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218 古斯塔夫巨炮

  撤離命令下達后,很快就演變成無可挽回的潰敗。

  南云忠一率領的航空艦隊一共由4艘航空母艦,和2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以及5艘補給艦組成。

  之前的戰斗中,四艘航空母艦已經有三艘被擊沉,巡洋艦全軍覆沒,12艘驅逐艦只剩下8艘,2艘戰列艦倒是完好無損,可惜從戰斗爆發到現在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至少是沒有發揮日軍期待的作用。

  此時天色已晚,夜幕降臨,聯合艦隊希望借助夜幕逃脫。

  盟軍的飛行員們以接力方式向聯合艦隊不停發動攻擊,聯合艦隊上方始終有印度洋艦隊的偵察機監視。

  南云忠一為了減少損失,下令艦隊分散,這給了盟軍飛行員們更多機會。

  八點二十,正在瘋狂逃竄的“榛名”號戰列艦遭到美軍戰機的圍攻。

  仗打到現在,美軍只擊沉了一艘“翔鶴”號航空母艦,日本聯合艦隊的其他損失都是南部非洲空軍造成的。

  這個成績有點差,哈爾西和美軍飛行員們都很生氣,“榛名”號成為美軍泄憤的對象。

  “榛名”號戰列艦是日本“金剛”級戰列艦的三號艦,也是日本首批所謂超無畏戰列艦,這個級別的1號建“金剛”是在英國建造的,隨后的“比睿”、“榛名”和“霧島”都是在日本本土建造,建造“榛名”號的川崎造船廠,曾經發生過負責人因為進度落后而自裁的極端事件。

  “榛名”號是1912年開工建造的,距今恰好30年。

  這30年里,海軍技術突飛猛進,戰列艦的作用在不斷削弱,日本在1920年和1933年分別對“榛名”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主要是分別強化了裝甲和動力,防空武器卻沒有增加多少。。

  這也正常,在東亞范圍內,根本沒有國家能夠對“榛名”構成威脅,自然也就不需要增加太多防空火炮。

  現在和美國以及南部非洲作戰,這一點就成為“榛名”的致命弱點。

  率隊向“榛名”號發起第一波攻擊的依然是百斯特上尉。

  一枚炸彈擊沉“翔鶴”號之后,百斯特上尉已經成為美軍飛行員的偶像,他的戰績配得上一枚美國國會勛章。

  這一次百思特上尉命運不佳,他率領的魚雷機編隊一共發射了四枚魚雷,卻沒能擊中“榛名”,“榛名”依然在以30節的最高速度瘋狂逃竄。

  第二波攻擊依然是由美軍發動的。

  “榛名”號的運氣在上一波攻擊中全部耗光了,這一次“榛名”被兩枚魚雷擊中,速度迅速下降到不足15節。

  緊接著“榛名”又遭到第三次攻擊,這一波攻擊來自空中,“榛名”被至少6枚航空炸彈擊中,火勢向艦體內部開始蔓延,“榛名”號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火炬漂浮在海面上。

  這還不算完,從“企業”號上起飛的魚雷機向“榛名”號發動了第四波攻擊,再次被三枚魚雷擊中后,“榛名”號終于沉入海底。

  美軍圍攻“榛名”號的時候,南部非洲飛行員在獵殺“加賀”。

  “加賀”號航空母艦是用戰列艦改裝的,三層飛行甲板是它最大的特色,建成時的“加賀”,載機量只有可憐的60架,1934年日本對“加賀”進行升級改裝,艦載機的數量增加到90架。

  南云忠一下令艦隊撤離的時候,“加賀”已經損失了所有的戰斗機和攻擊機,只剩下27架99艦載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就是常說的99艦爆。

  1936年以前,日本的艦載轟炸機還是老式的雙翼飛機,性能極其落后。

  36年日本海軍提出“金屬單翼俯沖轟炸機”的開發需求,于是就有了99艦爆。

  對于日本海軍來說,99艦爆是一款性能出色的轟炸機,最快航速430,最高高度10500,續航距離1350公里,和老式雙翼轟炸機相比,性能有質的飛躍。

  不過和南部非洲“海鷂”相比,99艦爆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載彈量上。

  南部非洲的“海鷂”和99艦爆采用的發動機都是1200馬力,不過“海鷂”可以攜帶1200公斤炸彈,99艦爆的最大載彈量不超過500公斤。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發動機的馬力都差不多,為什么載彈量差距這么大?

