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一十五章 當頭一棒

  首先就是最先要解決的事情,就是國家加大的開放的力度,這是一件好事,但是緊接著而來的就是一個失控的局面,一個只為引進而引進,完全不去理會市場的大亂局。

  劉瑯前世,這段時期開始于八六年左右,但是現在國家在新的五年規劃里明確指明要全力開放,這就是讓那段大亂局提前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什么樣的亂局呢,說白了就是重復引進國外的生產線,而且根本不考慮這些生產線是否過時,大部分生產線都瀕臨報廢,這些過時的乃至報廢的生產線賣出了數倍的價格,堂而皇之的以高科技引進國內,最后大都以無法使用而告終。

  這個時期如果一個外國公司不能使政府接受合同購買他們的產品,他們完全可以下到省市級的單位完成一對一的交易,就這樣他們賣給了中國大量劣質設備和過時技術,由于對高技術的狂熱,任何稱為高技術的都能賣得很好,即使它根本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或者中國本來就有了更好的技術。

  劉瑯前世就看過關于這段時期的很多材料,企業的浪費和愚昧簡直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比如南方一家軋鋼廠引進上千萬美元的設備,因動力問題無法解決長期閑置,最后只能報廢;川省花了八億元從島國引進了一整套維尼龍生產設備,建成后發現天然氣供一應無法解決,就算把重慶鋼廠的天然氣全部移過去也不夠維持一半的開工;大慶化肥廠引進一條美國生產線,將原有職工1520人一精一簡到315人,其后管理問題層出不窮,技工素質無法保證專業協作,兩年后不得不“改回去”。

  還有盲目引進,利用率低下,在87年,漢江市對引進工作進行普查,發現全市87家企業共有911臺設備,價值5100萬元,長時間空置,有的連包裝箱都沒有打開。87年12月15日的美國《商業周刊》估計,中國工廠的閑置設備價值約200億元,其中相當部分為一年前的引進設備。

  另外成套設備偏多,技術性引進少,在引進熱中,成套設備占80,單項設備占17,而被當作目標之首的技術引進則只占3。很多設備引進后,其生產所需的零部件和設備維護等仍然全部依賴外國公司。

  重復引進,缺乏規劃,1986年前后,滬市共引進12條彩電生產線,兩年后,只有7條在運轉,其余的全部閑置報廢,此類現象,在各行業和地區比比皆是。

  在引進熱中,泥石俱下的事情常常發生,比如青江省通過港島的一家貿易公司,從意大利和聯邦德國引進了一套混凝土輸送泵,結果發現竟是30年前的舊設備,整套設備除了標牌是新的之外,其他部件都已磨損不堪。

  諸如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對于國家來說,大量的浪費讓外匯白白流出,讓原本外匯儲備就不多的國家更是捉襟見肘,到八六年底,全國的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137.8億美元,相當于出口總額的52。

  對于企業來說更是造成了不必要的競爭,以至于為后來的通貨膨脹埋下了伏筆,在八六年一年就有9個省市一起從意大利某家公司引進了9條同一型號的“阿里斯頓”電冰箱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的價格均為3000萬元,年生產能力30萬臺。一時間,中國先后產生了徽省美菱、牡丹江北冰洋、南京伯樂、滬市遠東、景德鎮華意、重慶五洲、寶雞長嶺、蘭州長風和中意冰箱,組成了所謂的“阿里斯頓九兄弟”。

  在其后的家電搶購熱中,這些企業還都風光一時,成為當地的利稅大戶,極盛時,而10年后,8家早已不復存在,僅剩美菱一家……。

  國家和企業在這一時間內都陷入了一種腦袋發暈的狀態,凡是國外的東西就認為是好東西,可實際上,有很多技術比之國內都要落后一些,可是沒有人專注這些,大量過時乃至報廢生產線被引入國內,雖然在繁榮市場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讓國內相關行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埋下了隱患:既然國外有,為何還要花費大力氣研發自己的技術?

  劉瑯認為,國外的技術雖然要比國內技術強,但是不要忘了,國內的企業,不管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企業,他們才是親兒子,國外技術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提高自己的技術才是根本,只有把重點放在國內的企業上,那些產業工人才會受到重視,才會有不斷進取的動力,如果只是一味的仿造,這些人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同前世一樣。

  這本書方面不是太多,也就一萬多字,但沒有一句是廢話,書中列舉的種種問題都是國家曾經出現過的錯誤,現在歷史即將重演,劉瑯自然不能袖手旁觀,當然,劉瑯不相信這些曾經發生過的錯誤能夠完全解決,可只要國家能夠認識到,努力做出改變,只要比前世做的好一些,一點點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足夠了。

  劉瑯這本“國家未來五年發展問題”很快就被送到了趙弘揚手里,兩天后,各部高層再次聚在了一起,而主座的位置上正是鄧老這位已經八十多歲的老人,他拿著一本已經精簡過的小冊子正仔細地看著,他抽著煙,眉頭還不時的皺起。

  趙弘揚看著鄧老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自兩年前,鄧老已經很少參加會議了,一年也就年底全國會議上才會出現一次,但是劉瑯的兩本書讓他在短短兩個月內就不顧身體,出現在小范圍的會議上,足以說明鄧老的重視程度了。

  當然,這兩本書的確寫的非常好,不,用非常好來形容都是貶低了兩本書的價值,用驚世駭俗來形容也不為過,第一本書的內容是對世界未來服務業發展的一次展望,世界將進入到一個服務業發展浪潮之中,國家就要圍繞服務業來發展,以自身的優勢吸引世界企業前來投資,從而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

  要知道之前國家已經寫好了未來五年規劃,可在此書出現之后,硬是做出了大幅度的調整,新的規劃發展思路全部是圍繞著這本書來寫,當然,不是劉瑯的這本書把國家高層們的思路給改變了,而是原本國家的思路就是如此,只是劉瑯的書讓他們有了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既然很多事情都明白了,當然要把那些旁枝末節給去掉了。

  這份五年規劃報告得到了絕大多數代表的支持,可謂是眾望所歸,所有人都準備回去大干一番,甚至短短半個月內就有十幾個省市上報準備投資的項目,很多城市的干部都準備過完年后去國外進行考察了。

  也就在這節骨眼上,劉瑯又寫了第二本書,如果說第一本書讓所有人有了希望,有了奮斗的目標,那么這第二本就是給了所有人當頭一棒。

大熊貓文學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