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擊潰碩托、薩哈廉的人馬后明軍繳獲了四千余匹戰馬。
現在不僅僅是紅旗軍能夠擁有三匹戰馬換乘,京營、錦衣衛、居庸關、高家人馬都擁有雙乘。
黃漢跟方正化協商,把自己醞釀的計劃和盤托出。
得知黃漢發現建奴集中兵力后我軍沒有可乘之機,準備出關追擊押運物資、人口回遼東的建奴和韃子,方正化笑得直打跌。
“東平侯,你真敢想啊!咱家也是苦于無法下手正煩著呢,出關追殺建奴貌似危險重重,其實是一部妙琪。
縱然大明關隘形同虛設,建奴要走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總要花點時間破關。
我軍也擁有雙乘奔襲速度不亞于后金軍,而且完全做到說走就走。
建奴得到我軍出關追殺他們運送物資回遼東隊伍的消息最起碼過去了一兩天,他們即便反應迅速立刻追擊,跟我軍也拉開了足有四天的路程,如何追得上?
大不了咱們繞去大安口、古北口入關。”
黃漢見一向膽大包天的方正化支持自己的決定,根本不跟自己大談什么我輩守土有責這樣的廢話。
笑道:“建奴提兵來追咱們,人馬帶少了他們敢嗎?還能留下多少人馬繼續搶劫?還能夠往關外從容運送物資和人口嗎?
咱們不攻擊他們也能夠起到圍魏救趙的效果。況且我軍追入草原和燕山,斬獲不會少,傷亡還不可能大。”
方正化頭點得如同小雞啄食,道:“對對對,山西建奴太多現在又學乖了不肯分兵,咱們干嘛非得跟建奴在關內硬撼?
反正是殺建奴、砍韃子在哪兒干都一樣,咱們這就去追那些已經出關的后金軍,他們的兵力不可能多,咱們追著屁股狠狠地殺,只要再殺他們三五千人就足以教訓那些獸類。”
黃漢道:“你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建奴人口少,多殺一個就會使得他們弱一分,咱們出關去就是為了搶劫殺人。
如果建奴敢依舊留在關內搶劫,咱們就敢一直追殺到遼東,屆時方公公調錦州人馬,本爵調寧遠人馬再來一次大會戰。”
方正化滿眼放光,贊同道:“饒是如此,只不過咱家認為只要建奴得知我們出關的消息一定會如同火燒屁股一樣坐不住,他們必然發動追擊,一直打到遼東恐怕不現實。”
黃漢何嘗不知奴酋不可能放任一萬余明軍騎兵在后金軍勢力范圍橫沖直撞,他開始完善自己的計劃,繼續道:
“方公公,你即刻派遣心腹疾馳居庸關通知李大人,叮囑他不要聲張,火速率領留在居庸關的人馬趕去古北口,屆時咱們繞一圈由古北口回京師。”
古北口屬于順天巡撫劉之倫轄區,這些年早就被修復,駐守的兩千余人馬就是原屬于劉之倫八營叫花子軍中的一部,參將也是跟黃漢一起奇襲遵化的老相識。
方正化應承道:“妙、妙不可言,咱們出關了,居庸關用不著李大人坐鎮,有高大人足以,建奴此時斷然沒有心情攻打如此雄關。咱家立刻派人前去聯絡,有錦衣衛守住咱們的退路可保萬無一失。”
本來駐守將領就是劉之倫的人,跟“紅旗軍”關系融洽,再有李若璉率領一個把總錦衣衛協防,退路已然無憂。
紅歹是集中了兵力后打劫效率直線下降,在竹帛口方向又發現了一彪“紅旗軍”數量不詳,他有些興趣索然,已經不想繼續玩,萌生了退意。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沒有安全感的滋味不好受,很明顯黃漢率領一萬幾千敢打敢拼的騎兵在時時刻刻盯著大金軍,但凡出現任何疏漏,明軍都有可能撲上來廝殺。
出現在竹帛口的人馬在沒有準確情報的情況下無法判斷人數,但是黃漢善于隱藏兵力,更加善于發動突然襲擊。
紅歹是判斷那彪“紅旗軍”有可能是先頭部隊人數不多,故而放過了全殲正藍旗一個牛錄人馬的大好機會,選擇了擊退就收手。
如果再拖延時日,到達內三關的“紅旗軍”肯定會越來越多,當步兵都可以依托城堡跳躍式推進之時,大金軍保不準會被拖在關內打消耗戰。
中秋節,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山西烽火連天,建奴橫行無忌,韃子殺人放火,黃漢率領一萬一千余明軍騎兵出關進行報復性屠殺足兩天。
這彪人馬運氣不錯,出關的當天下午就發現了幾百建奴和上千旗丁、包衣奴才以及幾百韃子押著三四萬在山西裹挾的漢民往北跋涉。
韃子、建奴想破腦殼都想不到明軍不在關內守土跟主力交戰,卻出關來截殺運輸隊。
十比一的兵力,力量懸殊,黃漢布置的戰術是運動合圍,韃子、建奴、漢奸被斬殺殆盡,繳獲了戰馬一千余,解救了全部漢民。
由于沒時間甄別俘虜,為了防止走漏消息導致前方運輸隊里的建奴、韃子聞風而逃又不能放炮一人,因此只要是留著金錢鼠尾的漢奸全部斬殺不留活口。
明軍抓緊時間收集了金銀財寶,命令所有的漢人拿上布帛、糧食牽著耕牛離開大路結伙往南往大山深處逃,許多青壯年還得到了建奴、韃子的武器用以自衛。
本來諸多明軍還認為主將瘋了,放棄利用城池可以駐防的便利出關追擊后金軍簡直是異想天開。
經過此戰,看見繳獲到黃燦燦的金子、白花花的銀子和絲綢等等好東西,明軍立刻喜笑顏開,士氣頓時又恢復到了剛剛擊潰保安州城下的后金軍之時。
當夜,明軍利用馬背上攜帶的帆布帳篷就地宿營,混戰中被打傷、打死的驢子、騾子和耕牛太多,一萬多人根本吃不了。
第二天,信心滿滿的明軍又撒開大網兜住了一支運輸隊,由于“紅旗軍”刻意嚴密封鎖戰場襲殺有可能跑出包圍圈的韃子和建奴,真做到了把不足二百真奴、三百韃子斬殺一空。
一萬一千正規軍騎兵打才五百騎兵的運輸隊簡直是一蹴而就,再次解救的兩萬余漢民又竭盡所能扛著糧食、牽著大牲口上山往南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