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七十三章:奪取偏頭關

  軍民們更加認可“紅旗軍”,因為自從這彪人馬殺到寧武關附近,兵丁們就吃到了三餐。

  雖然為了節約糧食,每天依舊采取定量供應的模式,但是兵丁們已經得到八成飽,還吃到了炊餅、馬肉和從來沒嘗過的美味海魚罐頭。

  老百姓依舊是兩餐,但已經不是一碗雜糧糊糊而已,除了喝稀的還有了干貨,每天保證有一個足三兩重的雜糧餅下肚。

  憨子有糧食、有人馬還有具備攻擊性的強大武力,自然而然成為了寧武關的號令發布者,而且命令都能夠較好的執行。

  如今的寧武關和陽方堡眾志成城,清軍要來這里打攻防戰,集中所有搶掠大明的人馬都保證讓他們鎩羽而歸。

  三路人馬中奔襲目標最遠的是楊大年集團,因為他們的出發地雁門關到達偏頭關足有四五百里。

  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地處黃河入晉南流的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因東仰西伏而得名。

  這里既是晉北門戶,也是晉北與內蒙古互市的通商口。關城周長七里,有東、西、南三個城門均建有甕城。

  由于有黃河天險的便利,偏頭關所控制的長城沒有完全修建,黃河懸崖天險作為屏障甚至于比城墻更加有防御效果。

  但是最怕數九寒冬黃河千里冰封,前幾年流寇之所以用不著奪取潼關就可以從山西、陜西殺到河南就是利用了冰凍的黃河河道。

  駐扎在偏頭關的清軍守將是和碩額駙達爾漢,他是崇德皇帝的妹夫,鑲黃旗固山額真,手里有八旗子弟兵一千余、蒙古輕騎兵不足三千、旗丁和包衣奴才有七八百。

  六月底達爾漢利用麾下蒙古人化妝成買馬的商隊巧取偏頭關,沒有發生殘酷的攻防戰,一半大明守軍潰逃,一千余被堵在關城內成為了俘虜。

  由于清兵的襲擊太突然,導致關內的商賈、老百姓兩萬余沒有做出反應就變成了戰利品。

  這里作為一個邊貿口岸擁有的財富不少,達爾漢收集到了不少金銀財寶和糧食。

  雁門關到偏頭關四百余里,有官道相連,但是得繞過朔州城,因此出擊的楊大年、張揚、袁思明、黃峰四營人馬沒有分兵齊頭并進,一路上只發生了幾次小規模遭遇戰斬殺清軍二三百。

  大軍趕到之時花了足五天,達爾漢得到的命令是守住這個外長城重要關隘,明知道“紅旗軍”殺來也沒有選擇棄關而走。

  因為偏頭關距離歸化城已經不足五百里,是奴酋預留的撤退通道。

  偏頭關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漢家領土的第一道長城關隘,防御力可圈可點,但是布防重點都是防止敵軍從外往里打,現如今完全不一樣,“紅旗軍”是從內線往外線攻擊。

  雖然關城厚達四步有余高度超過四丈,但是在密集的炮火和米尼槍襲擊下城頭清軍根本無法進行有效防御。

  達爾漢原本準備依托關城固守,他堅信崇德皇帝不可能任由“紅旗軍”堵了大清軍的退路,只要堅持住,很快就會等來援軍。

  也是因為偏頭關是被里應外合巧取,關城沒有遭受破壞,防御功能健全,增強了清軍固守的信心。

  誰知楊大年見關城完好也不準備使用野戰炮發射實心彈造成大破壞,而是選擇米尼槍精準射擊外加一磅弗朗機炮散彈打擊,配合步兵刀盾手蟻附攻城。

  楊大年很自信,相信在三千桿米尼槍射擊下,刀盾手登城之時傷亡可控。

  實戰表明確實如此,妄圖堅守的清軍被傾瀉的彈雨當場打死、打傷幾百,連在城頭指揮負隅頑抗的達爾漢都遭受重創,胳膊被散彈打斷了。

  幾個親兵冒死把由于失血過多而昏厥的主子達爾漢拖下城頭,失去指揮的清軍都一窩蜂尋戰馬往北門而去。

  當刀盾手攀爬云梯登城之時,城頭居然沒有一個有戰斗力的韃子和建奴,只有幾十個身受重傷奄奄一息的傷兵在哀嚎。

  半個時辰不到,五千“紅旗軍”騎兵就在張揚、袁思明率領下穿過偏頭關往北追殺清軍敗兵。

  與此同時楊大年、黃峰指揮步兵肅清殘敵,收集繳獲安頓解救的漢民、甄別混入老百姓中的旗丁和包衣奴才。

  被清軍俘虜的一千余明軍被解救,其中有幾十個諂媚建奴的武官被兵丁們指認,七個投降后參與殺戮漢民的武官被楊大年梟首示眾。

  一座完好的關城到手,里面的糧食不算上“紅旗軍”獨輪車上裝載的隨軍給養,足夠五萬人馬吃四個月有余。

  楊大年和黃峰看過這里的地形后,認為有三個千總步兵加上原明軍和民壯四千人守衛關城足以。

  出關掩殺的張揚和袁思明率領的騎兵都擁有雙馬,當天倉皇出逃的清軍被截下了幾百。

  傷重無法騎馬的達爾漢沒有能夠跑掉,發現被圍之時命令親兵分得拔什庫捅了他一刀子得到了解脫。

  張揚和袁思明都是膽大心細的將領,一直擔任“紅旗軍”騎兵指揮官,他們知道奔逃清軍的人數處于絕對劣勢,窮追不舍,居然在大草原上過了一夜。

  “紅旗軍”騎士第二天起大早再追效果杠杠的,韃子、建奴沒想到如今的明軍這么牛逼,居然沒有在夜里回營,大意了。

  他們被尋著馬蹄踐踏過的雪地跟蹤追擊而來的張揚和桑羽打了個運動包圍戰,五百余清軍被打死,足一千匹戰馬成為了繳獲。

  第三天下午,張揚、袁思明才率領麾下回到偏頭關,他們收獲巨大,不僅僅斬殺韃子建奴一千掛零,繳獲了接近兩千匹戰馬,還得到了接近二十萬兩白銀的貴金屬。

  由此可見,在大明劫掠了半年,平均每個韃子和建奴都擁有了一二百兩白銀計的貴金屬隨身攜帶,從偏頭關出逃的清軍絕大多數都挑選了黃金和珠寶,導致張揚和袁思明樂得合不攏嘴。

大熊貓文學    明末漢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