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識之士,常說世間之大害,無過于兼并。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沒有土地,耕種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尤餓死。人人皆知土地兼并有大害,天下難為,可就是無法抑止兼并。唐時初立,天下均田,又如何呢?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兼并之害越演越烈。本朝立國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不足百年,兼并之禍也難避免。由此可見,均田不均田,對兼并用處沒那么大,得到好處的也不過一兩代間。初立國時穩定下天下有大用,想長治久安,怕是難為。”
說到這里,杜中宵搖了搖頭。農業社會的土地天然保值,越到王朝的后期,開墾土地越難,已有的土地價值越是穩定,土地就會向一部分人集中,大部分人成為雇農。到了工業社會,只要讓房子具有土地的性質,一樣可以做到這樣。那時租地,后來租房,雇農變成了租客而已。把土地性質,比如數量基本穩定,有稀缺性,對需求者農民來說有必要性,可以方便交易,換成房子,地主就完成了華麗轉身,最典型的如香港。有多余房子的人是地主,地產商是大地主,少數幾處的是小地主,住的房子自己所有的就是自耕農,租別人房子住的是雇農,合租的是下層雇農,租不起只能住宿舍不然就露宿街頭的是貧農。社會的根本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換了面目,大家依然生活在從前。
地價高了自然就會跌下來?那是還不夠高。只要高到絕大多數人買不起,只有少數地主能買,自然就不會跌了。大部分的地主形成共識,這就是用來保值的,占有土地多少代表財富,有人賣總是有許多人去買,隨時可以交易,高昂的地價就可以維持下去。房子也是一樣,沒有其他金融手段參與,沒有政權的強力干預,價格可以一直漲下去。一定會跌?只要絕大多數人買不起就可以了。認為房價必定會跌的,是因為金融特性,受到其他金融手段的影響,畢竟占有許多房產的人,也是金融市場上的玩家。
如果一個結論,是由繁雜無比的過程推導出來,世上絕大多數的人,看了不知所云,這結論不必理會也罷。世上的事本來很簡單,過程復雜,結論還是要簡單,而且可以檢驗,如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結論不可檢驗,過程還復雜得讓人看不懂,大多是為一部分人服務的。哪怕本來不是,也會被權貴們改成是。
社會學和經濟學中的很多知識和結論就是如此,普通人不理也罷。說的頭頭是道,處理方式其實簡單直接。對應土地兼并就是營田務,對應房子兼并就是公租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想到這里,杜中宵自嘲地笑笑,對兩人道:“莫嫌話多,喝酒,喝酒。”
當初自己到京西路,想的就是安排多余的廂軍,開墾閑田,其余的實在是做了才知道。
王安石和韓絳知道杜中宵即將帶兵離開,今天講這番話,是把這幾年的知識和感想傾囊相授,哪里還會嫌杜中宵話多。若不是推心置腹,誰會跟別人說這些。
用了一會酒菜,杜中宵道:“說來說去,對于其他人不論,對于我們理政的人來說,這之間的核心還在于積蓄。只要民間積蓄處理不好,時間長了,必出大亂子。官奪民財,會出亂子。官予民財,還是會出亂子。官不理民財,就是兼并,愈演愈烈,最終天下大亂。此為治亂之本,為政者不得不察。”
“民間百姓除非是一無所有,不然手中有錢,就面臨兩件事。一是保值,自己手中的錢不虧。幾千年來歷朝鑄了多少銅錢?市面上的錢卻總不夠用。好錢見不到,劣錢、鐵錢倒是用得歡,很多地方甚至只收糧食布帛。本朝年年鑄錢數百萬貫,連本錢加上運費,現在實際上是虧錢的。造錢會虧本,這種事情哪里肯信?可實實在在就有。要想不虧本,辦法你們都看到了,發行錢引。朝廷手中只要積足夠的銅,礦山出銅入朝廷即可,連鑄也免了。此時讓百姓把積攢的錢存到儲蓄所,由朝廷保管,只要保值,一個大問題就化解了。百姓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傳承下去,自己的錢要到子孫手里。此事只要朝廷不貪墨,依現錢論,儲蓄所里的錢讓子女繼際即可。”
王安石皺著眉頭道:“既然如此,儲蓄所和常平司的錢引,已經讓積蓄保值,還有什么問題?”
