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南北朝時,天下三分,東魏坐擁中原、西魏虎踞關隴、而南梁則劃江而治,本是三足鼎立之勢,相互間雖多有征戰,但也是各有長短勝負,難定強弱。
可隨著東魏叛將、羯人侯景復叛南梁,八千叛軍南下,勢如破竹,破粱都建康城,而后劫掠三吳,亂江南之地四載,使死傷無數。
侯景之亂,付出慘痛代價的不只是狂妄而不知兵的梁武帝蕭衍及其宗室,還有南朝子民和那些盤踞江南的世家門閥。
侯景本就為胡人,與世家門閥不和,侯景破建康,得三吳后,便命麾下將士大肆屠殺南朝世家子弟,原為天下世家之冠的王謝袁蕭四姓中除了蘭陵蕭氏底子尚存外,余者三家都已元氣大傷,死于屠刀之下十之,不復輝煌。
可以說,如今的天下世家名門,早已是北族的天下,名傳天下的七宗五姓更是無一南族在列,若是蕭瑀死后,蕭氏再衰,南族便真的徹底成了北族的陪襯了,李恪的話正好便刺到了蕭瑀心中最痛的地方。
蕭瑀不爭權位,不爭名望,但他爭的卻是一口氣,蕭瑀不得不承認,他被李恪說動了。
蕭瑀和李恪交道不多,但他和岑文本卻很是熟稔。
蕭瑀早先為中書令,岑文本為中書舍人,岑文本是干臣,賢臣,他的眼光與才干,蕭瑀自是信得過的。
于是乎,次日清早,蕭瑀的一封奏疏入宮,便仿佛一顆丟人平靜湖面的一塊石子,整個大唐官場都為之漣漪四起。
午后,太極宮,甘露殿,書房。
李世民正在書房中問政,而在書房中答政的正是輪值中書舍人岑文本。
“去歲刑部奉朕之命,準各地犯案之死囚返家探視,一載后赴京行刑,如今一載之期已到,他們可曾如期抵京?”李世民手中拿著奏本,突然想起了此事,對案前的岑文本問道。
岑文本做事向來滴水不流,既知今日是他輪值答政,便早已問詢清楚。
岑文本回道:“去歲依陛下之名放還探親之人合計三百九十人整,其間無人督領,今歲返京三百九十人整,無一人擅離。”
李世民聽了岑文本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這些放還鄉探親的都是犯了事的死囚,此番回鄉探親之后竟又能依約回京受刑,可見今日大唐之民治,已遠勝過往。
李世民道:“傳旨刑部,這些返鄉回京的死囚俱有悔過之心,亦是善事,可命刑部重新量刑,罪輕一等。”
“諾。”岑文呢應了一聲,拱手領命。
李世民問道:“今日午間可有各省、部、寺、監可有新上的奏本?”
岑文本想了想回道:“今日午時京中各部院共有新上奏本三十七道。”
李世民接著問道:“可有加急之事?”
岑文本如實回道:“少傅蕭瑀的奏疏特加了紅批,想必是緊要之事。”
李世民笑道:“哦?此前時文(蕭瑀表字)因彈劾藥師之事為朕所罷相,便對朕生了埋怨,已經少有奏本遞上,怎的今日竟怎的還上了紅本,快將時文的奏疏拿來。”
“諾。”岑文本應了一聲,從堆在一旁的奏疏最上拿出了那本系了紅綢的奏疏,遞到了李世民的手邊。
李世民自岑文呢手中接過結果蕭瑀的奏疏,不過簡單地掃視了幾眼,臉上先是一陣凝重,緊接著便露出了滿臉笑意。
“陛下圣啟,臣蕭瑀敬奏:臣觀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長久者,類封建諸侯以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絕。漢分王子弟,享國四百年。魏、晉廢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今大唐立國未久,天下雖安,然為保無虞,當效兩漢故事,循昨日楚王之先例,冊諸王于天下,分封而治...”
這大唐君臣上下,有兩個人是最倡分封制的,一個是蕭瑀,而另一個便是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看著蕭瑀的奏疏,說的正是他心中之事,豈能不悅。
而因李恪外鎮揚州之事政事堂和朝中已然廷議通過,百官已開其首例,眼下正是下詔分封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蕭瑀一封奏疏進宮,豈非正中李世民下懷。
“所見略同,所見略同,果然還是時文知我。”李世民揚著手中的奏疏,對岑文本笑道。
岑文本早知蕭瑀所奏何事,但還是故作出一副不解之色,對李世民問道:“不知蕭少傅所言何事,竟使陛下如此欣悅。”
李世民道:“時文欲以楚王外鎮揚州之事為契機,借此定論分封之事,你以為如何?”
岑文本聞言,先是沉思了片刻,而后搖頭道:“臣以為此事恐怕不妥。”
李世民皺了皺眉,問道:“岑卿這是何意?”
岑文本回道:“楚王就藩揚州,鎮于淮南本已不和朝例,陛下又怎可再以此為機,推行分封之制呢。”
李世民道:“楚王亦是你之弟子,難道楚王就藩揚州,非你所望不成。”
岑文本當即回道:“楚王就藩揚州,乃陛下特恩,本就于朝制不和,已是出格,至于分封之事便更是如此。陛下此時若提分封之事,豈不是 脅迫臣下,叫滿朝文武兩難嗎?”
岑文本之言聽著是義正辭言,力勸李世民勿動分封的心思,但他哪里不知,李世民對分封之事一直念念不忘,他這是變著法子告訴李世民,楚王李恪外鎮揚州,設藩揚州之事已過朝議,眼下正是推行分封的最好時機。
岑文本之言雖有引導李世民的意思,但這也是眼下的實情,李世民聞言,堅持道:“此事朕心意已決,岑卿不必多言,只管擬旨便是,朕自有區處。”
侍駕的中書舍人,本就有草擬圣旨之職,李世民下令,岑文本斷無抗旨之理。
“臣遵旨。”
李世民之言而言,岑文本的臉上似乎露出了一絲難色,但片刻之后,才提起了筆,依李世民之言草擬下了圣旨。
岑文本雖是遵李世民之名草擬了圣旨,但岑文本很清楚,李世民的這道圣旨斷不會一帆風順地下發至朝堂,莫說是尚書省了,就連門下省那關都過不得。
三五第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