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雖然是在喝斥,可在這些朝鮮軍卒聽來,卻不知道有多悅耳。
不少朝鮮軍卒,立刻對李來亨點頭哈腰,就恨自己不會大明官話,要不然,一定要大聲回應一下。李來亨這個名字,他們算是記住了。
在朝鮮,上層人士,不但會大明官話,而且會讀會寫漢字,可以說,這個是身份的象征之一。
對于普通朝鮮人,如果經常和明人打交道的,他們也會說,但很少會寫。而那些不經常和明人打交道的,就只是能聽大明官話而已了。
在這個時代,在大明的周邊,大明官話可以說是通用語,就算不會說,也會聽。
說起來也有點奇怪,剛才這個事情上,李來亨可以說很蠻橫、不講理、非常粗暴。按理來說,這種肯定是不受人歡迎的。
但是,此時此刻,周邊的朝鮮軍卒,還有排隊中的朝鮮百姓,他們看著李來亨的眼神中,卻全是敬畏之色。也就是說,他們不止是畏懼,還有敬佩之意。這種情況,他們面對建虜的時候,那是絕對沒有的,可對明軍,對李來亨,卻是有的。
剛才這朝鮮胖子的來頭,對于平壤城的百姓來說,大部分都是知道的。可是,在明軍眼中,卻是不值一提。被明軍喝斥,甚至剝奪他們的車隊,這朝鮮胖子卻連個屁都不敢放。明軍放下一句話,這朝鮮胖子就乖乖地回隊尾去排隊了。
這讓朝鮮軍卒和那些朝鮮百姓,都非常地羨慕明軍,其中有不少人,都開始動了念頭,要是自己不當這老么子朝鮮人,而是成為大明的百姓,大明的軍卒,那么,自己還會被這些貴人欺壓么?
城下發生的這個事情,可以說,只是平壤撤退的一個小插曲。對于李來亨來說,也是差不多。做過之后,很快就忘到了腦后。但是,對于朝鮮人來說,卻是影響甚大。這么大的事情,他們私下里自然也會八卦,事情便由此慢慢地傳開了。
大同江上,明軍水師船只,陸續不絕地運送平壤城內的人口。這么大的動靜,自然不可能瞞過建虜探馬。很快,這個消息就報到岳托這邊了。
“什么?”岳托一聽,頓時就急了,連忙問道,“明軍跑了?”
他剛接到皇太極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旨意,要是明軍跑了,那他的腦袋也就要掉。沒想到,這剛接到旨意,探馬就送來了這么一個消息,他不急就怪了!
“貝勒爺,奴才看著城頭上,明軍總督的帥旗還在。水師運走的,好像多是傷兵和朝鮮人而已!”探馬連忙進一步稟告道。
對此,岳托可不敢托大。他不敢再保留實力,立刻傳下軍令,派出了所有騎軍,驅逐明軍夜不收,要重新掌握野外主動權。反正再堅持一會,皇上那邊的騎軍,也很快就要到了。而且派往南方的軍隊,也快有消息了。
不但如此,岳托甚至還親自領著騎軍趕往大同江畔,去查看明軍水師情況。
果然就如同探馬所報,大同江的江面上,不時看到有明軍船只,沿著江順流而下。那船的甲板上,都有不少人頭。遠遠望去,大概能看到,都是朝鮮百姓,窮富都有。
“貝勒爺請看,那船的吃水線…”有建虜探馬知曉一二的,立刻提醒岳托道,“估計船艙里也有不少!”
岳托聽得點點頭,再轉頭看向遠處的平壤城頭,“盧”字大旗果然還在迎風飄揚。城頭上,人頭甚多,從穿著上看,明軍和朝鮮軍卒都有。從這些跡象上看,盧象升應該還在平壤城內,這讓他稍微松了口氣。
不過,明軍的這個舉動,還是讓岳托緊皺了眉頭。這個很容易得到結論,明軍這是要棄守平壤城啊!
