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十年,原本是咸豐最為期待、最為憧憬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他登基正好滿十年,而且還趕上了自己的三十大壽。
古語有云,三十而立,可見這個年紀對于男人的重要性。
然而,三十而立,對于如今風雨飄搖的大清江山、對于咸豐這個守業無成的戰亂天子而言,卻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三十而立,如今年過三十的咸豐,卻被千瘡百孔、江河日下的大清王朝賦予的千斤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如何還能再立得起來?
大清王朝立國兩百年,歷代帝王從未遇到的難題,一股腦兒地壓在咸豐的頭上,簡直是不堪重負了。
原本咸豐還打算好好籌備他的三十大壽慶典,結果被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給毀了。
隨著英法聯軍漸漸逼近,咸豐想要逃離北京的念頭一天比一天強烈,但他不能明確表示出來。
自己身為一國之君,大敵當前之際,要是拋棄宗廟社稷和天下的臣民,自己先去逃命,那豈不是要遺臭萬年嗎?
所以,咸豐就暗自授意自己的心腹大臣僧格林沁,上書建議自己舉行木蘭秋,以此為由,逃離京師避避風頭。
這木蘭秋乃是和平年代清朝統治者的一向娛樂活動,但是咸豐繼位以來,國家內憂外患不斷,遍地烽煙戰火,他為了戰事忙得焦頭爛額的,哪還有這個心情去木蘭秋呢?
這個建議一提出來,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立刻表示贊成,力勸咸豐趕緊離開北京,免得倒大霉,就跟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似的。
雖然這是咸豐暗自授意僧格林沁提出來的,但他不能馬上答應,更不能急切表示出自己想要逃命的意思,否則就會給人一種貪生怕死的感覺,有損他身為皇帝的光輝形象。
于是乎,咸豐決定投石問路,裝模作樣地發布上諭,宣布他即將,親統六師,直抵通州,與洋鬼子拼個你死我活。
與此同時,他把僧格林沁的請求他木蘭秋的奏折一同下發了,讓群臣迅速研究拿出對策。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首先,群臣否決了咸豐帝御駕親征的建議,大學士周祖培的言論最有代表性,他認為,御駕親征太危險,洋鬼子那么厲害,根本就打不過,要是皇帝御駕親征,就等于去送人頭。
而且,歷史上就不乏皇帝御駕親征倒大霉的例子,最典型的的就是明英宗,他不顧群臣勸諫御駕親征,結果被土木堡中了埋伏,成為瓦剌人的俘虜,把自己的皇位拱手讓給了自己的親弟弟朱祁鈺,簡直不要太悲催了。
咸豐自然知道自己不能御駕親征,不然肯定會想明英宗朱祁鎮那樣倒霉,之所以下這樣的上諭,不過是裝裝樣子罷了。
其次,是否離京避難,木蘭秋呢?
在此,群臣分成了兩派,一派贊成,一派反對。
反對的一派說,北京是國家的政治中心,而皇帝是國家之主,倘若皇帝棄京而逃,肯定會會被人笑話的。138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