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23章 一炮打響

  李建國做事情執行力非常的強,第二天就弄好了協議,文東這邊小哥仨一合計,阿賓跟小國倆人一人出十萬塊,剩下的四十萬文東出,一天的功夫就把入股的事情給敲定下來。

  老話講合伙的買賣不好做,但是文東對建國哥的人品還是非常放心的,釣場就在這里跑不了,日常的經營也騙不了人,文東的店鋪距離釣場也近,除非拿錢跑路,要不然還真不用怕。

  手里資金到位,李建國的大動作很快運行起來。

  開業一炮打響之后,第二場僅僅過了三天時間再度開放正釣。

  第一場開業觀望的眾人,這一場沒有猶豫,又是120人全員開釣。

  一樣的魚情,一樣的過癮,有前一場的底魚存在,這一場的出漁率達到了八成多,坑冠240,全坑無空軍。

  接連兩場大炮,讓渭水垂釣中心聲名鵲起,w市周邊城市的精英釣魚人都知道了這么一個坑的存在,每場魚都有人驅車幾百里趕來,更有不少甚至組團來搞。

  兜里有了錢,建國哥的底氣壯了許多,三塊錢回魚收上來的魚,挑挑揀揀質量不好的那部分賣掉,皮毛好身體健康的則放到了窯坑大塘里養著。

  大塘的水面大,溶氧量高,魚經過簡單消毒處理之后放進去,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復健康,名義上是回鍋魚,但是養幾天跟生口魚基本沒啥區別。

  一周兩場魚,接連干了三周,六場魚過后,渭水垂釣中心的名聲甚至已經傳到了省外,整個華北華東地區,影響力開始逐漸擴散。

  在釣場開業之后的頭一個月,文東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釣場這邊關注著一舉一動。

  老實說大炮坑出來的有點早,文東最初心里也沒太有底,可是現在旁觀一段時間之后,坑里的經營情況比預想還要好得多。

  因為周邊沒有任何定位重疊的存在,渭水大坑像是黑坑周邊領域的獨角獸般存在,

  一旦有人想到大炮商業塘,那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渭水,這種效應普通人可能感覺沒啥大不了的,咱也沒那個實力去消費。

  但是商業就是這樣,不怕一時沒客源,就怕名不響,名聲口碑出來了,四面八方的客戶也就有了。

  接連六場魚,收上來的魚八成以上都撒到了南大坑里,少說也有五萬斤左右的存魚。

  在當時那個階段,五萬斤存魚是個什么概念,25噸,很多釣場一年放魚總數都達不到這個數字,更別說存魚了。

  建國哥找了幾個朋友到大坑試釣,結果魚的開口情況不錯,小半天釣了七八十斤,出魚比較平均,接連換了不少位置,基本上拋一會兒桿子就能有魚,于是李建國提前開啟了第二段階段的做釣計劃。

  南大坑,存魚保守五萬斤,大概四百個釣位左右,每天放補魚五千斤,連續放一周!收費300塊!

  450的票很多人有些接受不了,總感覺費用太高,但是又想體驗比較快的魚情,三百一天的收費標準一出,頓時將中等消費水平的釣手們全都給攏了過來。

  大窯坑開放的當天,整個渭水釣場人山人海,四百多個釣位,上座率至少超過了三百人,新坑新水新魚,位置自占,魚獲自回,限桿最長5.4米,自釣自抄。

  在當時的情況下,三百人以上規模的釣場是個什么概念,這么說吧,原本建國哥規劃當中至少能停200輛車的停車場直接懟滿,釣場外面的生產路上都排出幾百米去。

  這么大的高質量消費群體,也帶動了周邊村鎮的經濟,吃飯的,提前趕來玩住宿的,平常的盒飯啥的,很快周邊的村民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多了不少相關的服務人員。

  建國哥找到相鄰村的村長,張口就要承包十多畝的荒地充當停車場,村書記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

  大坑開放一炮打響,每天的上人率保持在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建國哥的壓力頓時大大減輕。

  如果仔細算一下的話,其中的利潤非常驚人,每天補魚五千斤,也才兩萬多的成本,但是日流水接近七萬。

  大坑里都是三塊錢一斤回收上來的魚,收費三百,只要出漁率低于人均一百斤,坑里就不會虧錢,這段時間統計了一下,平均出漁率在人均五六十斤左右。

  簡單一算的話,算上每天投放新魚,按照人均出魚六十斤,回魚180,扣除釣費還有一百二十塊一個人頭的毛利率,再扣掉投放新魚的成本,一天下來,大概還有接近兩萬的盈余。

  這么高的流水支持,建國哥招股拿到手的八十萬只用了不到五十萬就能保持資本流通轉起來了,新收的釣費足夠支付買魚的錢還有盈余,整個釣場的基本盤隨著時間的累積在迅速的發展。

  在渭水垂釣中心高速發展的同時,坑里也出現了第一批死忠粉。

  不是別人,正是穆師傅喊來過癮的老貓。

  在渭水見識到了大炮坑的魅力之后,老貓跟小刑一發不可收拾,完全被大炮坑刺激的魚情給征服了。

  富二代也有自己的圈子,回到家跟朋友們一說,第二場一萬斤開摟的時候,老貓直接從老家帶來了一個車隊。接近二十口子。

  在富二代的眼里,一天花個千八百釣魚體驗平常體驗不到的刺激,,消費可比玩車玩表甚至玩明星溜大兵強多了。

  高炮坑釣魚像是給這幫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家伙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用剛加入隊伍開始學釣魚的哥們原話說,這特么也太過癮了。

  家里人對孩子的要求也低,兜里也有錢,再加上就是釣魚而已,也算不上啥不好的愛好,絕大多數的家庭還都挺支持的。

  于是,渭水就出現了這么一道異常亮眼的風景線,這幫人全都是差不多的裝備配置,逐夢釣具出品六號七號八號三個調性全套黑坑桿子,統一的防曬服,帽子眼鏡手套,大幾十萬的小車開著,每個人都貼著渭水垂釣中心的車貼。

  能有現在的結果,倒是出乎穆師傅的意料之外,也算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大熊貓文學    我為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