似乎為了印證他的這個話,他剛想到這里,就有探馬疾馳而來,飛快地滾鞍落馬,打千跪地向他稟告道:“貝勒爺,明軍夜不收似乎無心再與我軍打斥候戰,已經全面收縮,退回城里去了。”
聽到這話,岳托不由得再次轉頭看向遠處的平壤城,那眉頭都皺成了一個川字。
而后,他回過頭來,立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靠近平壤城,去核實明國總督盧象升是否還在平壤城內。
于是,隨著他的這聲令下,建虜探馬和騎軍,全都立刻逼近平壤城,甚至還往水門那邊跑,試圖去干擾明軍船只的運輸。
城頭上,盧象升聽到稟告,立刻明白了岳托的用意。
就這么一點兵力,還都是騎軍,壓根就不是攻城的。之所以不顧及騎軍的傷亡,也要做這種沒用的事情,肯定是為了核實自己是否還在。
對此,盧象升也沒有讓岳托失望,沒立刻在城頭上顯身,甚至還又一次展現了他的神射,把幾個建虜給訂到了地上。
大紅緋袍,能開強弓,箭技精準,這幾個特征結合起來,那絕對就是大明保定總督盧象升,別人想冒充都冒充不來。
岳托在遠處看到,終于放心了一些,盧象升沒走就好!他沒走,那意味著明軍肯定沒走,如此一來,他也就不用掉腦袋了。
再轉頭看看江面上順流而下的明國船只之后,岳托忽然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
他的親衛見了,有點不解,就怕自己的主子打了敗仗,有點失心瘋,連忙擔憂地問情況。
只見岳托用手一指平壤城,開心地說道:“本貝勒是笑這明國總督盧象升,乃是一個迂腐之人。這盧象升確實是個有本事的,恐怕也明白,平壤城無法守,他想跑了!但是,他不是第一時間逃走,反而是要先讓朝鮮百姓先走,這么迂腐的事情,也只有他們這種漢人能做得出來!如今本貝勒既然知道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讓他們走不得!”
他的親衛聽了,都是哈哈大笑,跟著他們的主子一起嘲笑起來。
不過其中也有人對《三國演義》聽得多了,心中也有點疑惑,劉皇叔撤軍的時候,似乎也帶著百姓一起走,這應該也算是迂腐之人吧?可是,在評書中,他不是贏得了民心,最后還建立了蜀國!這盧象升也這么做,難道是真得迂腐么?
當然了,他也只敢在心中想想,并不敢把這話說出來。
岳托自然不知道自己親衛中有和他意見不同的,此時的他,又立刻傳下軍令,讓騎軍順江而下,尋找大同江狹窄的地方,不管用什么辦法,要阻止明國船只通過。
還真別說,大同江確實不是一直都是很寬的,也有狹窄的地方。不過岳托手中的騎軍少了一點,就在岸邊用箭射,雖然能射中船只,可影響卻是有限。歸根結底,還是他們的騎軍太少,沒法形成對江面船只的威脅。
不過很快,對于岳托來說,好消息來了。
多鐸和豪格所部,從朝鮮南部迅速回師,所部騎軍先一步趕回了平壤。
緊隨其后,皇太極這邊主力所派之騎軍也趕到了平壤。
頓時,平壤城外,到處都是建虜的騎軍,只是目測一下,就能看到至少不少于兩萬騎軍,建虜軍隊的數量一下便占據了絕對優勢。
這些騎軍除了圍住平壤城外,也開始往大同江狹窄的地方集結,不但是射箭,甚至還射火箭,真得如同下箭雨一般。明軍水師船只,要再想通過建虜的阻攔,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兩艘船硬沖可能還可以,但規模大的話,就難了。
平壤城頭,盧象升站在那里瞭望敵情,神情變得非常嚴峻。他們沒想到,朝鮮這邊的建虜回師平壤之外,建虜竟然又從遼東方向增援了更多的兵力過來。這先行趕到的騎軍就有如此之多,那等步軍到達的話,不知道還有多少!
