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榮昭不是在侯府里過的,而是和榮曜一起去了護國公府,準確得來說是護國公親自來接的。
這已經成了習慣,每年這一日護國公都要來侯府接人,只是最早他是來接妹妹,后來又換成來接外甥外甥女。
話說護國公真的是陽盛陰衰,在榮昭母親這一輩,還有她一個女兒,到了榮昭平輩的,卻只有榮昭一個女孩。榮昭大舅舅家是兩個兒子,二舅舅家有三個,整個護國公兩房就沒有一個女兒。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榮昭如此受寵。就這一個女孩能不稀罕嘛。
不過這五個男孩中,已有三子成婚,而且也都陸續有了孩子,只不過到目前為止,還都是兒子。
榮昭的大表哥顧錦年是她大舅舅這一房,娶的是大理寺卿的兒女,夫妻兩人相敬如賓,膝下已有一兒。
二房的老大,在國公府里行二,娶的是御史大夫的侄女,顧錦木是武將,現是皇宮禁衛軍的都尉,性格憨厚耿直。他與其妻結緣頗有一番傳奇,并不像他人是媒妁之人或是青梅竹馬兩情相悅,而是因為搶奪一盒糕點,算是不打不相識。
三表哥就不用提了,他是因為去找榮昭與榮昕遇到,兩個人一見鐘情。
如果單看這三段婚姻,不難看出,護國公府與朝中重臣牽連甚廣,大理寺卿,御史大夫,還有榮侯府都是兒女親家,但也因為這點,如今護國公一再的低調行事,生怕這樣盤根錯節的關系會令圣上不滿。
不過護國公還有一個特點,也不知從哪輩開始,護國公的男兒只娶一房妻子,身邊連個通房都沒有。因此不像其他府上有嫡庶之分,更沒有什么糟心的事。
初二按理是媳婦回娘家的日子,但因為榮昭會在這天過來,所以連幾位表嫂也會將回娘家的日子推遲到初三。
大舅母在前一日就會吩咐廚房準備榮昭和榮曜愛吃的菜,二舅母會備好他們喜歡的禮物。可能是因為沒有女兒,再加上榮昭從小就失去母親,兩位舅母把她當親女兒一樣疼。
當然他們也疼愛榮曜,但一個男孩子,始終在她們心里沒有女孩子金貴。
再到護國公府來,榮昭的心里很是復雜,有一種失而復得的感覺,還有一種無人訴述的愧疚之情。
上一世護國公府因她的原因一路扶持蕭瑾瑜登上皇位,可應了那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護國公府樹大招風,為蕭瑾瑜所忌憚,恐護國公府外戚干政,所以等他掌握穩定住朝局后,立刻便捏造護國公謀反的罪名,將護國公府滿門抄斬。
而她,為了保住皇后之位,為了保住她的榮華富貴,更唯恐牽連到自己,連一句為護國公府求情的話都沒說,就那樣眼睜睜的看著她的親人滿門抄斬,看著護國公府的聲譽毀于一旦。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當年蕭瑾瑜對護國公府斬草除根,不也是為了更容易廢了她的皇后,好給榮曦鋪路嗎?說到底,護國公府有那樣的悲慘下場全是因為她。
而如今上天讓她重生,讓時光倒流,是不是也是讓她對上一世做過的事贖罪哪?榮昭在心里暗暗發誓,無論如何,她不會再讓她的親人受到傷害,不會再重蹈覆轍。
看著那些疼愛她的面孔,還有她愛吃的飯菜,一切都沒有變,只是她更加格外珍惜。
但她又不能表現出來,只好一直強忍著心底的感情,還是如常一般和他們說說笑笑,愉快的度過這一天。
熱鬧了一番,護國公又將榮昭姐弟送回了榮侯府,年年如此,其實何嘗不是告訴所有人他有多重視他妹妹留下的子女,何嘗不是預先警告侯府里的人不得欺負了他的外甥外甥女。
將她們姐弟送到家,又和榮侯爺攀談了一會兒,護國公才回了家。返回房中,正見妻子坐在軟塌上發呆,不免戲謔問道:“這是怎么了?難道昭昭走了還把你的魂了勾走了?”
陸氏回過神,走到護國公身邊為他掃去身上的雪,又將沾濕的披風晾在火爐旁烘一烘,“是啊,我這心里實在是喜歡昭昭,她這一走,我心里像是空落落的。”
“這話說的,她又不是不來,什么時候想她了,就去榮侯府里接來不就行了。”護國公不以為意,端起熱茶咕嚕咕嚕的就一飲而盡。他是個武夫,也不會什么品茶,只覺得在冬日里喝上一口熱茶全身都舒坦。
陸氏輕輕搖了搖頭,又為他續了一杯茶,“哪能那么隨心所欲?太勤榮家人會多想。”
護國公道:“有什么多想的?我接我外甥女誰敢說什么?”
“是沒人敢當著你的面說什么,人家是敢怒不敢言。”陸氏嗔了他一眼,又道:“要是昭昭能一直在我們家待著就好了。”
“你的意思是?”
“錦豐年紀也不小了,應該考慮一下他的婚事。你今日注沒注意到,他就沒離開過昭昭,一個勁的殷勤著,而且看昭昭的眼神都發著光。知道這說明什么嗎?”陸氏故弄玄虛道。她剛才愣神也是因為此事。
護國公粗眉一挑,“說明什么?”
“說明二小子對你的寶貝外甥女動情了。”陸氏點了點他的額頭,笑道:“如果二小子真能和昭昭成親,那昭昭不就嫁進我們府里了嗎?我要是天天能看見她,這心里可就踏踏實實的了。到時候接她送她的人就不再是你,而是榮侯府的人。”
護國公連連擺手,道:“你呀,就不要有這份心思了。連同錦豐,你找個時間勸他歇了對昭昭的心思。”
“為何?難道你覺得錦豐配不上她?”雖然陸氏疼愛榮昭,但人都是要對比的,相較于自己的孩子,她當然是更加看重自己生的,“咱們是護國公府,昭昭雖出身富貴,但她也只是侯府的千金,我們護國公的公子難道還是高攀她了?”
護國公橫著她,“單論的話當然可以說得上是門當戶對,可你要知道,以后繼承國公府的是錦年,而不是錦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