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軍雖眾,就總體素質而言,是要略略遜色于裴軍的。
單論兵質,這年月就很少有能夠超邁裴軍的,主要原因是裴該只分所部為正、輔二軍,此外不別三六九等,凡兵卒日常供奉相同,而且伙食也好。不似羯軍,于本族是一等待遇,于別族精銳是一等待遇,于匈奴是一等待遇,于雜胡是一等待遇,于歸附的晉人,則待遇最差…
基本而言,羯軍中的晉人,日常唯糙飯、咸菜而已,罕能見肉,而且若非戰時,就連糙飯都未必管飽。
這也是當時封建軍隊的常態,不象裴該,基本上是用后世養兵、練兵之法,來要求自家部屬。裴嶷等人多次勸說,明公待士卒未免太厚,平常真沒必要讓他們吃飽飯,則可省下多少糧食…實話說若按照慣例提供軍需,裴該十萬大軍之夢早就完成了,而且即便關中大戰方罷,他也能有足夠的軍糧供應三五萬人來攻平陽。
但那樣的三五萬人,正面兩萬羯軍,是否還能如今日一般,不過三刻鐘時間便即占據主動權,那就誰都說不準啦…
而且羯軍兵將就心理上,原本頗為小覷晉軍,這才導致了郭權無命而出,以及郭榮、張斯指揮失當,遂致陣前小挫。
主要原因,是這支軍隊自從組建以來,所面晉軍,基本上都能以少打多,罕逢敵手唯一讓他們曾經一度頭疼的,大概就只有段氏鮮卑了。故而在羯軍兵將看來,雖云關中晉軍能戰,曾大敗劉粲二十萬雄師,那估計是劉粲指揮不利,再加軍中糧秣不足的緣故吧。晉軍就算再強,又能強到哪兒去?況且就布陣情況來看,其數還遠少于我。
只有石虎不敢小覷裴該,但他為怕影響軍心士氣,卻也不便于諸將面前反復宣揚裴先生的多智,要求褚將謹慎那不代表著未戰而主將先存怯意了嗎?這仗還怎么打啊?
因此羯軍此前普遍的看法,“涼州大馬”是厲害的,難以對攻,只能以長矛步陣謹防;甄隨及其部曲是厲害的,好在估摸著也就幾百人而已。則我兩翼前出,只要能夠趁著對方騎兵未動的機會,先破其陣,再包夾回來,協助石將軍擊敗甄隨,則敵大勢已去,即便再撒騎兵出來,也就只能起到掩護撤退的效果啦。
誰想甫一接觸,便感壓力甚大,晉軍不但人人驍勇,而且體力充沛,配合默契,羯陣兩翼反為所逼,被迫節節后退。
郭默見狀,知道時機到來,便即搖動旗幟,召喚劉光。
劉光急率千余騎兵從側翼殺來,本欲直破羯陣,卻見對方早就朝著側面排布好了長矛步陣,矛齊若林,幾乎無隙可趁。于是劉光便將所部分割成十數個小隊,輪流自羯陣前五十步外疾馳而過,同時拉弓放箭,嘗試射殺長矛兵。
實話說,雖然都是精銳騎兵,終究騎弓較軟,馳射也難以取準,尤其面對密布長矛之陣,實際殺傷效果并不甚佳。但矛陣對騎,純取守勢,只要對方不蒙著頭故意往自家矛尖上撞,則天然的氣勢便弱人一頭因為相隔五十步遠,敵人射得著你,你夠不到敵人啊,哪怕把長矛當標槍投,也沒幾個力士能夠投出三十步以外去的。
故此矛陣對騎,是需要其它兵種配合的,或者同樣有騎兵將敵騎逼退,或者有步弓手趁機極大殺傷敵騎,或者別有步陣從左右兜抄,以壓縮敵騎的活動空間,否則勢不能久。問題是這一翼的羯軍正在勉力對抗當面晉軍,氣沮力弱之時,哪有精力及時調兵去增援矛陣啊?
是以劉光率領晉騎在矛陣前往來穿梭了僅僅兩回,矛陣便亂。十數人中箭倒下,其余的怯者朝后縮,勇者欲前進,原本整齊的陣列當即渙散,一眼望去,矛尖若荊棘,朝向哪個方向的都有…
一隊晉騎即趁機前突,嘗試摧破矛陣。好在這個時候,張斯終于反應過來了,及時遣一隊弓手來援,一陣密雨般的羽箭,堪堪將晉騎迫退。但是眼瞧著混亂的矛陣短時間內不可能重整,此信報至陣中,張斯不禁慌張倘被晉騎徹底擊垮了側翼的矛陣,便可直入我部,到時候沒人能擋得住那些“涼州大馬”啊!