杜中宵道:“另一個問題,就是不均。只是論土地抑并、田地不均,是遠遠不夠的,那只是因為土地最保值而已。只要換一種保值的東西,比如貨幣,就可以減緩。”
說到這里,杜中宵自己都笑了。貨幣能夠保值,民間大部分儲蓄就會集中到貨幣上,畢竟這種辦法簡單直接。房子是財富標志,嫁人先問你有沒有房,有幾套房,在哪里,是不是學區房。換成貨幣,那就是有多少存款,簡單多了。再進一步,勞動力才保值的時候,就問你家有幾口人,幾個壯勞力。知識是財富?也曾經是過。嫁人問什么學歷,是不是大學生,什么學校的大學生。
這些講起來覺得好笑,其實都曾經發生過,現實生活總是這樣幽默。
“不過呢,貨幣用來保值有個麻煩,就是影響因素太多了。朝廷要想讓貨幣保值,實在太累,受到的限制太多,很多事情不能做,總是要換一種手段的。哪怕愿意一時受累,換了人來,時間長了總是會放棄。因為貨幣上做手腳,對于朝廷實在太容易,誘惑太大。”
韓絳笑道:“那是自然。只要印幾張紙,就可以買到一切,哪個能夠忍得住!”
杜中宵也笑。王安石不笑,那是因為在他看來,忍不住不是多難的事情。非常人有非常想法。
杜中宵道:“貨幣保值如此之難,土地用來保值又會引起兼并,導致天下不穩,那么用什么來保值比較好呢?我想來想去,只有另一樣,那就是債。”
王安石皺眉:“債?什么人發債?”
杜中宵道:“當然是朝廷了。國家可以發國債,常平司可以路債,州可以發州債。只要這些債務可以還本付息,就能保值,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就可以代替田地。有了別的保值手段,田地的價格就與每年的出產和稅賦掛鉤,漲總有個界限。而只要朝廷調整土地的稅賦,就可以干預土地的價格,抑制兼并。地價上不去,受雇人價錢限制,地多也沒有益處。如果世間還有其他的地方雇人,可以想活一家老小,客戶有了其他去處,誰肯受那些大戶人家的氣?這就是棗陽縣發生的故事。”
韓絳問道:“發了債務,借了錢怎么花?若是沒有收益,豈不成了朝廷補貼百姓?用朝廷的錢讓百姓保值用,這是無底深淵,多少錢都不夠。”
“對,發了債,借來錢,總是要有地方去投,不然朝廷白付利錢,可是不行。就是剛才講的,如營田務、修橋鋪路、建設鐵監這樣的工廠,等等。朝廷治理天下,如果債務整體上賠錢,理政者難道還有話說?只要整體上賺錢,債就可以長期保值,代替田地,抑制兼并。不過,借來的錢,不是讓朝廷補錢糧不足的,必須有具體去處,將來見到益處的。如若不然,那就真成無底深淵了。”
王安石搖頭:“發債與印錢又有何區別?最后終究一樣,無法繼續下去。”
“當然不一樣。印錢難管,發債卻簡單得多,容易從上到下管住。說到底,還是理政者要自己心中明白,要有擔當,不然一切終究是空。只不過政事復雜,想個簡單的辦法罷了。如惹不然,直接用錢保值豈不是一樣?無非是太難,牽扯的精力太多。”
官府債務可以作用簡單,就是用作民間保值,以官府的發展信用代替土地和房子,一切等等。王安石說的當然沒錯,發債和印錢一樣簡單,不是為了民間保值而且管理簡單,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不是為了保值,政權的債務就成為毒藥,是另一回事了。作死怎么都是作死,與手段無關。
官方的資產,用來投向基礎設施保值增值,為社會發展開拓更多領域,有兩個來源。一是財政的盈余,再一個就是為了保值的債務。如果用債務作他用,不管是寅吃卯糧,還是為了解決危機,都與根本上解決問題無關。
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根本上是不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決定了認識。這也是關心農村的人,為什么要么覺得要農場化,讓農民轉變成農業工人。要么就坐到了地主的立場,提倡鄉賢,就是不想一想農民和即將離開農民身份的人,到底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