“本官還是有點輕視了,沒想到建虜對我明軍竟然如此重視!”盧象升看著城外,忍不住感慨一句道。
從這兵力規模上來看,建虜估計要搬空遼東的大部分兵力,算起來,至少應該會來七八萬軍隊,而自己這邊,連一萬都不到,就算加上朝鮮軍隊,也不到兩萬人,這蒼鷹搏兔之態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想著這個,盧象升不由得對那奴酋皇太極,心中也多了一絲佩服。要知道,為了消滅自己這部分明軍,動用這么多的軍隊,那也是要魄力的。畢竟建虜原本就物資貧乏,動用大軍,那消耗的物資也就很大。而且作為奴酋來說,還要考慮遼東局勢,考慮寧錦明軍等等事情,盡起建虜主力來襲的決定,絕對不是隨便就能做出來的。
“大人,這說明我們已經把建虜打疼了!”邊上跟著的李定國聽了,臉色嚴肅地回應了一句,而后話鋒一轉,又趕緊勸盧象升道,“大人,如今形勢已經明朗,建虜主力盡出,平壤城危在旦夕,還請大人趁夜坐船離開。”
水師船只所留已經不多,需要等到水師返航才行。平壤城內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軍卒,不過沒法撤走,但要想撤走盧象升等人,還是可以的。
不過,盧象升拒絕了,就見他搖搖頭說道:“本官身為大軍統帥,如果先走的話,軍心必亂,則平壤必定很快陷落,如何能行?”
“可是,大人不走,我明軍不撤,建虜主力一到,再想走就難了!”李定國聽了,還是再勸道,“一個不小心,我東江軍要是在平壤城全軍覆沒的話,皇上那邊怎么交代?”
聽到這話,盧象升也是嚴肅了臉,還是搖搖頭說道:“本官真是要向皇上有個交代,才不能先撤。要是本官領著東江軍先走的話,朝鮮這邊,必定心冷。我大明作為朝鮮的宗主國,絕對不能棄朝鮮于不顧。要不然,本官就不必領軍增援平壤。難道本官在增援之前,會不知道發生如今局勢的可能性?”
很顯然,盧象升是文官,他考慮的角度,和李定國等人是不同的。他除了打仗之外,還要照顧政治。而且,大明援救朝鮮,也不止是因為朝鮮是宗藩國這么簡單。要消滅建虜,必須要先削弱建虜,朝鮮在遼東的東邊,如果能堅定地站在大明這邊,那么東江軍依托朝鮮就能更好地對遼東建虜起到牽制作用。就比如說這一次,建虜盡起主力攻入朝鮮,這就是牽制住了建虜,讓建虜根本沒有時間和實力再繞道蒙古草原去入侵關內。
盧象升看著李定國,語氣和緩了一點又道:“其實,這一仗,建虜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平壤城,在朝鮮原本就是一座堅城來的。而如今,本官已經撤走傷兵,又撤走了大部分百姓,不過糧草物資這些沒有讓他們帶走,這些對于守住平壤,都是很有必要的。建虜要想攻破平壤,消滅我部,本官也一定會讓建虜付出慘重的代價!”
說到這里,他轉身回去,看著城外的建虜,又感慨一聲道:“你是軍中善于思考的,本官一直很欣賞。如今之局勢,本官可以再給你說說。”
李定國聽了,便知道盧象升心中,對于眼前的戰事猶如明鏡一般,他早已料到如今情況會發生的可能性,根本就不用自己來勸。而且,他如今還要教導自己,于是,李定國就立刻洗耳恭聽起來。
就聽盧象升給他說道:“對付遼東建虜,最好的方式,就是東江軍和關寧軍一東一西,一起夾擊遼東建虜。不管遼東建虜想要攻打那一邊,另外一邊就出兵策應。如此一來,遼東建虜就會左右為難,被我大明壓著打,從戰略上,就占據了主動優勢。而不是關寧軍只是縮在堅城里,僅僅東江軍出擊而已!”
聽到這話,李定國忍不住說道:“可是大人,關寧軍從未有過向遼東主動出擊的情況,他們就算知道了我們東江軍的這次行動,也未必會向遼東腹地出兵牽制建虜吧?再者說了,建虜打仗,末將看著還是有章法的,他們肯定也會防著關寧軍吧?”
聽到這話,盧象升微微點頭,而后轉頭看向大明京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