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524 50噸是個坎

  德國的黑科技里,南部非洲沒有的還真不多。

  這么看的話,反倒愈發襯托出德國的神奇。

  南部非洲的強大是因為開掛,以及無人能及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這方面連美國都不如南部非洲。

  美國的地理優勢也不錯,但是在資源方面跟南部非洲差遠了,要是把羅克扔到德國,羅克還真不敢單挑全世界。

  科隆最后一輛坦克被消滅的時候,涌向雷馬根的部隊越來越多,雙方都深知,決定命運的時刻即將來到。

  如果南部非洲遠征軍能從雷馬根打開缺口,那么數百萬西線盟軍就將沿雷馬根涌入德國,倫德施塔特在過去一個冬天里,沿萊茵河布置的防線將全線崩潰,那么世界大戰或將在年內結束。

  如果德軍奪回雷馬根,那么戰爭就將延續下去,如果年內無法結束,那么到明年,會出現什么變化還真不好說。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歐洲各國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尤其法國和意大利,共產國際的聲勢越來越大,如果在戰后的選舉中,共產國際在法國和意大利獲得勝利,那么南部非洲和英國、美國辛辛苦苦這幾年,就將全部失去意義。

  巴頓深知機會難得。

  在英美聯軍攻擊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南部非洲遠征軍是唯一的亮點,第9裝甲師在拿下魯登道夫大橋的當天,巴頓下令所有南部非洲遠征軍加快速度向魯登道夫大橋靠攏,盡快通過多瑙河,進入雷馬根作戰。

  雷震卻很擔心。

  攻克魯登道夫大橋后,雷震命令工兵對魯登道夫大橋進行徹底評估,結果很不樂觀。

  德軍安放的炸藥,雖然沒有將魯登道夫大橋炸毀,卻嚴重破壞了魯登道夫大橋的結構,導致坦克和其他重型武器無法通過,只能另尋他法。

  好在還有工程兵,可以在萊茵河上架設浮橋。

  架設浮橋是需要時間的,還得防止德軍的破壞,德軍新任總司令凱塞林甚至魯登道夫大橋的重要性,為了破壞魯登道夫大橋,甚至使用了噴氣式轟炸機和V2火箭。

  “我們的噴氣式轟炸機開始服役了嗎?”托尼·安德森也不確定,南部非洲的噴氣式戰斗機也才剛剛服役。

  “應該還沒有——”雷震端著望遠鏡,觀察空中激烈的搏殺。

  或許是德軍尚未集結完畢,這幾天地面上的戰斗并不激烈,反而是空中的爭奪愈發殘酷,每天都會爆發激烈空戰。

  德軍方面參戰的,不僅僅是噴氣式轟炸機,還包括噴氣式戰斗機和最新型號的BF109。

  南部非洲這邊也是底牌盡出,不僅派出大量“獵豹”,也派出了剛服役不久的噴氣式戰斗機。

  雖然都是噴氣式,外型還是很容易分辨的。

  德國人的噴氣式戰斗機外型是真的丑,感覺都沒有來得及進行氣動優化,就匆忙派上戰場。

  南部非洲的噴氣式戰斗機外形流暢,性能更先進,數量也更多,還有性能已經達到螺旋槳戰斗機巔峰的“獵豹”配合,所以這幾天收獲巨大,每天都有數十架德軍戰機被擊落。

  至于噴氣式戰斗機——

  說實話,雷震還真沒看出噴氣式轟炸機,對螺旋槳轟炸機的性能有壓倒性優勢,要不然魯登道夫大橋,也不至于到現在還完好無損。

  “咱們勛爵的性格你還不知道嘛,除非萬不得已,肯定不會把最先進的東西拿出來,信不信如果德國不拿出噴氣式戰斗機,咱們的噴氣式戰斗機,到世界大戰結束都不會出現在戰場上——”雷震的鏡頭里,一架德軍的BF109被一架“獵豹”追著打,BF109的飛行員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完成擺脫,最終還是被擊中,飛機凌空解體,飛行員連傘都沒跳。

