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愿,去者自由

  羅名士故意在粥棚五十步外現身,如果發現那些明軍來追趕他準備立刻往田野里逃竄。

  可是他沒有發現有人追趕,只聽見了歌聲傳來,“紅旗軍人一定要牢記,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

  難道這就是威名赫赫的“紅旗軍”?

  羅名士乃是讀書人,雖然沒有功名也算有些見識,朝廷發生的大事還算知道一些。

  前幾年邸報上宣傳的“永平大捷”、“青城大捷”、“復州大捷”“金州大捷”、“雁北大捷”等等他是知道的,也知道取得連戰連捷大功的“紅旗軍”。

  為了一大家子不至于餓死,羅名士豁出去了,他整了整衣衫徑直走向那個最明亮的地方,走向對生存的希望…

  其實他的出現早就被“紅旗軍”斥候和暗哨發現了。

  但是沒有人會驚動他,因為他沒有武器又沒有異常舉動,“紅旗軍”暗哨選擇繼續觀察。

  走近了,那粥香更濃,羅名士不由得吞咽了一大口口水,他還是昨天早上喝了一碗苦澀的樹皮野菜粥,里面基本上瞧不見糧食,此時總會有頭暈的感覺。

  終于見到了流民主動靠近,劉在旗長舒一口氣。

  他就怕一個也不敢來,只要來了一個,馬上會有一家子,接下來就會有一大群。

  劉在旗有經驗,在高臺堡、山東沿海吸引饑民之時就是用粥香引老百姓出來吃個飽肚子,他會利用和饑民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展開宣傳。

  羅名士手里捏著祖傳的玉佩來到煮粥的大鍋前,剛剛準備開口,就發現一個滿臉笑容的將領招呼道:“別急著說什么,先來碗稀粥暖暖胃,這一鍋已經不燙了。”

  還有這樣的好事?羅名士遲疑了,他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瞧著那些衣著光鮮的明軍。

  這也難怪羅名士不敢相信,此時一碗粘稠的熱粥約等于性命,是有可能引發爭奪釀成血案的存在。

  一個宣傳隊員麻利地裝了一碗粥送到羅名士面前,羅名士捧著粥碗卻沒有喝下去。

  他小心翼翼問到:“大人,學生家里還有十幾口人在忍饑挨餓,能不能準許學生把這碗粥帶走?”

  來人還是個讀過書的,劉在旗更加歡喜,道:

  “本官就是奉東平侯之命來營地外給饑民施粥,放心吧!我們是光榮的‘紅旗軍’,是把韃子、建奴打得狼奔豕突的好漢。

  ‘紅旗軍’永遠不會殺良冒功,餓死也不會搶掠老百姓,你喝下這碗粥去把家人都帶來吧!保證人人有份!”

  原來是東平侯施粥,這真是雪中送炭啊!這一刻這個讀書人真的被淚水模糊了雙眼。

  接下來就簡單多了,羅名士帶上家人喝上了粥后主動跟弟弟羅名才一起去告訴逃難的同鄉遇見了“紅旗軍”的好消息。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營地外就聚集了幾大百嗷嗷待哺的饑民。

  老百姓知道跟著“紅旗軍”會在每天一大早得到施粥,最后會帶著大家渡海去遼西分田畝屯墾。

  可惜大部分人不愿意出海,跟著喝了兩碗粥恢復一些體力后選擇離開自謀生路去了,走時千恩萬謝就怕被刁難。

  劉在旗依舊和顏悅色,還囑咐大家發現找不到活路再回來,跟著“紅旗軍”其他不敢說,保證不會餓死一個人還能夠做得到。

  “留者自愿,去者自由!”是這一次內地搞人口的基本方針,當然這僅僅局限于良民、流民,暴民、俘虜沒有選擇權。

  黃漢不會在意白白給許多老百姓吃了幾頓,一個老百姓幾碗粥罷了,這花費不了多少糧食,但是宣傳效應非同小可。

  那些吃到糧食恢復了一些體力的老百姓還會繼續流浪,會遇到更多流民,很快遇上仁義的“紅旗軍”能夠有粥吃的消息就會傳遍中原大地。

  相信用不了多久“紅旗軍”給出去遼西走廊的屯墾條件就會有更多人知曉,肯定會有流民主動尋找“紅旗軍”要求出海。

  這不是想當然,太多流民為了活下去都已經開始選擇從賊走上這條不歸路,選擇冒些風險出海去關外屯墾有什么不可能?

  黃漢是先知,知道這幾年的流寇不經打,因此讓劉在旗堂而皇之公開“紅旗軍”行軍路線,意圖就是讓想通了、肯出海的饑民能夠找得到隊伍。

  這幾天給老百姓施粥不是做了無用功,還是有不少人選擇追隨。

  以羅名士為首的一部分老百姓問清楚了來龍去脈,并且了解到這里的“紅旗軍”中有一小半兵丁的家小就在遼西,他們就是屯戶或者衛所軍,如今溫飽不愁生活條件蒸蒸日上。

  亂世能夠得到溫飽已經是奢求,于是乎,有四百多戶兩千幾百人選擇了賭一把,留下了。

  他們在一兩天內就會由“紅旗軍”一個百總護送前往天津衛乘船渡海去遼西。

  在孫劉莊留下的幾百人馬中只有一個總旗正兵,其余是缺一個總旗的衛所軍把總,護送兩千多人往東去天津衛的是一個總旗正兵和一個總旗衛所軍。

  兩三千流民自己根本無法走到天津衛,不是因為山高路遠,這里乃是一馬平川,路況好得很,完全能夠滿足四輪馬車疾馳,而是大股流民根本無法穿州過府。

  沿途州府發現上千流民聚集會派遣衙役、兵丁驅趕,搞不好就會被當做流寇殺了。

  有東平侯出具的文書,再有一個百總的“紅旗軍”人馬護送,根本不可能出現被驅趕、殺戮的慘事,等他們走到天津衛,應該早有接到通知的商船、戰船在等候。

  這兩年跟天津衛來往不絕,每天都有客輪航行在旅順口、金州、寧遠、山海關、威海衛、莒州、海州等等靠海城池之間,探親訪友、做生意的人很多。

  許多商賈都愿意從天津衛乘船南下,走海路運貨不僅僅速度快,裝運量大,還節約了一大半運輸成本。

  獲得遼海經營權的九大商家基本上都有產業在天津衛,這里其實是他們的母港之一,上上下下的關系都打通了,現在為東平侯服務,于公于私都不會有天津衛守將敢吃拿卡要,制造麻煩。

大熊貓文學    明末漢之魂