將心既亂,前線指揮更顯滯拙,郭誦趁機組織了一次猛沖,將羯軍又再迫退十數步,斬殺不下百人。就此羯之左翼徹底混亂,部分兵卒扭頭就逃,張斯手刃數人,卻也難阻敗退之勢。
正面的石虎倒是在此之前,就召集精銳,直面甄隨發起了一次反突擊,竟然使得甄隨本人身負兩處矛傷,踉蹌而退終究從正式交鋒開始,他就已經在陣前搏殺啦,歇不多久,便又前出,體力多少也有些衰退。
石虎利用這個機會,勒束兵馬,緩緩后撤,甚至還有余暇分數百生力西去,暫止了張斯的敗勢。郭默見狀,號令三軍勿追,就在原地重整,將疲憊之卒替換下來,生力軍頂上第一線去。
雙方暫時脫離接觸,卻也不過半頓飯的時間,隨即鼓聲又起,重新戰至一處。裴該在望櫓上指點戰場,問裴熊:“卿以為如何?”裴熊道:“羯軍確乎能戰,石虎也有大將之才,我軍若非有精騎策應,恐怕難勝。”
換言之,按照裴熊的見解,六千裴軍加兩千祖軍,于平原之上,可以跟兩倍的羯軍打個平手。但若再加上以“涼州大馬”為主力的精勇騎兵,這仗贏面頗大。
至于石虎,他重新調整了部署,分派更多兵馬去側翼堵截晉騎,正面軍陣也布置得更為嚴密,但求謹守,以待勝機出現。甄隨、郭誦、姚弋仲等反復突擊,都難破羯陣。反倒是郭誦一時輕慢,一部突出過前,幾乎被羯軍包圍,郭聲節親自提矛上陣,好不容易才把部下救了出來。
戰至正酣,忽報又有一支羯軍從東側接近戰場,即繞城而過,直向晉營撲來那是前去楊縣打劫的郭太所部。
郭默聞報大驚,只怕是石虎預先設下的伏兵,急命諸軍暫止前突之勢,他親自率一部兵馬來迎郭太。郭太所部本就不多,又是長途跋涉,初至戰場,竟然一觸即潰,重又繞城而遁。郭默追殺郭太,抵近城壕,城上當即亂箭齊發,將兩軍隔開。
鬧了半天,不過虛驚一場,郭思道深感郁悶,歸陣之后,便再命諸軍齊攻。
但這個時候,兩軍已然激戰了將近兩個時辰,士卒多感疲憊,羯方仍采守勢,晉軍也攻他不動。只有劉光所部騎兵,與數百來護的羯騎對攻,殺傷甚眾,隨即連續破開兩道矛陣,仍然威脅著羯軍側翼。
石虎親率部曲來到右翼,相助張斯,用強弓硬弩將劉光迫退,隨即便下令鳴金收兵這仗毫無勝算,再打下去也無意義,不如且罷。
晉軍一直追擊到羯壘之前,被羯軍突出守壘的生力軍來,小挫晉勢,也只得勒兵后退。此戰從辰初開始,到午時就結束了,各自清點傷亡,晉人死傷近千,羯軍則肯定過千了,而且戰死和重傷的比例,也比晉兵為高。
石虎歸入帳中,越思越想便越是惱火,忍不住咆哮道:“郭權死了不曾?若未死,便押來我處置,必要斬其首級,以儆效尤!”
諸將紛紛解勸,郭榮、郭太也急忙為郭權求情,說他負創甚重,性命尚且難保,實不堪當將軍的雷霆之怒啊其實小年輕皮糙肉厚,甄隨那一刀也刺得并不深,理論上歇個十天半月的,便又能活蹦亂跳了,哪兒有什么性命之虞啊?
晁贊也說:“臣觀今日之戰,晉軍確實勇壯,即無小郭將軍無令前出,亦終難勝…”言下之意,郭權雖然違抗軍令,確實應當責罰,但今日全軍遇挫跟他的輕舉妄動之間,未必就有什么關系了…
石虎不禁嘆息道:“我素知裴先…裴文約多智也,即右侯亦忌憚于他,但卻不知,他竟有如斯強兵為佐果然是我家之大患!”
