剛好相反,酷愛聽戲,而且咸豐本人,對戲曲的知識也有很深的研究。
只可惜,咸豐的運氣不太好,剛一登基,就遇上了太平天國叛亂,在太平軍氣勢最盛之時,甚至威脅到了清朝的存亡,還要面對西方列強的虎視眈眈,焦灼于心。
所以就算過年,咸豐也得時刻緊盯著軍報,沒辦法真正安心坐下來聽一場戲。
如今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倉皇逃到熱河,眼見情勢如此,無可奈何,漸漸走向消極頹廢,開始破罐子破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