  這個問題要問三菱。

  滿載排水量43600噸的“加賀”,最快速度只有28節。

  在前一階段作戰中,“加賀”也遭到盟軍飛行員們的瘋狂攻擊,艦身多次被擊中,速度下降到不足20節。

  至少40架“海鷂”參與了對“加賀”號的圍攻,“加賀”在被13枚航空炸彈和六枚魚雷擊中之后迅速沉沒,包括艦隊總司令南云忠一在內的1750名艦員,只有4人戰后幸存。

  至此,日本航空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已經全部沉沒。

  航空艦隊所有的運氣都給了“霧島”號戰列艦。

  “霧島”號艦長很聰明,在南云忠一下達撤退命令之后,“霧島”號并沒有直接返回吳軍港,而是借助夜色向南脫離戰場,之后才轉向返回日本本土。

  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南部非洲海軍和美國海軍并沒有放過“霧島”號,入夜之后還在不停地尋找“霧島”號,一直到深夜11點才被迫停止。

  和南云忠一率領的航空艦隊一樣,山本五十六率領的主力艦隊也遭到南部非洲空軍的瘋狂攻擊。

  日本的航空母艦,嚴格說起來對南部非洲海軍的威脅并不大,畢竟艦載機的性能差距和飛行員的差距在這兒擺著呢,日本航母很難對南部非洲海軍構成真正的威脅。

  主力艦隊不一樣。

  別忘了日軍主力艦隊有“大和”這種超級戰列艦,對于南部非洲海軍來說,“大和”不僅是威脅,同樣也是榮耀。

  百思特上尉擊沉“翔鶴”值得一枚美國國會勛章。

  如果南部非洲海軍有哪個幸運兒能擊沉“大和”,那么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就會單獨為他鑄造一枚一噸重的獎杯。

  毫無疑問,必須是純金的。

  在“陸奧”傾覆之后,南部非洲空軍就把攻擊的主要對象瞄準了“大和”。

  不過滿載排水量達到七萬噸的“大和”不是那么好對付的,而且旁邊還有日軍其他軍艦為“大和”提供保護,向“大和”發動的前兩波攻擊全部失敗,不僅沒有對“大和”造成傷害,而且損失了11架魚雷機和轟炸機。

  這個損失是唐力無法接受的,日本可以讓精心培訓的飛行員駕駛神風戰機當炮灰用,南部非洲沒那么奢侈,每一個飛行員都很寶貴。

  這時候山本五十六率領的主力艦隊還有超過40艘軍艦,其中戰列艦五艘,包括日軍最強大的“大和”和“長門”。

  “戰斗打到現在就夠了,我們已經贏得了勝利,日本人失去了進攻關島的能力,現在我們可以回去好好睡一覺。”哈爾西心滿意足,他率領的美國海軍擊沉了日軍一艘航空母艦和一艘戰列艦,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如果能把‘大和’擊沉就好了——”唐力略遺憾,南部非洲海軍的收獲也不少,3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2艘水上飛機母艦,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二十多艘軍艦,聯合艦隊經此一役后元氣大傷,能不能恢復巔峰實力尚屬未知。

  多半是不可能了。

  日本打造現在的這支聯合艦隊,從1903年聯合艦隊成立到現在,前后用了近40年。

  這40年里,日本每年的軍費大量傾斜向海軍,才在二戰爆發前積攢到現在這種規模,重建完全不可能,日本已經失去機會。

  日本聯合艦隊成立的時候擁有英國的扶持,上一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又得到了美國的援助,如果不是來自美國的廢舊鋼鐵,日本根本建不成十艘戰列艦。

  現在日本和美國處于戰爭狀態,兩國之間的貿易已經完全斷絕,日本要得到資源全靠戰爭掠奪,也是奪也奪不到多少。

  遠東國家如果有發達的工業,哪里又能輪得到日本人上位。

  鐵礦石澳大利亞有,日本人可望而不可即。

  東印度有石油,日本人同樣只能望洋興嘆。

  現在日本軍方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在婆羅洲登陸,而是如何防備盟軍對菲律賓的反攻。

