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就扮演著富鄰居的角色,作為大唐的鄰居們,時刻想著如何從大唐粘的好處,高原上的吐蕃與草原上的突厥,采用的方式是比較暴力的,不是戰爭就是劫掠,這完全就是惡鄰形象。
相比這兩個野蠻的惡鄰,朝鮮半島上的高麗句與隔海相望的倭國,則稱得上是善鄰的表率了。
朝鮮半島上的政權自古就有向中原政權稱臣的習慣,大唐時期也不例外,高麗句就是通過向大唐稱臣,以此從大唐分得中原文明帶來的好處。倭國沒有與大唐接壤,隔著大海,也沒有阻擋住向往大唐的心,他們沒有向高麗一樣直接向大唐稱臣,卻是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雖然周邊各國都有向大唐派出遣唐使的習慣,但是誰都沒有倭國那么瘋狂,規模之巨大,超越了多個國家的總合。
對于善鄰,大唐則是充分展現了廣闊的胸襟,對于派遣而來的遣唐使,幾乎是毫無保留,甚至不少遣唐使經過在大唐學習,通過科舉,進入到了大唐的朝堂,成為了大唐百官一員。
至于吐蕃突厥這樣的惡鄰,大唐自然會用雷霆手段打擊,大唐屯兵邊疆,其實絕大多數的目的就是用來,威懾吐蕃與突厥,必要的時候整個守衛大唐國土。
吐蕃與突厥要聯合扣邊的消息傳到三郎陛下耳中之后,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戰事始終沒有發生,三郎陛下當然不會相信吐蕃與突厥會是光打雷不下雨,況且他已經通過多方途徑證實了馮元一提供的消息的準確性。
“力士你說吐蕃與突厥會把目標定在哪里?”三郎陛下在廷英殿踱著小步,臉上沒有一絲的擔憂,甚至眼神中隱隱的還充滿著期待。
“臣不知!”高力士回應。
雖然他深的三郎陛下信任,但是高力士卻時刻謹記自己內侍的身份,太監不得干政,即便是三郎陛下再如何的信任他,他也不會越過這道紅線。
“你啊…”三郎陛下回頭一看高力士,就笑了笑說道。
他自然知道高力士是什么意思,他就是喜歡高力士這點,從來不會恃寵而驕,而且對于政事他是真的從來不插嘴,想到這里,三郎陛下也就沒有再問了。
大唐自交到他手上開始,為了穩固國內局勢,三郎陛下接受了姚崇的“不貪邊功”的建議,乃至后來的宋璟時期也完全的遵守,只是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大唐已經完全從武周后期的靡費中掙脫出來,現在的大唐吏治清明,國力強盛,百姓富足,是大唐最好的時候。
作為帝王,作為大唐的皇帝,三郎陛下很希望能夠向太宗那樣,建立不朽的功勛。
以前大唐的條件不應許,他只能把視線放在政權穩定,國家建設上。現在條件有了,但卻沒有機會,發動對外的戰爭是需要契機的。
大唐承平已久,無論是百姓還是百官,幾乎都沒有了發動戰爭的想法,除了軍中的將領,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大唐的繁華當中,能夠和平誰愿意戰爭呢 三郎陛下一直在等待著機會,等待著一個可以一顯身手的機會!
馮元一與張說的“商品換牛羊”的政策,雖然很好,而且效果也不錯,但是三郎陛下總覺得少了些什么,直到馮元一告訴自己吐蕃突厥意圖扣邊的時候,三郎陛下終于發現,自己一直以來覺得缺少的東西是什么,那就是戰爭,通過血淋淋的戰爭,征服敵國。
權力是會改變一個人的,曾經的三郎陛下還是臨淄王的時候,生在武周籠罩下的大唐,即便他是大唐的親王,也需要小心謹慎的過活,那個時候他是多么希望能夠真正的天下太平,直到讓坐上了帝位之后,也一直是這么想到,但是隨著大唐越發的強盛,三郎陛下的心性也在一點一點的改變。
內心深處的狂野,被逐漸的放大,通過戰爭建立不朽功勛的欲望也越發的強烈,直到馮元一帶來的消息,徹底的點燃了他心中的邪火。
“戰爭,我渴望戰爭!”三郎陛下站在太極宮大殿之上,眺望遠方,視野之內是長安,視野之外仿佛看到了金戈鐵馬。
時間一天天過去,三郎陛下沒有等到吐蕃突厥扣邊的消息傳來,卻是等到了另一個消息,一個不好的消息。
“陛下,近期多地爆發蝗災,雖然不甚嚴重,但卻有向關中蔓延的趨勢!”
蝗災,這一在歷史上幾乎是無解的災患,它的出現,往往伴隨的就是災民四野,餓殍遍地,這是最直接的影響,但是比這個更嚴重的后果則是,山東那些被自己打壓的大儒世家們,怕是就要借此挑戰皇權了。
按照儒家的“君權神授”的理念,三郎陛下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唐的皇帝,統御八方六/合,那都是因為上天授予了他這個權力,當皇帝順應上天的意志主宰天下時,自然是物阜民豐,天下太平,但是當皇帝違背了上天的意志時,上天往往就會降下災禍,以此警告皇帝。
蝗災,就是被那些大儒世家們經常利用的災禍之一。
在三郎陛下成為皇帝之后,其實已經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蝗災。
災禍發生的時候,地方的士紳,甚至官員不去想著如何動手剿滅蝗災,而是擺爐焚香,以這樣的方式祈求上天來解決蝗災,解救萬民,那個時候的三郎陛下親政不久,還沒有去動大儒世家的利益,所以那次蝗災沒有被用作攻擊三郎陛下,最后還是姚崇壓上全家老小的性命,才撬動了三郎陛下的支持,換來了各地官員行動,解決了蝗災。
可是,這一次…
“沒有想到,在這種關鍵的時刻,竟然會發生蝗災!”三郎陛下面色陰沉如水。
想著這兩年,自己借助馮元一的活字印刷術,已經大大的降低了那些大儒世家的權威,可也徹底的把皇權與大儒世家的對立,挑明化了。
這兩年,大儒世家們被活字印刷術打擊的有些喘不過氣了,他們明知這是三郎陛下在打擊他們的手段,但卻無能為力,只能看著事情的發生。
但是,現在,機會來了!
雖然活字印刷術已經發展了兩年,知識下鄉也運行了不短的時間,但是想要改變民眾愚昧的現象,絕對不是短短一兩年就能達到的。
當民間“皇帝德行有失,上天降下蝗災警示”的消息傳出的時候,百姓第一時間就選擇了相信。
“是啊,不然好端端的怎么就起了蝗災呢?”一位老漢,坐在田埂邊,嘴里啃著煮熟的土豆,心里埋怨三郎陛下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觸怒了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