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皇帝一開始明旨天下,宣布安南所有人都為叛逆要鎮壓,來勢洶洶猶如雷霆壓境,這讓安南幾方互相正在廝殺的勢力都在第一時間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被迫放下了各自的成見而聯合了起來。
結果,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明國皇帝竟然來了一手,雷聲大,雨點小的操作。到了安南邊界,在安南各方勢力嚴陣以待時,卻停步不前,就縮在邊界地帶休整。而且看樣子,壓根就沒有會馬上攻打安南的架勢了。
如果說,明國皇帝真要不打了,那也好。大家各回各家,回頭互相再打,那就再說。
但是,關鍵的是,你真要撤了的話,信不信明國皇帝就突然開始了攻擊!安南這邊,就只憑一家之力,根本就不可能是明國皇帝的對手。
如今的這個局勢,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
當然,這個難受是指安南這邊的勢力而言。至于崇禎皇帝,他該干嘛就干嘛,留在云南境內,特別是這沙定洲造反的臨安府,監督地方官員改造地方,也是好事一樁。
這一日,在例行的軍議中,安南各方聽取細作回報,明國皇帝那邊還是和以往一樣,最終鄭梉嘆了口氣說道:“看來明國皇帝老奸巨猾,是打定主意要耗下去的。如今之計,就只有我們主動打過去了!只希望能早日結束這戰事!”
軍隊一直集結,軍需物資的消耗也是不少的。更別說,其他勢力要從自己那邊運來,路上的消耗都要多不少,也同樣耗不起的。
在國力相差大的情況下,弱者所遭遇的困難,就是這么大!
莫敬宇聽了,當即附和著點點頭道:“不能再拖下去了,打吧!”
他的意見,鄭梉壓根就沒多重視,而是轉頭盯著阮福瀕,他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
阮福瀕點了點頭,意思是同意了,不過緊接著,他卻嘆了口氣道:“如今我們主動進攻,明國皇帝避而不打,甚至誘敵深入,把我們引入云南腹地,拖長我們的糧道,那又該如何?”
“…”他這話一說完,頓時,大堂內一下鴉雀無聲,變得非常地安靜。
如果真按照阮福瀕所說得這樣,他們這一邊必輸啊!
就算兩軍不交戰,光是這么耗下去,安南這邊的糧草物資有限,也必然是耗不起的!
原本這一招,是他們準備用來對付明國皇帝的,結果明國皇帝壓根就不做什么事情,一下就破解了,反而讓他們品嘗這一招。
唉…鄭梉的心中,長長的嘆了口氣,對于阮福瀕所說得這種可能性,他覺得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如此一來,大軍主動出擊,尋求一戰都未必能如愿!
不能這樣,絕對不能這樣!
鄭梉心中下定決心,便開口說道:“本王決定,我們必須得主動出擊,且要逼得明國皇帝和我們決戰才行!”
聽到這話,阮福瀕不由得看著他追問道:“如何逼著明國皇帝決戰?”
世事真是難料,如今他們在討論的,反而是要逼明國皇帝決戰了。
只聽鄭梉沉聲說道:“明國皇帝身為天朝上國之皇帝,必然會看重其臉面。這一點,本王很清楚。因此,我等當針對這一點下手,逼明國皇帝不會避而不戰!”
安南這邊,名義上這個黎朝才是正統,而他清都王,就是黎朝的實際掌控者。身為上位者,自然是要注重臉面,否則威信何在,威望何在?
因此,他才會說,他是很清楚的,因為深有體會。
阮福瀕聽了,不由得眼睛一亮,腦海中立刻有了想法,當即說道:“對,我們可以事先放出風聲造勢,不管是我們安南,還是明國那邊,都要讓人知道,如果明國皇帝避而不戰,那就是畏懼我們,這種人就不配當皇帝。這樣一來,還能鼓舞我們的士氣,滅明軍的威風!可謂一舉二得。”
自己剛說出個頭,他就立刻打蛇隨棍上,有了具體的想法出來,鄭梉在心中,是非常地欣賞。可也正是如此,他心中也有了對阮福瀕的殺意:此子確實厲害,戰后決不可留!
不過表面上,他卻是笑著點頭,并針對這一點,開始商議起具體的情況。最后的結論,就是大軍主動出擊,迎戰!