  跳也沒用,這下面就是萊茵河,跳傘的命運或許更悲慘。

  雷震說得也是事實,南部非洲遠征軍很少在戰場上實驗新武器,像德國那種邊用邊改,效率確實高,可也是對士兵的不負責任。

  “火箭,V2火箭——”托尼·安德森的鏡頭里出現了V2火箭的身影。

  火箭發動機就這點不好,跟水雷一樣,在空中飛行的途中,發動機會有明顯的尾焰和氣流,很容易被發現。

  連托尼·安德森都能看到V2火箭的尾焰,飛行員們自然也能看到。

  一架南部非洲噴氣式飛機和一架“獵豹”,同時向V2火箭迎上去,希望能用機炮將V2火箭擊落。

  這也不是不可能,昨天就有一枚V2火箭被戰斗機擊落,飛行員估計能吹一輩子。

  這當然也跟V2火箭的性能不夠先進有關。

  擊落火箭這種事,不是隨便某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除了技術絕佳,更多靠運氣。

  這兩名飛行員的運氣不太好,都沒有擊中目標,V2火箭成功突破層層防御,向魯登道夫大橋直飛而來。

  然后就掉落在距離魯登道夫大橋差不多300米的河面上。

  300米已經不錯了,德國人還沒有將精確制導炸彈跟V2火箭結合到一起的能力,真是萬幸。

  “這已經是第幾枚了?”雷震感嘆,德國人真能撐。

  “第11枚——”托尼·安德森心細,跟夜視儀相比,V2火箭的價值更大。

  V2火箭的性能也不怎么靠譜,精度不高不說,昨天還有一枚V2火箭根本沒有爆炸,直接落在萊茵河里。

  托尼·安德森將這個情況向巴頓匯報之后,巴頓表示出了對這枚火箭極大的興趣,現在河里還有幾十個人正在忙活呢,希望能把那枚沒有爆炸的V2火箭撈出來。

  雷震不關心這些小事,一門心思把重型坦克送到對岸。

  魯登道夫大橋的結構受到嚴重破壞,重型坦克無法通過,想把重型坦克送到對岸,只能靠浮橋和拖船。

  那種簡易的浮橋還不行,同樣無法承載數十噸的重量,得用那種很多個小船組成大型拖船,才能把重型坦克送過去。

  這對于南部非洲遠征軍來說也是一次新的嘗試。

  昨天第一座拖船組成后,工兵已經進行了一次實驗。

  結果很糟糕,拖船行駛到萊茵河中心時,因為水流湍急,搭載的虎式坦克位置發生移動,重心偏移,最終落水,幸運的是當時坦克里沒有乘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今天是第二次嘗試。

  在兩岸數百名工兵和坦克手的注視下,駕駛員將虎式坦克小心翼翼開上拖船,一群工兵蜂擁而上,使用工具將虎式牢牢固定在拖船上,然后所有人員撤離。

  旁邊一座已經搭建完成的浮橋上,數百名遠征軍官兵正在快速通過。

  不遠處的魯登道夫大橋上,一隊裝滿軍用物資的四噸卡車正在小心翼翼的行駛。

  橋面上的破洞經過工兵的緊急修補,現在已經可以勉強使用。

  縱然如此,所有卡車在通過的時候,司機都很謹慎的打開車門,一旦通過途中大橋斷裂,那么這些司機有更大機會逃生。

  雷震身邊,數千名遠征軍官兵正在休息,等待過河參戰,他們都來自第61師,一個小時前剛剛抵達。

  對岸的雷馬根鎮,先期抵達的遠征軍官兵正在緊急構筑陣地,等待迎接德軍的進攻。

  更遠處有隆隆炮聲傳來,那是德軍的先鋒部隊,正在和南部非洲遠征軍的外圍部隊交火。

  遠征軍工兵還是可以信賴的,他們中的很多人擁有此時少有的大學學歷,對于工程建筑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經歷過一次失敗后,工兵們再接再厲,終于將這輛虎式坦克成功送到對岸。

  “很好,我們過河——”雷震很滿意,有了重型坦克,雷震對于接下來的戰斗就更有信心。

  沒有重型坦克的話,雷震也有信心擋住德軍,把雷馬根鎮死死控制在手里,等待更多援兵抵達。

  有了重型坦克,那么雷震的計劃就可以更激進一些。

  凱塞林不是調集了12個師,發誓要奪回雷馬根鎮嗎?

