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

  李恪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李世民的反應也已然如此,所謂旁人不懂天家父子之情,這話不過是說給朝中百官聽的,話里話外都暗示李世民和李恪都想要保住李承乾的性命。

  李世民是皇帝,而李世民當著眾人的面又表露出了欲立李恪為太子的意思,李世民要保李承乾的性命,李恪也要保李承乾的性命,大唐現在和將來的皇帝都要保李承乾的性命,誰還敢殺他?

  李世民扶起了李恪,轉過頭來,對身后的眾臣問道:“朕欲從楚王之議,保逆子李承乾性命,廢太子之位,貶為庶人,逐出長安,流放黔州,眾卿以為可否。”

  就李承乾謀反之事,朝中所持意見最大的便是和李恪、和李泰交好的官員,如今李恪已經開口保了李承乾性命,李泰也不會反駁,李承乾的性命便算是保住了。

  “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通事舍來濟見狀,最先上前,對李世民道。

  其實眼下事已至此,李承乾殺與不殺都已經無礙大局,又有了來濟開口,中書侍郎岑文本也出列道:“來舍人之言頗善,臣附議。”

  如果說方才李恪當著群臣之面,為李承乾求情,興許還有刻意為之,邀買人心之嫌,但隨著楚王業師、中書侍郎岑文本開口,那楚王一脈臣子要保李承乾的意思便越發地篤定了。

  太子已然衰敗,楚王之興勢不可擋,誰又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和李恪,和李世民作對?

  岑文本之言一出,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百官也紛紛附和,愿留太子一命。

  “門下:肇有皇王,司牧黎庶,咸立上嗣,以守宗祧,固本忘其私愛,繼世存乎公道。是知儲副之寄,社稷系以安危;廢立之規,鼎命由其輕重...承乾宜廢為庶人。朕受命上帝,為人父母,凡在蒼生,皆存撫育,況乎冢嗣,寧不鍾心。一旦至此,深增慚嘆。”

  一封由李世民親草的《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自門下省發出,遍傳天下,太子李承乾被貶為庶人,除去太子之位,流放黔州去了。

  黔州,故名黔安郡,西臨川蜀,東接桂鄂,也算是偏遠貧瘠之地,用以流放倒也說得過去。不過黔州雖是貧瘠,但卻不蠻荒,比起瘴氣遍布的嶺南和飛沙走石的西北,黔州也算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了,留著李承乾在此思過倒也妥當,也顯地李世民憐子。

  隨著廢黜李承乾的詔書達下,也就意味著在儲君之爭中原本守擂的太子李承乾已然出局,這對于其他皇子而言本該是好事,可魏王李泰卻高興不起來。

  此事若是放在一年多前,李恪滅國之功未建,長孫皇后尚在,李恪也還不是嫡子的時候,李泰自然是萬分欣喜的,但現在這個消息對于李泰來說卻太遲了些。

  就在這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局勢已然大變,李恪之勢突飛猛進,先取滅薛延陀之功,而后又在長孫皇后臨終前得了嫡子身份,可此消彼長間,李泰卻是勢力漸弱,不止失去了作為嫡次子的最大優勢,甚至今日之后李世民對李恪的寵愛也更超了他幾分。

  長安城,勝業坊,魏王府。

  今日李泰在宮中眼看著李恪出了一日的風頭,占盡便宜,而他卻只能在一邊眼巴巴地瞧著,心中早就怒火中燒,李泰在宮中時尚能勉力自持,可出宮回府后便鬧了開來。

  “他李恪算什么東西,憑什么能披父皇的朝服。”王府內院中,李泰一邊踢翻了屋中的桌椅,一邊揮著手臂怒喝道。

  李泰的動靜很大,剛一回府便大發雷霆,也驚擾到了魏王妃閻婉,閻婉聽得李泰正在府中發怒,連忙也趕了過來,在屋中看到了滿地七零八落倒著的桌椅之類,也不禁詫異。

  在閻婉眼中,李泰一向以文才儒雅自詡,性情也算溫和,甚少有如今日這般大發雷霆的時候,這在閻婉的記憶中興許還是第一次。

  “殿下這是何意,怎地突起雷霆之怒。”閻婉進屋,一邊打了個眼色,命府中奴婢收拾屋子,一邊對李泰問道。

  李泰咬牙切齒道:“今日朝會,李恪假惺惺地負荊請罪,為太子求情,父皇竟也被李恪所蒙騙,當著朝中百官的面,將皇帝朝服披在了他的身上,他李恪算什么,不過是個庶子,也配著帝王朝服嗎?”

  今日之事,閻婉也是剛才知曉,閻婉聽著李泰的話,雖還不明全部的細節,但也聽了個大概,閻婉道:“什么?帝王朝服豈可輕予,父皇怎會如此?”

  李泰道:“還不是你,儲位之爭你一直勸我不可操之過急,要我先修文名,攬天下文士之心,再爭儲位,可我如你所言,潛心文事,招攬才子,修《括地志》,可《括地志》還未修完,眼看著李恪便要登上儲位了,我還要這才名有什么用呢。”

  閻婉乃大儒閻立德之女,出身名門,最重文名,閻婉嫁于李泰之初,便知李泰的心思,也曾力勸李泰著書立身,收攬天下仕子之心。

  其實閻婉所言本也無錯,皇子若要出眾,無非文武兩途,論武,十個李泰也是比不上一個李恪的,故而習武這條路便算是廢了,李泰能走的只有文路,于是李泰便從閻婉所言,招文士蔣亞卿等著《括地志》,可他的《括地志》還未著完,太子之位已經快要定了,他怎能不急。

  閻婉道:“積名累望之事不比行軍打仗,本就是需要時日的,又豈能一蹴而就的,誰又能想到太子竟會突然謀反垮臺,只是不知此事舅父是如何看的,難道舅父眼看著李恪得勢,竟不曾勸阻嗎?”

  李泰聞言,這才想起了長孫無忌,李泰對閻婉道:“不錯,雖然母后不在了,但我還有舅父,父皇最是信重舅父,父皇立儲必會問過舅父的意思,舅父和李恪一向不和,早有嫌隙,難道舅父還能眼睜睜地看著李恪成為太子不成。”

精彩東方文學提供等作品文字版

大熊貓文學    庶子奪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