崇禎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安南盟軍誓師出征,分三路品字形,齊頭并進,向明國云南府逼近。
而此時,崇禎皇帝正在召見一大群文官。這些文官,是剛從內地趕來的,準備安排到安南作為地方官的。
云南這邊改土歸流,還有洞吾那邊新設行省,對于官員的需求極大。加上條件比較艱苦,因此大都愿意到這些地方的官員,都是不如意的進士,但更多的是舉人和秀才而已。
不過隨著洞吾那邊的消息傳回內地,特別是閻應元一躍成為大明的封疆大吏,是為洞吾巡撫,這給了大明不少低級官員和不如意的官員一個非常大的震撼。
如果是在內地,就算是三甲進士,要熬到巡撫這一級的封疆大吏,不但要耗很多年的資歷,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機遇才有可能。
但是,如果如今響應朝廷號召去了邊境,雖然條件是苦了不少,可官途之路卻會變得很寬。
當然了,雖然他們有的人明白,閻應元能一舉成為洞吾巡撫,還有他的戰功在的。可是,哪怕他們沒有閻應元的本事,卻也不會承認自己比一個典史差太多。
于是,崇禎皇帝來安南之前發出的旨意,就得到了很多官員的響應。據竊聽系統中反饋回來的京師那邊的信息綜合看,已經有苗頭,京師吏部那邊侯官的官員,已經有為了來邊境當官開始跑官了。
因此,這一次,站在崇禎皇帝面前的官員,秀才已經很少,大部分都是舉人和進士級別了。另外,擺在御前的一份奏章,是吏部尚書訴苦的。說如今河套地區、遼東、朝鮮、云南、洞吾在前后短短的時間內需要大量的官員,如今官員奇缺,明顯不夠用了。他擔心如果長期用秀才為官的話,會影響地方民生,且對大明的科舉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對于這種情況,崇禎皇帝其實也已經考慮到了,因此,他就給吏部尚書并內閣和監國太子都發出了一份圣旨。
他決定開恩科,另外,要再重新開設唐宋時期的雜科,也就是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而不再只是進士而已。
另外,考試也不再只是經義,而是恢復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內容。最后,還要增開特制,也就是考自然學識。
他的這份旨意,其實是早就想發的。如今官員奇缺,就正好因勢利導,把這份旨意發了出來。這其中的許多內容,都是有唐宋前例可參考,再提出來也不算突兀。順帶著,把自然學識這一門學科,也真正地納入其中,遇到的非議也會少。
在崇禎皇帝的下一步計劃中,以后還就自然學識再進一步細化。從中分出很多科目。
如今開了這么多內容的科舉之后,肯定會引發地方上對考試內容的分化研究,所成立的書院也不再只是以前的儒學。有這樣的需求在,再成立公立學校推廣基礎教育,也能順其自然。
這種先有需求,再具體去做的模式,要好過先去做,再有需求的步驟,不但阻力會小,而且學生也會知道為什么而學,自覺就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向去選擇。
不得不說,對外開拓疆土,能帶來的一系列的變化,因勢利導,也是改變大明的一種方法。
此時,崇禎皇帝對于底下這些新來的官員,也提出了要求,讓他們分散到云南各州府,先去學習地方官員的治理方式,有了經驗之后,剛好安南也打下來了,他們也就能用到自己治理的州府上去。
對崇禎皇帝而言,他不希望安南這邊,再出現大明開國前期的事情。派來的官員橫征暴斂,把安南搞得民不聊生。安南作為大明向南洋擴張的跳板,是要當本土一樣經營的。
云南省這邊的改土歸流,一直是崇禎皇帝自己在看著,地方官員做得好不好,他心中都有數。經過這邊的學習觀摩之后,相信安南那邊的治理,再差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正當他把這些官員都打發走了之后,就有夜不收來稟告,說安南盟軍已經往這邊進發了。并且還把一些安南人散布的消息也一起稟告了。
對此,曹變蛟當即奏道:“陛下,此乃安南逆賊的詭計,只要我軍最終能平定安南,這些流言便會不攻自破!”
“是啊,陛下。”黃得功也立刻奏道,“自古以來,打仗時候進進退退,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剛好臨安府這邊被沙定洲那逆賊禍害過,人口也不多,讓他們隨軍撤退,其實也不是難事!”
面對眾將的勸諫,崇禎皇帝不由得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