晁贊解勸道:“將軍慎勿頹唐。以某想來,甄隨為晉人中第一猛將,則其所部必然驍勇,裴該又自長安千里來援,所率也當為精銳。我軍則不同,強點兩萬兵馬南下,未免勇懦不齊,則難以正面擊破裴軍,也屬情理之常…”
石虎搖頭道:“卿言是也,然而…若以當面晉軍素質來我軍中甄選,可能得三千人否?”你說裴軍全都是精銳,所以咱們打不贏,這話合理,但問題是同樣的精銳,他能拿出近萬之眾,我又能拿出多少?三千人頂天了吧。
郭榮乃道:“裴該得雍、秦二州之地,且有涼州張氏為其后援,前又摧破劉粲,士氣正盛,則兵馬強壯,自不待言。我止發并州半州之卒,又如何與之相提并論哪?”
咱們歸了包堆,也不過太原、新興、樂平、西河四郡之地西河郡還沒拿全而已,則欲點選精銳,自然不能比擬兩州在手的裴該。倘若加上上黨的將軍所部,則出精銳可達裴軍半數,再加上河北的趙王、幽州的孔將軍,上萬這般精銳也是選得出來的明公不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啊。
石虎聽了諸將的解勸,心才略定一些,隨即卻又嘆息道:“可恨劉曜不肯開城呼應…即便胡軍不能戰,亦可牽制部分晉師,使我正面壓力輕減。卿等所言,雖然有理,但如今我止半州之地,趙王與將軍旬月內不克來援,則此仗要如何才有轉機哪?”
諸將面面相覷,誰都拿不出什么好法子來。他們自覺打不贏裴軍,關鍵有兩點:其一,平原對決,無險可恃,唯勇者勝,這是沒有花巧可討的;除非敵將實在顢頇,指揮不力,或者我軍的數量足夠多道并出,包夾敵軍可惜就今日之戰來看,以上兩點全是虛談。
其二,敵人有一支精銳騎兵,足以彌補步兵數量的不足,而且反倒制約我軍,不可能進行大范圍的兵力調動。
所以這仗再打下去實在沒意義,今日還算小挫,再多打兩天會有什么結果,用腳趾頭也能想得出來啊。
晁贊沉吟少頃,奉勸石虎道:“將軍,某以為當退則退,勿因小利而失大局…”
隨即解釋道:“所謂小利者,平陽也。我今來救平陽,而雍王尺兵、粒米不與,唯坐觀我與晉人爭勝,且即破晉人,彼亦未必肯納我入城,欲得平陽,還需力攻。然而,即便能破當面晉寇,我軍尚有余力攻伐平陽否?
“至于大局,晉人與劉氏有血海深仇,裴該此來,必得平陽,絕不肯先退。而我若長期與之糾纏,如彼所言,拓跋或將發兵進襲晉陽,晉陽若失,上黨也不可保,則太行以東,不復為趙國所有…
“將軍此番南下救援平陽,本無趙王之命,則若喪失棄地,趙王必不肯輕釋將軍也。將軍三思。”
石虎緊蹙雙眉,思索良久,突然開言道:“平陽富郡,緊鄰西河,若為晉人所得,于我大不利啊。”
郭榮忙道:“倘若是我家土地,自然尺不可相讓,然而平陽原本便是劉氏所有,于我雖號國家,其實等若敵國,則今日棄之,也未見得可惜啊。”
晁贊瞥他一眼,隨即深入地勸解石虎道:“平陽雖云富郡,但自劉…先帝在時,即涸澤而漁,刻剝百姓,導致田畝多荒,府庫空虛,我便奪取,也未為有利。反倒是晉人若得平陽,非三五歲不能穩定民心、恢復生產,裴該自然止步與此,近日內不敢再北上西河、太原,方便我軍整訓、積聚。
“再者,若我退去,而晉人終不能克平陽還則罷了,若克平陽,天子或為所擒,或為所逐,則劉氏江山,不復存也。我等正好勸說趙王正位,以堂堂正正之旗謀定天下!”
眾將聞得此言,都是又驚又喜,盡將目光匯聚在石虎面上。
石虎咬一咬牙關,說:“我自然希望將如此顢頇的朝廷掀翻,使阿叔可正君位。然而我若退去,晉人尾追不舍,又如何是好?”
晁贊笑道:“裴該欲得平陽,而非晉陽,且其兵力不足,又如何銜尾而追啊?將軍勿慮。”隨即建議道:“我等可將蒲子、永安等縣百姓盡皆北徙,以充實太原。”
石虎想了又想,終于還是一拍大腿,說:“也罷,待我歸于晉陽,親練出一兩萬精銳來,再與裴先生一競短長!”富品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