  好吧,反攻菲律賓還得等一等,現在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還是俄羅斯戰場。

  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并沒有給俄羅斯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大清洗”造成的傷害并沒有得到完全彌補,哈爾科夫戰役的失敗就是證明。

  哈爾科夫戰役是俄羅斯人主動向德國人發起反擊。

  德國人在春暖花開之后也沒閑著,這一次戰斗爆發在克里木半島。

  克里木半島就是克里米亞半島,島上有沙皇時代的度假村,這個度假村建立在一個巨大的堡壘群上。

  和著名的列日要塞,以及馬其諾防線相比,克里木半島的堡壘群毫不遜色,其主防御陣地綿延長達360公里,有12個堡壘群,規模最大的“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要塞,擁有射程達44公里的雙聯裝305毫米口徑要塞炮。

  要塞炮的炮塔外型酷似戰列艦主炮,由200至300毫米厚的裝甲板全體包裹,炮塔下面有3層永固工事,每層永久混凝土的厚度達到4米左右。

  堡壘群地下使用鐵路連接,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裝且具有絕對優勢射界,理論上不可能對該防御地帶進行地面攻擊,堡壘的彈藥庫位于地下30米處,可謂萬無一失。

  駐扎在克里木半島的俄羅斯軍隊,隨時可以在黑海周邊登陸,嚴重威脅德軍南方戰線的威脅。

  德國人去年冬天就向克里木半島發起過一次攻擊,當時是以德軍的全面失敗收場。

  現在小胡子決心解除克里木半島的威脅,曼施坦因上將率領德國第11軍,以及羅馬尼亞山地部隊于四月份向克里木半島發起第二次進攻。

  有了上一次慘敗的經驗,這一次曼施坦因有備而來,麾下不僅有德國航空兵的支持,同時還調集了強大的炮兵部隊。

  為了攻破“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曼施坦因調來了三門巨炮,分別是口徑為420毫米的固定式臼炮“剛瑪設備”、口徑為610毫米的自行臼炮“卡爾設備”、以及口徑達到800毫米的列車加農炮“古斯塔夫巨炮”。

  420毫米和610毫米還可以理解,800毫米已經超出一般人對于火炮的理解范疇。

  “古斯塔夫巨炮”的重量超過1344噸,光安裝它就用了25火車車皮的器材和2000個勞動力,用了42天的時間才安裝完成。

  這門炮真的是前無古人,整門炮有4層樓高、20英尺寬、140英尺長,炮彈的長度達到4.6米,射程48公里,需要500人密切配合才能操作它。

  “古斯塔夫巨炮”的炮彈重量達到7100公斤,“卡爾”的炮彈重量也達到2200公斤,此外還有超過200個德軍炮兵連隊協助作戰,德國人出動的火炮超過1300門。

  四月六號戰斗爆發,德軍發起了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炮擊戰。

  “古斯塔夫”威力巨大,將俄羅斯人精心布置的一個個堡壘逐一擊破,重達7100公斤的穿甲彈直接穿透8000毫米的防護層擊中位于地下30米的彈藥庫,引起震撼全島的大爆炸,從而斷絕了北部要塞群的彈藥供給。

  德國航空兵瘋狂出動,以每天1000架次的頻率向俄羅斯人的陣地進行狂轟濫炸。

  俄羅斯人的生活區遭到毀滅性破壞,部隊不得不向中央陣地撤退。

  “古斯塔夫”的發射頻率為15分鐘,即便如此每天也只能發射14枚炮彈。

  射速更快的420毫米“剛瑪炮”對要塞周邊進行地毯式轟擊,1000公斤炮彈將要塞周圍的所有道路和鐵路網徹底摧毀,“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陣地被完全孤立。

  15號,德軍向“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發起總攻,在這一次戰斗中,德軍使用了280毫米火箭炮,將“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陣地上的雙聯裝305毫米要塞炮徹底摧毀。

  戰爭爆發之初,火箭炮對于德軍來說還是絕密,德國人并沒有火箭炮的相關技術。

  德國人的工業能力不是日本人可以比擬的,日本研究雷達用了十幾年,幾乎毫無寸進,德國在火箭方面卻擁有技術儲備,馮·布勞恩和他的團隊還是很給力的。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重生南非當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