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

  太極宮,兩儀殿,旬日朝會。

  “啟稟陛下,臣韋挺有事稟奏。”朝會伊始,御史大夫韋挺手持勿板,先行出列道。

  韋挺乃世家子,出自關隴巨閥京兆韋氏逍遙公房,其父前隋民部尚書韋沖與李淵交好,也正是因此,韋挺自幼便同隱太子建成相熟,嘗為李建成東宮太子左衛率,深得李建成信重。

  武德七年,因楊文干之事所累,與王珪、杜淹同流于嶲州,李世民繼位后重其才,方調回長安。韋挺歷任尚書右丞,吏部侍郎,而后因原御使大夫溫彥博轉調中書令,才得魏王師王珪舉薦,升任御使大夫。

  韋挺因其曾為李建成舊黨,故而其雖得李世民重用,又和魏王李泰交好,但行事仍舊謹慎,甚少在朝堂之上多言,他為御史大夫一載,這次恐怕還是他第一次在朝會上如此積極。

  李世民問道:“韋卿何事稟奏?”

  韋挺道:“御史臺接河東道監察御史洪范上稟,依例轉呈陛下。”

  李世民因愛子李恪現在河東主事,生怕是李恪有個什么萬一,李世民聽到韋挺口中的“河東道”三個字,臉上露出一絲憂色,問道:“何事?”

  韋挺一邊將手中洪范的奏本交到了內官的手中,一邊道:“河東道監察御史洪范彈劾并州大都督楚王殿下,楚王私出云州,擅調重兵北伐,違拗圣意,還望陛下明察。”

  早在李恪領軍北上之后,李世民便曾在政事堂問政,從李恪之議,欲暫與薛延陀言和,冊封薛延陀兩子為小可汗,分其國力,以待日后。

  李世民既已下詔言和,而李恪卻仍舊率五萬大軍北上,會戰薛延陀,確有抗旨之嫌。

  不過洪范畢竟只是地方巡察御史,聞風稟奏而已,其實早在李恪率軍北上之時,便已遣使進京同李世民稟奏此事,李世民早已知曉李恪率軍北伐之事。

  李世民先問道:“洪范送奏本進京,是何時的事情?”

  韋挺如實回道:“是五日之前送出,昨日方才到京。”

  五日前,李世民點了點頭。

  洪范官在太原,不在軍中,消息不靈通,而李恪身為并州大都督,出兵北伐自然不會預前告知洪范這個區區的八品監察御史,故而洪范后知后覺也是有的。

  不過李世民對此事倒也不甚在意,聞風奏事正是監察御史之能,李恪所為確是不妥,洪范聞得此事,上奏彈劾李恪也在職權之內。

  李世民道:“楚王北伐之事,已報知于朕知曉,楚王雖有先行后奏之嫌,但過不在楚王。時大度設盤踞諾真水不退,欲據我疆土,我大唐軍策,寸土不讓,楚王所出,乃是衛我河山,朕以為并無不妥。”

  戰場軍機,瞬息萬變,李世民戎馬多年,豈會不知這些道理,故而李世民不會因言怪罪洪范,也不會降罪李恪。

  韋挺聞言,俯身應道:“陛下所言極是,倒是臣小題大做了。”

  李恪所為縱有不妥,但逾矩不大,本就在情理之中,朝中將帥,曾如此行事的也不在少數,韋挺久經朝堂,他自然清楚,想要憑借此事便將李恪扳倒,無異于天方夜譚,故而韋挺也并未堅持。

  不過韋挺身為御史大夫,既然將此事提了出來,又怎會是無的放矢,韋挺呈上的洪范奏本不過只是個引子而已。

  韋挺方才退下,兵部郎中秦昆便當即出列,對李世民拜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御史臺所奏之事雖有小題大做之嫌,但也非全無道理。”

  李世民倒是沒想到兵部會有人突然站出來,問道:“秦郎中何出此言?”

  秦昆回道:“回陛下的話,楚王殿下先斬后奏,擅自出兵北伐在前,私調定襄城兩萬突厥輕騎,涉漠南軍務在后,更有甚者,北伐近月,五萬大軍空懸關外,糧草所耗甚巨,竟也無半分消息傳回,致我大唐兒郎性命與陛下信重于不顧,確有不妥。”

  李世民聽著秦昆的話眉頭在不經意間微微皺了起來。

  當初李恪拜并州大都督,因是自揚州大都督任上平調,故而未經廷議,更未知會兵部,直接圣旨走的省臺,確有些忽略了兵部職權的意思。

  一個秦昆李世民倒是不甚在意,李世民在意的是兵部尚書長孫無忌的意思,秦昆所為,若是長孫無忌所指,那便有些麻煩了。

  李世民想著,轉頭望向了長孫無忌,卻發現長孫無忌正雙目半闔,老神在在地立于一旁,游離天外,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顯然此事同他并無干系,秦昆所言也不是長孫無忌的意思。

  李世民道:“楚王所為,雖有不妥之處,但大敵在前,楚王也是臨陣奪機,情有可原,秦郎中所言,是否有些苛責了。”

  秦昆道:“陛下,此事事關我大唐北境安危,數萬將士性命,豈容輕慢。”

  李世民問道:“那秦郎中的意思是?”

  秦昆回道:“回陛下的話,臣以為楚王雖曾在揚州統軍,但揚州不比河東,楚王初經邊戰,難免有經驗不到之處,恐非良將,臣以為并州大都督人選當另擇宿將,以免北境生亂啊。”

  李恪奉旨經略北地,但他初到河東便擅調阿史那思摩的突厥胡騎,確是失了考慮,秦昆身為兵部郎中,此事正在秦昆管轄之內,秦昆稟奏此事也并無不妥,起初李世民也并無不悅,但隨著秦昆此言一出,李世民隱隱有些動了怒氣。

  李恪乃李世民愛子,諸子之中又以李恪最賢,風評最佳,秦昆直言李恪經驗不足,非是良將,李世民心里能舒坦才是怪事。

  李世民不悅道:“你是兵部郎中,也當知軍事,臨陣換帥乃是兵家大忌,豈能不知,更何況楚王文武雙全,精熟兵法,又豈是不知兵之人,此事容后再議。”

  看著李世民的模樣,顯然是動了怒意,但大唐朝局開明,李世民又甚少因言罪人,有魏征之例在前,秦昆倒也不懼,更何況李恪還確是有過在前。

  秦昆道:“陛下圣明,又豈不聞趙括故事?楚王雖年少從軍,精熟兵法,但臨陣應戰卻有不足,長此下去,恐蹈長平覆轍,還望陛下明察。”

大熊貓文學    庶子奪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