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和楚王李恪在平康坊為一青樓女子相爭,豪綽非常,一擲千金,出手便是萬貫,就這樣,最后還是由青樓女子定奪勝負,選了李承乾,這自然是個極大的逸聞。
時值初冬,正是農閑的時候,長安城的百姓閑暇無事,最喜歡打聽的便是這些帶著花邊的消息,還是皇室的花邊消息,更何況其中的主角還有長安百姓的寵兒楚王李恪。
夜里發生的事情,不過次日午前,區區半日的功夫便已風靡長安,人盡皆知了。
這般大的消息,引起關注的又何止是長安城的百姓,自然還有朝中的那些言官。這些年來李世民治國以寬,從不以言獲罪,朝中的言官人人善諫、喜諫,不少人博得了不錯的清譽,而這一次一撈便是李承乾和李恪這兩條朝中最大的大魚,朝中言官自然爭先恐后,搶著進宮彈劾。
不過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太子家令權萬紀本就是言中大將,不知何為懼的主兒,再加上權萬紀掌管太子府事,消息得到的也最早,次日天色大亮,宮門初開時權萬紀便急著帶了奏疏進宮,找李家父子的不痛快去了。
“臣太子家令權萬紀,拜見陛下。”太極宮,甘露殿,李世民晨練射箭剛畢,權萬紀便到了殿中,對李世民拜道。
今日晨練時李世民的狀態不是很好,練箭的結果也不是很滿意,心里多少有些不悅,突然看著權萬紀急匆匆來此,雖不知具體何事,但大概也跟太子相關,心里就更堵了。
李世民道:“權卿起身,你來此可是有要事稟奏”
權萬紀將手中備好的奏疏遞上,對李世民道:“臣彈劾太子和楚王在青樓相爭,頗為難看,敗壞皇家聲譽。”
“太子和楚王在青樓相爭”
權萬紀的一封奏疏竟同時牽扯了李恪和李承乾兩人,李世民不免有些訝異,從內侍的手中接過奏疏,快速地看了下去。
這一看不打緊,可其中的內容著實驚到了李世民,一萬貫錢他自然不在意,但他最年長,也最是疼愛的兩個皇子,竟然為了一個青樓女子在外相爭,這還得了 “一個太子,一個親王,朕最年長的兩個皇子,竟然在青樓為了一個青樓女子爭鳳吃醋,成何體統”李世民手攥著權萬紀的奏疏,一錘桌案,怒道。
一旁的權萬紀見狀,也忙應和道:“陛下所言極是,太子和楚王,乃陛下最年長的兩位皇子,當為諸皇子乃至宗室之表率,然太子和楚王當著天下人的面,在青樓爭一女子,叫旁人如何看待宗室,又如何看待陛下,臣以為此風斷不可長,請陛下嚴懲。”
李世民問道:“此事可是已經傳開了”
權萬紀回道:“此事傳地極快,只怕此時長安城內已經人盡皆知了。”
李世民壓著心中的怒意,對權萬紀道:“此事辛苦權卿相告。”
權萬紀回道:“臣身為太子家令,自當回護皇室和太子的聲望,何當陛下辛苦二字。”
李世民道:“此乃家事,朕自當處置,權卿可先行退下。”
李世民處置太子和楚王份屬家事,權萬紀為人臣,確實不便在此,權萬紀聞言,俯身應道:“臣告退。”
說完,權萬紀便獨自出了甘露殿。
權萬紀走后,李世民當即對一旁的常涂吩咐道:“常涂,命人傳令,著太子和楚王速速入宮覲見。”
李世民動怒,急傳太子和楚王入宮覲見,還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傳見的口令便送到了東宮和楚王府,李恪和李承乾連忙更衣進宮,恰巧在甘露殿外碰了個正著。
昨日才犯的事情,今日李恪和李承乾就被李世民同時傳召,這次傳召的目的是什么,李恪和李承乾自然清楚。
“看三弟的模樣,似乎心情頗為不佳啊。”李承乾和李恪在殿外相遇,李承乾對李恪笑道。
李承乾不知昨夜之事是李恪的圈套,昨夜兩人相爭,在李承乾看來自然是自己勝了,而敗的是李恪,故而今日李承乾初見李恪,自然多了幾分得色。
李恪也不會去點破李承乾,只是帶著些許怨憤回道:“小弟昨夜兀自回府,哪比得皇兄有美人在懷,軟玉溫香,樂不思蜀。”
李恪越是如此,李承乾心中反倒越是得意,李承乾笑道:“三弟說的差了,為兄從無留宿青樓的習慣,昨夜就在三弟走后,為兄不久也回了東宮。”
李恪惋惜道:“如此說來皇兄的一萬貫也只是打了水漂,聽了聲響而已。如此良機,如此美人,竟未能一親芳澤,實在是可惜了。”
李承乾擺了擺手道:“美人如美酒,需得慢慢品來才是,三弟你呀,獵美便和飲酒一樣,如武將般都喜牛飲,雖然痛快,但卻錯失不少韻味。”
李恪嘴角輕撇了一下,顯然是有些不快,對李承乾道:“皇兄倒是好興致,只是稱心姑娘居于青樓,皇兄這般收著藏著,就不怕叫人捷足先登了去”
李承乾道:“無妨,擷玉樓上下誰還不知稱心是我的人,誰還敢染指。”
昨夜李承乾為了稱心和李恪相爭,擷玉樓上下都看在眼中,李承乾乃當朝太子,可不是什么戲本子里的苦情書生,他相中的女子,誰又敢去相爭,擷玉樓又怎敢放了。
李恪聞言,輕哼了一聲,道:“皇兄對付女子倒是好手段,皇兄若是治下也有這般手段便就好了,你我今日也不必在此碰面。”
李承乾和李恪都是消息靈通之人,他們被急傳進京,多少也得到了些消息,知道是誰彈劾了他們。
權萬紀官拜太子家令,份屬太子家臣,可身為太子家臣,竟在李世民面前彈劾李承乾,順道還捎上了李恪,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李恪這話,一下子便就把李承乾噎住了,自打權萬紀官拜太子家令后,這些年來權萬紀對李承乾要求甚嚴,也沒少在李世民面前彈劾李承乾,說他的不是,李承乾對權萬紀不滿也不是一兩日了。
權萬紀也算是李承乾門下,但李承乾懶得在李恪面前回護權萬紀,李承乾道:“東宮的事情,叫三弟見笑了。
不過權萬紀此人向來如此,他是言官出身,從不受為兄轄制,只聽命于父皇,他若是早能聽為兄的話,怎會如此。三弟若是有意同他較量一番,大可開口向父皇要了去,為兄絕不吝嗇。”
權萬紀本就是李恪故意向李世民進言,安排進東宮的,方才李恪的話也是故意在惡化東宮君臣的關系,李恪怎會應下李承乾的話,李恪忙擺了擺手道:“罷了吧,還是罷了吧,我的耳根還想再清凈清凈,我府中若是有這等人,恐怕早就攆出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