  現在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到底有多少德軍能逃出生天吧。

  唯一的擔心是,如果凱塞林發現有太多部隊過河,會不會放棄奪回雷馬根鎮。

  “這容易,讓凱塞林放心不就行了——”托尼·安德森主意多,參謀長嘛,就是幫忙出主意的。

  “怎么說?”雷震也不知道該怎么讓凱塞林放心。

  “呵呵,德國人不是想炸毀魯登道夫大橋嘛,我們幫他炸——”托尼·安德森怕凱塞林不上當,還要火上澆油。

  對啊!

  表面上魯登道夫大橋是南部非洲遠征軍度過萊茵河的主要通道,德國人為了炸毀魯登道夫大橋,不惜一切代價。

  現在如果魯登道夫大橋被炸毀,那么在凱塞林眼里,大概已經渡河的南部非洲遠征軍,就會成為甕中之鱉。

  不知道凱塞林知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和“破釜沉舟”這些典故。

  “炸,今天就炸!”那輛已經過河的“虎”式,給了雷震最大的底氣。

  炸橋這種事,雷震和托尼·安德森說了不算,還得上報巴頓。

  巴頓跟羅克學了這么久,最大的收獲是用人不疑。

  換句話就是甩手掌柜。

  甩手掌柜也不是好當的,東有遙控指揮班組作戰的常校長,西有無論任何情況都死戰不退的小胡子,這倆位都是個中翹楚。

  羅克主張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前線戰況瞬息多變,就算現在有電報電話,通訊速度快了很多,身處安全的大后方,對于前線的了解,肯定不如那些一線指揮官。

  巴頓也是這樣,同意炸橋。

  感情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炸橋是一步險棋,有風險的。

  如果凱塞林上當,堅決執行小胡子的命令,把所有機動兵力都派到雷馬根鎮,跟南部非洲遠征軍死磕,最終南部非洲大獲全勝還好說。

  如果遠征軍沒能頂住德軍的瘋狂進攻,最終導致雷馬根鎮丟失,失去唯一的橋頭堡,甚至導致渡河遠征軍全軍覆沒,那么巴頓也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

  有巴頓分擔壓力,當天下午,萬眾矚目的魯登道夫大橋,就在無數人震驚的目光中轟然倒塌。

  凱塞林很快就知道了這個情況,正在向雷馬根鎮集結的德軍,速度都快了不止一籌。

  大概在德國將軍們看來,已經渡河的遠征軍官兵,就是一堆一堆會移動的軍功章。

  巧了。

  在遠征軍官兵看來,德國人也是一堆一堆會移動的軍功章。

  入夜,持續多日的空戰總算停歇,魯登道夫大橋的垮塌,給德國人吃下定心丸,現在凱塞林可以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消滅渡河的遠征軍上了。

  遠征軍這邊還在抓緊時間組織渡河。

  失去魯登道夫大橋,對于遠征軍的渡河并沒有造成太大影響,這幾天工兵已經在距離魯登道夫大橋一公里的下游修建了四座浮橋,無數遠征軍官兵和物資,正通過這些浮橋,源源不斷抵達對岸。

  畢業于尼亞薩蘭大學建筑學院的潘森上尉,是架設浮橋的指揮官,他在入伍前,在比勒陀利亞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已經升職為高級工程師。

  世界大戰爆發后,潘森應征入伍,這是繼諾曼底登陸后,潘森第二次指揮架橋。

  “我們的浮橋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不超過40噸的卡車和裝甲車,以及中型坦克,都可以通過。”潘森對自己架設的浮橋有信心,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工兵們也沒閑著。

  南部非洲軍方一直都有舟橋部隊這個編制,諾曼底登陸期間,南部非洲工兵架設的浮橋,承載重量已經達到20噸,一鳴驚人。

  20噸對于英國坦克來說足夠了,對于南部非洲遠征軍的坦克來說遠遠不足,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南部非洲的重型坦克只能通過港口登陸,直到后期奪下多座港口城市后,南部非洲的重型坦克才得以參戰。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南部非洲舟橋部隊總結諾曼底登陸的經驗,對技術再一次進行升級,現在工兵搭建的浮橋,承重能力已經提高到40噸。

  “都已經40噸了,能不能在多點?”雷震不滿足,50噸是個坎,很重要。

大熊貓文學    重生南非當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